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上个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从最初的"一边倒"到"暗战",再到两国分歧的公开化,直至近期因俄格冲突引发的俄美对峙,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国家利益是导致两国关系曲折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韩、俄分别推出各自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丝路战略”,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丝路战略”均聚焦于中亚地区,但覆盖范围不同,战略意图和目标也不同。中国的“丝路战略”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其主导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俄罗斯的“丝路战略”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韩国的“丝路战略”意欲通过中亚经济的繁荣寻求能源合作。中国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并重视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西北与中亚能源战略通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分析了构建中国与中亚能源战略通道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俄罗斯、美国和"中亚"因素以及具体的问题与难点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尊重俄罗斯在中亚的特殊利益、不欢迎美国在中亚的长期军事存在、采取双边和多边手段与中亚国家处理好关系以及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与合作方面的协调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美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抗战前期,积极争取美国援华抗日,同时坚决反对美国对日本的妥协绥靖政策及其对国民党反共投降活动的支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积极争取与美国合作抗日,并期望在军事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双方在其他方面的长期合作,但没有抱以过高的希望;自美国开始调停国共关系后,一方面反对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同时又没有完全放弃与美合作抗日的设想;抗战胜利后,先"中立美国",进而发展为全面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中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和"凡助我者友之,凡助敌者敌之"的策略方针,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着对美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打击,由于前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不当政策,使中亚地区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严重的"离心"倾向。苏联的解体虽然使中亚地区在主权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在地区稳定、社会发展、宗教和谐等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西方霸权主义的新冷战思维的渗入,以及俄罗斯对于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的存在,中亚地区又成为了后冷战时期的焦点和争夺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第28~31届奥运会中、美、俄、英竞技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在速度性和同场对抗性、英国在耐力性项群上实力雄厚,中、俄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上优势明显且竞争较为激烈;美、英优势项群竞技实力呈上升趋势,中、俄则呈下降趋势;美、俄呈“阴盛阳衰”特征,英国则相反;我国在体能主导性和同场对抗性项群上劣势明显,且美、英对我国优势项群形成新的威胁;我国奥运危机重重,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俄美关于阿拉斯加的交易是十九世纪中期事关俄美英三方关系的重大外交事件。就其原因来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家实力衰弱,在受到英国武力威胁的情况下,无力守卫这片隔海相望的领地,出卖阿拉斯加成为了俄国的必然选择。美英在美洲矛盾尖锐,美国强硬的门罗主义政策将北美看成是不容他人插手的本国利益范围,通过收买阿拉斯加试图将英国殖民势力驱逐出北美大陆。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形成了两极。随着苏联解体,两极体系瓦解,世界逐渐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而美俄作为这一体系变迁下的两个重要国家,其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对世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国际体系的变迁,从全球层面、地缘政治层面分析了美俄两国存在着既合作又冲突的周期性演变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冲突将会延续,但双方也会相互克制,不至于再次陷入冷战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向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存在地区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竞争性贸易为主,与东北亚、西亚、中东欧地区以互补性贸易为主,而与南亚、中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均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工业制品,而"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差异较大.应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贸易关系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加强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开拓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构建互惠互利的多赢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兴增长区域.本文基于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 分析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时空演变过程, 并探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停滞和衰退阶段(1991-1995年)、复苏阶段(1996-2000年)和稳定增长阶段(2001年以后); 2)中亚地区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快增长, 但由于各国能源资源条件差异和产业、经济政策的不同, 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 3)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居高不下国际能源价格、区域市场经济改革、丰富的自然资源保障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6.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