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式太极拳"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练习陈式太极拳放松方法和遵循的规律进行探讨,揭示了练习陈式太极拳时“松”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几种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完善陈式太极拳训练理论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脊柱的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Qualisys红外光测量方法对吴式、杨式、陈式太极拳的演练过程进行拍摄分析,比较各种类型太极拳运动对脊柱的影响,对脊柱弯曲情况进行曲线拟和;并比较出不同类型太极拳运动头、膝、髋等部位的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递增运动负荷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心脏泵血功能,通气功能,摄氧功能较强,尤其是利用氧的能力较强,达到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水平。赛后血乳酸恰在无氧阈水平上下,平均心率(陈式175.5次/min,42式167.1次/min,杨式155.1次/min)属有氧代谢的中等强度运动,男、女队员的血红蛋白普遍较高。认为缓慢圆活的太极拳运动能获得如此好的心肺功能反应与太极拳演练时注意拳式呼吸和运动训练强度恰在无氧阈水平及其“意气运动”的特点有关,根据太极拳运动员的氧利用率高,推测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的内呼吸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还需加强对外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理论,认为陈鑫穷其毕生精力探研陈式太极拳的价值和作用,对陈式太极拳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保持身体康健必须要进行动静结合的身体活动锻炼的运动观;以阴阳辩证思想为统驭,调节人体运动与自然"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一种大系统、大整体平衡的辩证调养观。不仅强调了物质、哲学层面"气"的培养,更加注重"气"之伦理道德层次养练的气养观。另外陈鑫摘录大量《内径》经络学说的图解,为太极拳气血劲力缠丝运行原理找到权威的理论依据。强调练拳始终要以意识支配气血周流全身,以达到"培其本原","身本强壮"的目的。系统梳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观,不仅对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今天陈式太极拳健身运动的推广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式太极拳健身祛病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式太极拳有明显的健身功能.本文着重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进行研究,讨论陈式太极拳练意“调心”、练气“调息”、练体“调身”等方面的心理或生理的功能和作用,并探讨了陈式太极拳健身功能及其中医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4周太极拳运动、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运动改善T2DM患者足背微循环功能的机制。方法:将60名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太极拳运动组、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组。太极拳运动组受试者每周进行6次、每次1 h的24式简化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组受试者每周进行4次太极拳锻炼(太极拳锻炼方法同太极拳运动组),同时,每周进行2次、每次1 h的弹力带抗阻运动,2次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间隔2~3天。对照组受试者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不变。分别在运动干预前后对3组受试者的微血管反应性(MR)、经皮氧分压(TcPO2)、肌氧饱和度(SmO2)、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一氧化氮(NO)、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进行测试。运用协方差分析探讨运动干预后不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运用t检验探讨组内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在运动干预后,太极拳组和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的体脂率、腰臀比、F...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陈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的意气运动的特点,意气运动的内气与用意的关系及如何在其它七个特点的作用下实现意气运动,并指出练习意气运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借助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王西安老师的“懒扎衣”动作进行数据采集,获得运动学参数,以太极拳、运动学、生物力学理论为分析依据,结合“懒扎衣”动作下肢关节活动特征进行研究,以期能帮助习练者更加直观认识并掌握不易察觉的技术细节,为规范习练者运动技术,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太极拳运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陈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弹性运动的特点,身肢放长以及身肢放长的生理作用,八门劲别与弹性的掤劲,并指出在练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习练传统陈式太极拳能够十分有效的促进人体健康。通过对传统陈式太极拳技理的分析,得出了习练传统陈式太极拳可以避免“上盛下虚”时代病,可以改善人体的某些生理机能;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通过总结分析,为现代人的健康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锻炼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超声心动图对40名(男女各20)中老年人练习陈式太极拳功法5个月前后心脏功能的对比分析,结果得出该功法对中老年人的心脏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为陈式太极拳功法的强身健体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更好的宣传和推广该功法提供良好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系统观察测试部分长年参加武术锻炼和无训练者在完成规定的太极拳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变化后发现: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心脏射血速度和射血加速度均显著性优于普通人(P<0.05),而且肺活量也显著大于普通人(P<0.05)。此外,一系列指标显示长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对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确实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大量的研究结果也为老年人如何参加该项运动锻炼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教学步骤陈式简化太极拳由36个动作组成,每个完整动作都包含有一定的路线、方位、相对静止的架式结构、发力特点、意识及抑扬顿挫等要素.要使学员学会全部动作和套路,必须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掌握.(一)第一步:要明确动作的方向、路线.陈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以螺旋式、抽丝式运动为核心的由内及外的圆弧运动,动作路线多,往复曲折.所以,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规律太极拳锻炼对注意力缺少多动障碍(ADHD)倾向儿童的影响,为太极拳锻炼干预治疗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康纳斯诊断量表筛选出多动指数在1.5以上学龄儿童,随机分成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太极拳组(n =18,男童8、女童10)和对照组(n =18,男童9、女童9)。在16周太极拳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系统能力发展和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评估。结果:(1)在儿童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社交退缩、多动和交往不良因子得分显著减小( P <0.05);(2)感觉综合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得分显著增加(P <0.05);(3)适应性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独立因子和认知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增加( P <0.01)。结论:定期的太极拳锻炼一定程度改善了 ADHD 倾向儿童的症状,建议太极拳锻炼可作为 ADHD儿童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5.
