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22,(22):24-27+2+1
<正>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经历了以薪柴、煤炭、油气为主,到今天正向着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能源转型要求重塑电网,而电网革命首当其冲是配电网的革命。在经历了一次次划时代的变革后,能源转型正向着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配电网方向发展。聚焦配电网领域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席、长聘教授刘东用斐然的科研成果,勇立配电网变革的潮头。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业生态学视角的石油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已经由以煤炭为主向以油气为主转变,中国石油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在分析了石油工业代谢过程基础上,研究了工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石油产业生态链,重点剖析了狭义生态产业链,从石油石化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的角度研究了石油产业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3.
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油气资源一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主线,对此复杂系统的要素、子系统间的相关关系、运行机理和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详细的描述,为我国石油工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二敬 《金秋科苑》2012,(11):90-97
石油与天然气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0年来,我国油气勘查工作者积极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作出贡献。 一 地质先驱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油气勘查工作的目的是查明油气资源在地下的赋存和分布情况,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油气勘查工作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先进的地质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化的综合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油气勘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部署,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油气地质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科技创新团队是为了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适应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发展新形势,于2001年成立的以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为主的高层次研究团队.团队自成立以来,依托"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石油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国际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迅猛发展,油气生产企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朗。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油气生产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一致认可,相关研究工作广泛展开并取得了初步阶段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气企业能源采集效率以及经济收益,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推动了国民经济向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能源缺乏已成大国之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 基本没变,但消费比例有所改变:煤炭的消费比例下降约12%,油气等资源的消费占比均有所增加.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 结构以及超过70%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远超国际50%警戒线),决定了必须尽快发展煤基液体燃料生产技术.由此,我国具备开发"煤制油"产业的各种战略驱动因素.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以含-富油煤为主.广义上,把焦油产率大于7%的煤炭称为富油煤.富油煤不仅是煤,更是煤基的油气资源,是"煤制油"战略实施的优质原料.据测算,1000亿t富油煤可提取焦油100亿t,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的现状、地缘风险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何则 《资源科学》2020,42(8):1614-1629
在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之时,油气资源仍然在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和油气进口国,保障油气资源供应是攸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在分析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油气供应保障的主要地缘风险,并提出了保障海外油气资源供应安全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海外依存度已分别超过70%和40%,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过高,导致中国油气供应极易受到地缘风险的干扰。中国的海外油气供应面临着一系列地缘风险:世界油气主产区与主要来源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多变、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后或将以能源作为地缘政治手段、新型工业化国家油气需求旺盛且地理集中增加了地缘摩擦的可能性、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战略节点众多且易受大国实力干扰、油气战略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战争与禁运风险等。鉴于此,针对中国海外油气合作的不同区域与合作重点,提出了保障中国海外油气供应安全的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加快推进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强调“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党组积极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一部署,持续加大页岩油气上产规模,推动页岩油革命,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中国页岩油主要含油气盆地以陆相沉积为主,是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全新领域,与北美海相页岩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出页岩油类型复杂、平面变化快、甜点分散、难以形成复杂缝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缘战略中国同土库曼斯坦资源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具有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以能源研究为核心,通过对土库曼斯坦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矿产资源、投资环境等现状分析,认为土库曼斯坦对我国具有三大战略意义:1油气资源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我国海外天然气能源基地;2能源通道安全,土库曼斯坦是我国陆上能源通道安全的保障;3地缘位置战略,土库曼斯坦是我国连接中东和欧洲的通道。通过地缘战略分析和能源领域的深入研究,本文指出中国同土库曼斯坦未来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但两国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双方合作应坚持:以能源合作为核心,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和平友好原则,注重能源通道保障;加强双方民间交流,全面深化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亚地区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保障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当前中亚地区的油气年产量约为2.2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油气年产量比重为3.02%,其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年对外供给潜力约为1.2亿吨油当量。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贸易伙伴。然而,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贸易合作面临着大国博弈、内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国际能源合作制度碎片化、国际能源投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应加快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元能源合作机制,优化能源合作的主体结构,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技术贸易,加快推进能源就地加工转化,并修订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以确保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与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自1859年人类开始规模化利用石油以来,地壳深处流淌了数亿万年的油气,成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日常民生的战略性能源。一个半世纪以来,油气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石油科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石油发布的2021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指出,2040年前,油气将维持主体能源地位,占一次能源比重保持在50%左右。与此同时,石油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保持石油科技创新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能源利用历史中.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大致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从19世纪中叶前的以生物质燃料为主转变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以煤为主.二是从20世纪中叶以来石油天然气代替煤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伴随人类主要能源形式的重大转变而形成的“煤经济”、“石油经济”.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然而,化石能源终究是要枯竭的.以当前最重要的石油资源为例,最新预测结果是储采比为40年。  相似文献   

14.
熊琛然  王礼茂  张超  屈秋实  向宁 《资源科学》2019,41(9):1665-1674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油气资源主要进口国之一。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模型,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为切入点,对该管道建设中的1995—2016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079不断攀升至2016年的0.693,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992下降至2016年的0.266,两条指数变化曲线交汇于2012年并呈现“剪刀差”状。②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1995—2002年)、斜“N”型上升(2003—2008年)和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2009—2016年),2008年后,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快速下降和梯级下降的变化态势,当前日本仅为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份额极少的一个出口目的国。未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推进,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炼油企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企业,它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国民的生活与经济,而作为其中的环节--柏气储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链条.在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重视油气储运工业与整个石油工业的衔接与融合,逐步形成成熟的油气储运系统.不但为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优质的能源保障,也可以及时调节国家的能源供给.而我国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油气储运技术也逐渐崛起,我国油气储运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针对我国油气集输储运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且针对问题所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勘查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正逐步成为常规油气的重要补充,在能源供应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甚至开始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查开发已陆续起步,储量和产量增长较为明显,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源接续不足,勘探开发面临诸多难题。促进非常规油气的跨越式发展,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科技攻关、政策引导等诸多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本文以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重要非常规油气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世界及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国家要高度重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加强非常规油气的调查评价和科技攻关,进一步开放勘查开发市场,进一步完善扶持鼓励政策,重视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非常规油气对国内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储运工艺的优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优化油气储运工艺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安全生产。本文将从油气储存设施、运输工艺、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探讨油气储运工艺的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油气储运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能源问题一直是各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兴衰和社会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支撑。油气能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管道是油气储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油气管道的防腐问题是关到运输的成本和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油气管道的储运进行探讨,以供油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球能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能源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效率在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递阶偏最小二乘(Hi_PLS)模型对能源消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辨析,结果表明:①能源消费总量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或北美、欧亚大陆及亚洲。人均能耗较高的国家则主要集中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区域或经济发达区;②结构方面,中东四国油气所占比例受其油气资源禀赋影响非常显著,它们除油气外的其它能耗几乎为0;③效率方面,能耗效率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欧洲、欧亚大陆及亚太地区,而北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家能耗效率则较低;④全球尺度,对能源消费量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交通业与信息产业的活动(包括基建),其次为医疗业及其它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最后就是人们投入研发以及从事农业等的活动。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其结构因素与人们从事教育的活动对能源消费量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据此,提出了一些减缓全球能源消耗,促进各国向低碳清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收效甚微的局面,本文基于技术经济范式分析框架对该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仅从经济层面努力将难以实现煤炭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因此,政府应通过供需双边创新政策,激励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丰富能源供给,最终通过能源供需结构的转变引导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