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二、三年级要求学生会用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列出简单事件出现的结果,四年级让学生理解等可能性,五年级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概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理解"大数定律"。  相似文献   

2.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的教学内容抽象而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数学游戏,不仅可让学生感觉数学有趣、数学好玩,而且能让学生玩出"可能性",进而深刻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可能性"的教学为例,通过动手操作、文字讲述、列式、画图等形式,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维特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4.
"可能性"的学习足概率知识学习的基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认识可能性"方面,在"比较可能性大小"时,所有学生都使用还不涉及比例和简单模型的说理方法,判断某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设计可能性"的能力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对"可能性"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的一种逆向思维;"寻找可能性"的能力水平比较高,但所举例子在独特性方面比较差.整体来看,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水平都比较低,而三年级的水平明显好于四年级.  相似文献   

5.
在“可能性”一节课上,吴正宪老师先让学生摸了几次球以后,让学生预测下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情绪高涨。吴老师则把握好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是什么现象,而不是直接把这一现象可能性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可能性”。再如,让学生分组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再次明白了“可能性”还有大有小,而且也明白了什么时候“可能性”大,什么时候“可能性”小,突破了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参与指导,这样的学习给学生增添了情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吴老师执教的课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吴正宪老师并未置学生于不顾,刻意追求课堂上的“尽善尽美”,而是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敢于放手让学生思考,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提倡发表个人意见。例如在“可能性”教学中,吴老师问:“怎样使摸到的水果糖可能性大﹖”一个学生回答:“减少奶糖块数。”另一位学生回答:“增加水果糖块数。”按常规,本环节可以结束。“还有其他方法吗﹖”吴老师在耐心等候,给予期待。“把水果糖放在奶糖上面”一个稚嫩的声音冒了出来。让所有听课教师大开眼界的是,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成年人的框框套住,他们能从…  相似文献   

7.
在唐山市举行的《概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第一课时的教学。整节课教师与学生浑然一体,围绕教学目标既有静静的深思,又有尖锐的思维碰撞;多项交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学生的思维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使人眼前一亮,是一节久违了的“实在”课。  相似文献   

8.
余小刚  文芳 《四川教育》2006,(12):19-22
数学教学是教学的活动,小学低段的教学活动尤其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如何安排趣味浓郁的游戏,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在快乐中完成优美的思维体操,邓春老师的可能性一课,无疑能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启发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深思、不深刻钻研教材,不刨根问底地探寻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容易犯"科学性"的错误。在一次"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便犯了这样的错误。笔者研究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游戏公平》。该内容要求学生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经历具体的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笔者想通过本次研究,让学生知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建立在每个人获胜的可能性相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在唐山市举行的<概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第一课时的教学.整节课教师与学生浑然一体,围绕教学目标既有静静的深思,又有尖锐的思维碰撞;  相似文献   

11.
周梦俭 《快乐阅读》2011,(18):130-131
《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本文结合实例,让学生感受、初步体验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则是不确定的;通过课堂活动学生的操作、猜想、验证、交流来感受可能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逻辑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惠芳 《江西教育》2010,(12):34-35
“可能性”是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在单个随机事件中出现的可能现象,学会通过简单的列举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理解其中的等可能性现象,并通过可能性分析判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不能确定某一次事件的结果,适时渗透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在执教该课时,  相似文献   

13.
王淑娟 《陕西教育》2011,(11):47-47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括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以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形式。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周芳华 《广西教育》2013,(21):56-5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105页《可能性》教学目标:1.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初步渗透概率的思想,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3.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4.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略谈启发式教学的可能性和艺术性陈玮,徐光祥一启发,是在教学中而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估计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我们往往不是直接地向学生讲解,而是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理解问题和找到答案。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是...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其中对“可能性”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猜测.进而验证结论,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教给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方法策略:实践——猜测——验证。教学设计则充分体现了大众数学的内涵和实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可能性是学生的最伟大之处,把人引向更高的可能性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在传统教学观念里,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实际教学证明,只要学习材料组织恰当,探索过程引导得当,低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完全是可能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性,更要走向开发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丁丽 《湖南教育》2006,(3):42-42
小学概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可能性有大有小”。在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观察:口袋里装了3个黄球和1个红球,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个概率模型判断,若从中摸一个球,是黄球的可能性大,还是红球的可能性大。学生作出判断后,再引导学生做试验:每次任意摸1个球,及时记录球的颜色,摸了10次以后统计哪种颜色的球摸到的次数多一些。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中规中矩,  相似文献   

19.
《可能性》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概率教学的起始课。教材通过设计摸球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结果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学会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课后面有一道练习题(如下图),要求学生运用对“可能性”的理解进行举例,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因有意识而获得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固有性;人更重要更独特的方面,在于人有可能性。教育是让人越来越远离动物的一种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让人发展、创造可能性,及避免某些可能性。事实上,教育提供可能性也就是提供获得种种现实结果的可能性,可能性让我们对现实可以有更多的期待。但教育并不需要过于介意一些似乎更现实的口号,教育越富于理想才越能表现属于它自己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