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村民自治运行中的非理性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基本思路是构建乡政—村治规范化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保持乡村公共权力体系内在张力的动态平衡;消解村民自治权威与村党组织政治权威之间的冲突,在党的领导下构筑农村基层社会一元性公共权威;在改造传统农业社会的过程中加速农民的现代性转换,为村民自治培育成熟的、理性化的主体;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和高效能的社会整合机制,为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村级公共权力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与乡村治理都是围绕着村级公共权力展开。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公共权力被赋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基本内涵,随着农村社会分化情形的不断加深,进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政治主体出现分化,村级公共权力的合法性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这些现象与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联,既反映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性,也能够为分析村民自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农村自治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为更好地加快贫困山区村民自治建设,必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协调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完善选举制度,提升村民大会的作用;要加快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改善交通,发展地区优势农业;要强化教育,推进村民思想更新,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使《村组法》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村民问责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组织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扮演着社区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型时期的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着各类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又集中于村干部身上。这样,怎样监管"村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以村民问责制为中心的基层问责体系,可以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效约束其失范行为,达到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促进乡村发展,实现现代乡村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5.
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是基层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也是妇女享有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农村妇女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村"两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们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前者主要指国家的政策性支持、政府部门采取的有效支持措施以及妇女组织的支持等,后者主要指亲缘性社会支持以及基于个人能力、权威和魅力的非亲缘性支持,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十余年来,村民自治制度唤醒并不断强化了农民的利益诉求、民主愿望和法治意识。但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已经凸现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障碍和缺陷。“村民自治”,就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治的方式就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治的主体是广大村民。如何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完善自治的方式,将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与探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乡村公共精神塑造在乡村治理中尤显重要.从人学视角,重视重点人群,注重培育方式,探索新型培育模式,启迪村民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诚信宽容、主体参与的现代品格,形成村民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村民公共精神塑造与社会责任承担的良好生成,可促进村民自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村民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的作用。以《关于常州市社区教育居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为依据,常州金坛市小坵村社区教育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经费投入、体制机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宣传、课程与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小坵村村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举措。该举措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但也给乡镇政权建设带来了一些挑战。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职能应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社会公共管理、提供高效公共服务与有效公共产品、指导村民自治、为农村发展提供相应保障等五个方面,才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目前,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的配套制度与措施包括:重新定位乡镇政府的职能;增强乡镇财力;化解乡村债务等。  相似文献   

10.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构建农村环境自治,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农村环境自治与村民自治的性质、目标和自治方式是统一的。农村环境自治与村民自治的结合,是农民环境权益实现的必然要求;二者的结合,也符合现代法治理念;通过强化村民自治组织的环境治理功能,使其成为农村环境自治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1.
和谐村镇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作为和谐村镇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引导和启发更多乡村开展节庆体育活动、提高政府公信力、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抑制不良的社会风气蔓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末云南地方修律中的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是一个从对立陌生到融合互补的过程,从中折射出清末修律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并体现在从中央政权建设和权威渗透的途径、地方新兴势力的体制纳入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预备立宪下地方自治的要求、民间社会秩序需求的地方法治等具体方面。分析的结论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相互作用和补充的形态,并在地方文化权力关系网络、在组织运作场景的权力关系网络的纽结、场景成员的策略和行动以及与行动关联的知识、制度、行为习惯和利益中,保有和发展这种互动的连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更有效地抑制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村委会的寻租行为,构建地方监督机构与村委会之间的监督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均衡解和影响均衡解的各个参数变量的探讨,分析影响中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寻租和监察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村委会选择寻租策略的概率受地方监督机构的成本、严格监察概率、查出概率(不严格监察概率)、扭曲效应及惩罚力度的影响。地方监督机构选择严格监察的概率受监察力度、查出概率(不严格监察时/严格监察时)的影响。因而,应当形成以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监督模式,畅通公共群众社会监督渠道,降低地方监督机构的监察成本;同时通过国家行政立法完善网络化监督;最后应当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增强惩戒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在阳明的文录、公移、告喻、奏折、诗文中,有诸多乡治思想。阳明在庐陵、南赣、汀漳、上杭、丰和、崇义、思田等地平定叛乱、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兴办书院社学、实行保甲制度、制定乡规乡约、推行土官自治、疏通盐法、设立县治等都是其乡治思想的体现,表现为宽猛相济、恩威并重、德法兼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的目标,其中尤其强调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党在执政活动中必须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依法处理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切实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6.
公共权力设置的目标是促进公共利益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共生活秩序。但公共权力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行使者会由于权力使用过度或不及,给社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在现代政治体制中,权力的滥用既需要社会的制约,也需要法律的制约。然而它们对权力的制约毕竟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不能消除权力滥用行为的动机。因此,为了更有效地遏制权力滥用,还必须注重以道德机制来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目前已经影响到城市环境的整体发展和规划。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找出城中村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借鉴其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中村改造的经验,西安的城中村改造应:城中村土地国有化;政府统一规划,市场主导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统一建设、成片改造,有计划逐步推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草根体育组织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草根体育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体育社会组织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从新制度主义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对草根体育组织的合法性困境进行分析。认为当前草根体育组织面临官方合法性、社会合法性及内部合法性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该通过改革登记备案制度和加大购买体育服务力度,帮助草根体育组织获取官方合法性;草根体育组织应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和制度建设,政府、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实现其社会合法性;草根体育组织要加强自身团队精神建设,构建法理性权威,巩固其组织内部合法性。旨在为草根体育组织的良性发展和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了解青岛5个全国百强县级市的农村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和农民体育消费的现状,指出青岛市农村体育经费主要以村集体和民间投入为主,村民个人体育消费的水平比较低,并且与个人收入、文化水平紧密相关,据此提出政府应增加对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村集体加大在培训、聘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农村体育投资和捐助,有条件的村庄应积极培育体育市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存在总体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其中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政府选择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应该由政府选择模式向社会选择模式转变.社会选择就是由公民、体育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决定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而不是采取传统上仅仅依靠政府决定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法,提出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社会选择模式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充分尊重民意,满足公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合作共建格局;立足地方实情,符合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