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文深入探讨和研究了AutoCAD中有线宽的圆的绘制和编辑方法,即分别采用以"圆"绘"圆"、以"圆环"绘"圆"、以"多边形"绘"圆"、以"矩形"绘"圆"、以"椭圆"绘"圆"、以"多义线"绘"圆"、以"修订云线"绘"圆"的方法实现带线宽的圆的绘制。  相似文献   

2.
素描的精神     
赵福 《职大学报》2005,(1):87-88
认为"尖锐"、"顽强"、"个性"是素描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近义词"时候"与"时间"在很多时候可以互换,但在量词的使用上互有差异,体现在"段"多与"时间"搭配;"种"多与"时候"搭配;而"个"两者均可以搭配,但语义上有不同。"时候"与"时间"的差别体现在:"时候"表示"(某一)时间段落",具有个体性,其理解重点不在"量";"时间"则是有序的时点、有量的时段,重在"量"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兀的""阿的"元曲天水方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研究者认为"阿的"即‘‘兀的",在元曲和天方言中有大量例句,证实"阿的"并非"兀的".从语音关系上考察"兀的"之"兀"即是上古指代词"伊"的语音变体.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有其思维特点与弱点,成功的职业教育首先需要转变高中生的思维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思维特点。分析了高中生常见的一些思维缺陷;探讨学生对于"文凭"与"技术"、"蓝领"与"白领"、"动手"与"动脑"等价值观的认识转变问题;分析高中生到高职生思维模式从"理论思维"到"实际思维"、"思维依赖性"到"思维主动性"、"会做题"到"会做事"、"会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武术"精神"日渐消解这一现象出发,就其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由技入道"是中国武术精神的所在,然而当代武术的发展变得只是崇尚武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背离了对武术"精神"的固守。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是对自我的"迷失"与"否定",其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⑴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使得扩中国武术生存的"精神地带"被占据;⑵"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使得中国武术关键的"精神文化"被冷落;⑶"武术入奥"的发展导向使得中国武术固有的"精神思想"被弱化。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值得当下武术学者、工作者们警醒的。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关系摈弃教案意识、替代意识、控制意识是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前提;课前预设关注教学中的"内"、"外"环境,课中为学生提供生成的平台等角度探讨了新课程中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效果——"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原型理论认为原型具有范畴内大多数或全部成员的多种特性,并反映了范畴的中心倾向.原型理论揭示了语义范畴既是语言问题又是认知问题.通过对比中西文化中"龙"与"dragon"的异同,认为"龙"与"dragon"在两种文化中的范畴原型具有巨大差别.在心理认知中,"龙"与"dragon"分别代表了两个平行相邻的范畴.因此"dragon"已经不再适宜做"龙"的译称,给"龙"寻找一个新的译称就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启蒙主义经历了从"政治启蒙"到"文化启蒙"再到"诗意启蒙"的流变.启蒙的指向逐渐由外而内(即由"政治层"、"制度层"逐渐转向"精神层"、"文学层")并最终指向启蒙本身,启蒙的姿态逐渐由贵族式、霸权式转向平民式、对话式.  相似文献   

10.
"颜筋"是颜真卿书写笔画过程中"横细竖重"、"撇轻捺重"、"左轻右重"、"里方外圆"、"笔断意连"等丰富而可感的线条笔法中表现出来的"筋味";"柳骨"则是柳公权用笔时由上往下、由里而外边顿边转突出的"棱角"与"瘦硬"笔画线条和如剑似刀的"利锋"相互衬托表现出的特有的"骨味"。  相似文献   

11.
道教认为自然万物的生成与变化具有共同的源头,皆从"道"化生而来,完全是"天地之性"、"自然之势"。因此,人类对待自然事物也应当采取自然无为的方式,只有"寡欲知足",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常足"。  相似文献   

12.
一部分初期白话诗人由于受"五四"时代背景下特定文化心理的影响,其诗中的"比"与"兴"的方法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强烈冲击,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异".首先是"比",因为"象征性思维"的介入,一部分白话诗舍弃了传统的"近取譬",较多地采用了更适于表现象征性主题的"远取譬"方法,拓展了"比喻"思维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宋赛花 《职大学报》2009,(3):5-7,45
墨子是中国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平民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思想主张,从理论上大致勾勒出一幅和谐社会理想的蓝图,并穷其一生践行兼爱互利、公平正义、选贤任能、节用惜财、戒奢崇俭的济世方略,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认识武术发展中"文化的武术"与"武术的文化"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揭示古代中国武术"借助"和"依附"、"融摄"和"涵化"的生存特征及在近代的延续,以及近代以来社会变革与武术的"解构"和"建构"的历史进步,客观认识竞技武术在武术现代化进程中的"异质"和时代性,分析其趋势和发展方向,为创造武术新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信念.  相似文献   

15.
<墨经>提出了故、理、类三个基本逻辑概念.这是推理或论证的三个基本成分,有了三者就必然推出新的命题."故"的舍义是原因和根据,又是<墨经>逻辑学中"立辞"的前提和依据."理"是规律、道理、法则."理"、"道"、"法"和"效"在墨家著作中可以互相解释."三表"和"止"是"效"式推论的明晰规范的论式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类同"和"类异"与侔式推论的内在规律.并认为"是而不然"应属于非形式逻辑范畴.是世界观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自明清之际先秦名辩学复兴以来,许多治墨学者按照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的观点,把"辞"解释为逻辑学中的判断(或命题),并把分散在《经》、《经说》和《小取》中的有关"尽"、"必"、"或"、"假"、"合"等解释为传统逻辑中的"全称判断"、"必然判断"、"特称判断"、"假言判断"、"直言判断",并据此论证《墨经》对判断的种类和形式已有研究。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有待商榷。本文主要阐述墨家关于"辞"的本质以及"辞"与"故"、"理"、"类"之间的关系,从而透射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墨家逻辑与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综合"与"语文"的应然关系认识不清,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滑入"泛语文"或"唯语文"的泥淖。实际上,"综合"与"语文"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在这一关系框架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找准综合要素的关联点,实现各综合要素的有机统一,要立足语文素养,走在语文的路上。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教师要科学、民主地主导(讲授、指导),学生要接受、主动地探究、合作地学习。"教"基于"学"是教学必须尊重的规律。阅读教学的起点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是学生的心灵。学生和教师有所获得是一堂好课的最重要标准。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它也会随着预设的关注而更加精彩。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教学主线,以激发学生"问题"兴趣为基础,师生共同展开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抓住"生成性问题"闪光点,引导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来"转变。  相似文献   

19.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曾经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革命的"同时胜利论"作出过修正,列宁指导苏联"十月革命"的"一国胜利论"则成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但是,20世纪后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当前的世界形势告诉我们,对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应当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重视被学术界所忽视的一个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在论述"同时胜利论"时关于"地域性的共产主义"的论断.今天只有重新解读这个论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相似文献   

20.
"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本文只涉及前四种能力与语音学习的关系。不仅仅是"听"、"说"与发音关系密切,"读"同样需要听力发音能力为前提,朗读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发音器官的凝聚,并提高阅读速度。即便是在语法准确的情况下,不正确的发音和重音也会直接妨碍对言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