陈式太极拳功法对中老年人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肺功能计及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40名(男女各20)中老年人练习陈式太极拳功法5个月前后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对比分析,结果得出该功法对中老年人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为陈式太极拳功法的强身健体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更好地宣传和推广该功法提供良好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三名受试者金刚捣碓动作进行足底压力分析,以揭示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动作足底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金刚捣碓动作中左足的足后区、足中区外侧的压力载荷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右足的足后区内侧、足中区内侧和第4、5砣骨区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在金刚捣碓震脚时,左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外侧,右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内侧。建议在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加强对足底各部位小肌肉群和踝关节的训练,尤其是足跟区和第一砣骨关节部位,以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中国青年人群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八段锦)、健身气功·五禽戏(五禽戏)、24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3种中国传统运动项目的能耗(energy expenditure, EE)相关指标,分析能耗特征,建立基于心率(heart rate,HR)的能耗预测方程。方法:招募183名中国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八段锦n=60,五禽戏n=72,太极拳n=51),按性别(男、女)、习练水平(熟练组、初学组)进行分组。采集身高、体成分后,佩戴便携式气体代谢仪和HR设备,测定习练1遍八段锦、五禽戏或太极拳的能耗指标。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能耗预测方程。结果:1)3种传统项目的平均EE为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p<0.01),八段锦和五禽戏的运动总EE明显高于太极拳(p<0.01);METs为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p<0.01);太极拳的心率差(△HR=运动平均HR-安静平均HR)和%HRmax明显高于五禽戏(p<0.01)和八段锦(p<0.01)。2) 3种传统项目的平均EE和运动总EE均体现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脑电地形图观察太极拳运动前后脑电信号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神经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安静状态的脑电信号,计算并比较各波段的功率值。结果:与太极拳运动前安静状态比较,运动后即刻慢波(δ波、θ波、α1)波功率值60%以上脑区表现为下降,而较快波(α2波、β1波、β2波)功率值70%脑区上升;有6个脑区的脑电总功率值增加。太极拳运动后,被试者安静状态下慢波(δ波、θ波、α1波)70%以上脑区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快波(α2波、β1波、β2波)70%以上脑区功率值下降;5个脑区的总脑电功率值有所减少。结论:进行太极拳运动时能够使快波(β波)功率值升高,慢波(θ波、δ波)功率值降低,且β波功率值的升高主要集中在大脑右侧区域,提高了两侧大脑的协同化;太极拳运动后安静状态,50%的脑区功率值较运动前的安静状态有所下降,提示可将太极拳作为运动员的放松手段;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安静状态下额区的脑电功率值都有所增加,提高了植物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对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保持健康、如何促进健康已成为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太极拳作为一项民族的、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健身作用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研究主要以文献资料法,综述了国内外太极拳健身功效方面的文献。结果:(1)太极拳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能改善呼吸机能;能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能增加人体的关节活动度;能增强人体的肌肉力量,能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2)太极拳作为民族的、传统的运动项目,将会大力推动全民健康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广好太极拳项目,发挥好太极拳作用,利用好太极拳的文化传播,使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本研究对16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的HRV进行的测试。结论:太极拳运动是中小强度运动,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运动后的HR和自主神经均衡性能够迅速恢复,比较适合老年人长期练习;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心脏的“年轻化”不但体现在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在运动前后的变化,还反映在运动后的快速恢复;建议有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的老年人,应当谨慎从事超过5min的持续性中等强度锻炼,避免诱发部分疾病;如何控制运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太极拳改善自主神经的调控作用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