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观察到他人处于某种强烈情感状态时,具有体验到与所观察到的情感状态大体一致的同感的能力。共情能力主要由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三个要素构成。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需要教师优化识别策略,改进理解方式,强化共情应对。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5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年级特点、是否独生子女类型和城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在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2)大学生在心理韧性上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3)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4)农村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吉林市高校的34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年级、是否落实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行为应对有显著影响;父亲职业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应对有显著影响。(2)大学生就业的认知应对、行为应对、总的应对方式与就业困难、追求完美、能力、目标不明确、焦虑恐惧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就业的情绪应对与就业困难、追求完美、能力、焦虑恐惧存在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就业方式与焦虑自评总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从认知应对、情绪应对和行为应对三方面改善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希望对学者进一步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应对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对其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影响,随机抽取无锡大学新生志愿者129例和非志愿者123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C)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志愿者的E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在IRI-C各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女性志愿者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女性志愿者的想象和同情关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共情能力不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拥有外向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208名大一新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以探讨情绪智力、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方面,文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合理化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在求助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他人情绪管理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自尊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调查了450名学生和与其配对的30名教师,结果发现:(1)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在结构上与自评量表保持一致.(2)在共情量表及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分量表的得分上,教师的自我判断均显著高于各类学生的判断.(3)在共情总分与观点采择分量表上,中等生对教师共情的判断显著低于学优生及后进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共情存在偏好,围绕共情偏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使用问卷法对4745名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进行调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总体情况良好,他们应对挫折时主要以积极抗挫为主;(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生源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的积极抗挫显著低于女生(P0.001);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抗挫力、积极抗挫能力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P0.001);体育专业学生的抗挫力及各因子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P0.001),表现出随年级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53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波士顿情绪智力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不同和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各因子上差异不明显,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人际情商和情智教练四个方面都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应对方式方面,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太显著。情绪智力各个因子都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和退避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人际情商、自我激励、自我意识、自责、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关系,能够联合预测71.6%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共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Titchener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共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学家开始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来界定共情的含义和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术语,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和高超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能够感当事人所感,关注其情绪的感受,并设身…  相似文献   

10.
共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Titchener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共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心理学家开始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来界定共情的含义和特征。现代心理学认为,共情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也是一种既能充分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认识、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术语,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和高超的治疗方式,治疗师能够感当事人所感,关注其情绪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学业延迟满足是影响学生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采用问卷法对1 290名优秀班和平行班的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的特点以及与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优秀班的学生比平行班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七年级与八年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这两个年级均优于九年级。总体上,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优秀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平行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没有呈现正相关关系。考试焦虑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测量法对某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城乡、专业、年级差异不显著;2)在挫折应对方式上,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专业差异显著,在性别、城乡和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显著,在专业、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高—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高师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性别和年级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师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状况良好,但动机总体强度不高,还需进一步提高;男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均高于女生,但不同性别的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动机强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学生外在动机低于二年级,其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根据研究现状,对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出了建议:通过培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增强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411名高中生进行了团体问卷调查,探讨了各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教师的积极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教学技能、支持帮助维度预测力最大;②教师教学行为对不同学习效能感水平学生的课堂参与作用不同。低效能感学生的课堂参与受教师的消极教学行为尤其是不公平行为的负性影响更多,受教师积极教学行为的积极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表》对3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学习策略水平与性别、生源地、文理科、年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女大学生使用情感策略的水平高于男大学生。2.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3.城市大学生使用资源管理策略的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4.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年级差异。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Scholars have suggested that reading literature can foster empathy. However, learning empathy through literature in the classroom is understudied.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empathy, as demonstrated in student writing, relates to textual attributes, the style of writing prompt, student writing ability, and whether it changes over time. Students in a college literature classroom were asked to assess texts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attributes related to engagement and textual difficulty,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analytical and creative writing prompts. These responses were scored on a comparative scale according to metrics of empathy and compared with textual attributes, strength of writing, and time using a general linear model. Textual difficulty was identified as the greatest predictor of empathy (inverse relationship) followed by assignment grade (positive relationship).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xtual attributes, strength of writing ability, and style of writing response play a central role in explaining empathetic responses in students. The furthest-reaching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may, however, rest in the findings that empathy didn't change over the short time period and that textual accessibility may trump all other aspects in facilitating empathetic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认知灵活性问卷》和《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对27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认知灵活性、学习风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认知灵活性与学习风格关系密切,认知灵活性高的学生偏爱直觉型、沉思型的学习风格;(2)认知灵活性与语文、数学及各学科总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对语文、数学及各学科总成绩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学习风格各维度中,信息输入对数学及各学科总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信息感知对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474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与学习倦怠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能够解释学习倦怠中35.4%的变异.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从改善学生归因风格,提升其心理可控感;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学法指导;传递正能量,提高心理一致感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学习策略密切相关。该文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别是情感策略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促进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即:将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日常的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相适应,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发挥英语课堂中的移情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