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程实施是一个开放、创造、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生成性课程事件。本文剖析了实践中教师对生成性课程事件的不当处理方式,从复杂思想的角度论述了教师对待生成性课程事件的应有态度,阐释了教师及时捕捉和充分利用生成性课程事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课程实施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表明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时都可能生成教师意料之外的课程事件。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这些生成性课程事件?教师在处理生成性课程事件时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如何才能及时捕捉和充分利用生成性课程事件,使之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本文将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一、对生成性课程事件处理的分析。课程实施(其主要途径就是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序性和无序性、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生成性决定了在充满变化的课程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桂萍 《考试周刊》2011,(18):215-216
课程实施是一个开放、创造、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成性课程事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理念即关注过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生成性事件。生成性课程具有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捕捉与利用这些突发的生成性课程事件,挖掘隐藏其中的价值,使其转化成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需要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展现教学智慧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如 《教育研究》2006,27(12):72-78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事件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性事件的认识存在的偏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理念是关注过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生成性事件。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生成性事件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解是发生在教育世界中的一种意义重构的认识活动,是教育主体通过对教育过程本身和教育中各要素的内涵、本质的判断,以情境再现、切身体验、意义创生为指向的认知过程,进而生成教育经验,形成教育文化,最终实现人文同构。从个体发展和教育发展来看,教育理解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多义性、生成性、意向性、实践性是教育理解的特征。教育理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在理解中澄清教育的基本问题;在理解中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理解中认识自我;在理解中推进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生成性存在。文化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表达,人通过文化而生成精神,文化的意义显现于文化与人的精神生命的关联之中。教育作为价值引导,教育作为精神提升,指向的是理想个体的发展,其核心是指向人的精神的全面生成。而人的精神的全面生成是通过人对文化的意义理解来实现的。意义理解与精神生成是教育以文化人的内在机制,意义理解是教育通过文化实现人的精神生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所谓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根据突发的课程事件、具体的课程情境等非预期因素,通过对话互动的方式或者灵活调整课程计划与实施策略,或者重新建构课程的过程。它是与教师备课时预设性相对应的,生成性课程具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园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基于本地区和本园的丰富文化资源就是园本课程的养分来源。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关注文化的演进规律,并以此作为审视和推动课程发展的立足点。为此,我们要在课程开发模式的建构过程中遵循文化的统一性、生成性、共生性以及整合性原则,从而使文化、教育与个体三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和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课程是由诸多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事件组成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动态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预设性教学资源,如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另一类则是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所谓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即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意义创生说"——教师理解课程文本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平 《教育导刊》2007,(6):15-16,25
"复原说"取向下教师理解课程文本带来了以下问题:课程缺乏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学失去创造生成的活力;教师主体的生命价值湮没在课程文本中,学生被灌输静态客观知识而缺乏创造力."意义创生说"认为,教师理解课程文本是教师与课程文本之间理解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课程文本视界融合、课程意义再生和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课程理解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能情意与思维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课程现象、文本、事件等方面理解的过程。教师的课程理解有个人性、境域性、意义性等特点。从意义复原式课程理解转向意义创造式课程理解是教师课程理解的更深层次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一、对课程事件的全面理解 (一)从事件与课程的关联来分析课程事件 对课程事件的理解可以从课程与事件两个词汇展开,由于课程涵义众多,可能造成对课程事件这一术语的多重理解。现行的语言体系中对课程事件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课程事件可以理解为课程领域的重大事件,如把影响中国教育进程的政策变动(一次课改、二次课改等等)视为课程事件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就是指教育文本理解的合理性、有效性评判的标准。从解释学发展的角度看,文本理解的合理性标准有“原意论”所称道的符合性标准,追求理解的正确性;有哲学解释学所认可的生成性标准,强调理解主体的经验性、理解的创造性、理解的对话性、理解的过程性或曰探究性以及理解的精神性。生成性标准启导教育文本理解范型由独断型理解向探究型理解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变传统文本理解中的病理性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生成性课程开发蕴涵了追求全人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关注过程的理念和倡导对话的理念。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关注表现性课程目标和展开性目标;弹性化的课程设计;关注课程实施中的突发性课程事件和问题;建立"我—你"型的师生、生生关系;加强教师的生成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和赋予教师课程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相似文献   

16.
生成性课程:一种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程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课程事件的不当处理方式和生成性课程事件的价值。提出了化学教师及时捕捉生成性课碍事壁并将之转化为可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四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2007,(10):2-2
生成性课程是与预设性课程相对应,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根据突发的课程事件、具体的课程情境等非预期因素,通过对话互动的方式或者灵活调整课程计划与实施策略,或者重新建构课程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事件观,即一件事物生成事件并形成观点的过程。如果把音乐本身当做一个事件,那么教师就可以从音乐事件的角度让学生理解音乐,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研究音乐,让学生在事件中生成更多音乐知识。一、运用事件的情境性生成学生的对象使用如果观点的生成是来自于事件的本身。那么它正好与常见的情境教学模式相符,PPT等多媒体的存在,正是为了方便教师运用素材,将抽象的音乐主题转为具象存在的实体。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课程开发蕴涵了追求全人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关注过程的理念和倡导对话的理念。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关注表现性课程目标和展开性目标;弹性化的课程设计:关注课程实施中的突发性课程事件和问题;建立“我-你”型的师生、生生关系;加强教师的生成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和赋予教师课程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