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竞技太极拳发展趋势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对太极拳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太极拳的竞技比赛上,还包括太极拳社会民间活动的普及、太极拳国际化的推广。《全国武术比赛竞赛规则》和《全国太极拳剑竞赛规则》这两本规则目标定位不同,两本《太极拳竞赛规则》在修订上还需完善。太极拳的《两本规则》要互有分工、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以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首次颁布的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为主线,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经制订提纲、初访交流、正式采访、文字整理、史实考证、文野互补、视频对比、亲身实践等步骤和方法,访谈整理了主要创编者门惠丰和阚桂香教授的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经历及对当今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变化评价,旨在全面真实地梳理与记录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总结其中创编规律,发现当今技术流变问题,促进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本真化、科学化、竞技化发展,推动太极拳全面走向世界。本文内容包括: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动因与申请、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组织与实施、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撰写与拍摄、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规范与流变、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历程、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太极拳练习者约有上亿人。太极拳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名词之一。近年来太极拳在日本迅速发展,练习人数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中国与日本的生活环境及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导致2国人们练习太极拳的条件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希望通过了解中国和日本太极练习者练习太极拳的条件,发现太极拳发展和普及的优势与劣势,为太极拳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和综合分析法,对日本横滨市(包括太极拳协会、太极拳辅导站和辅导班等)和中国北京海淀区(太极拳辅导站和辅导班等)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进行2个地区的太极拳练习者练习条件的具体调查,然后对比分析两国太极拳练习者的练习条件及与练习条件相关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同时根据对练习者的调查发现太极拳在国内外发展中的异同点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就太极拳对付顶牛、大力冲击、生拉硬拽以及搬摔、抱摔等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太极拳在具体实践中为什么能够“四两拨千斤”以及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具体的技击方法,旨在充实太极拳理论体系并指导太极拳运动实践,使太极拳在技击上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特质与演变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中国武术重要拳种之一的太极拳,自诞生起就具有典型的高雅文化特质。其拳理是吸收了太极文化、儒家文化及道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了完善的太极拳理论体系。其拳法是博采了众多武术拳种之长,形成了独特的太极拳技术风格特征。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理论体系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武术文明化进程的使然。在近代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太极拳技术上体现出由繁至简的演变特点;太极拳文化体现出由高雅到通俗的演变特征;太极拳受众体现了从少数武术精英修习到大众参与的特征。太极拳所具有的高雅文化特质被不断消解,从而影响了太极拳的文化形象。坚守太极拳高雅文化特质的本源,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存的发展思路,促进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探讨太极拳本真的文化内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哲学、宗教学、体育学等理论,从修炼文化视角,分析太极拳思想、技术秉承《道德经》《道藏》等道家、道教文化精髓,探讨太极拳与道的辩证关系。研究认为:道家的“阴阳”“八卦”与“五行”演化太极拳的世界图式;太极拳承袭道家、道教的“身体观”“内景观”的内求文化导向;道家、道教命功的根劲、养炁、洗髓、蓄神构成太极拳的功夫机理;与道之本体的合和向度,决定太极拳修为之高低;道家的“道化德生”造就太极拳性功的客观效应;太极拳的终极价值是以武入道、拳道合一。对挖掘、还原太极拳文化的原初属性,传承并发扬光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形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功用独特,愈来愈受到世人重视。太极拳在萌芽、发展变化过程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土壤,其拳理、拳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渗透着东方式的思维方式,包括中和思维、类比思维、整体思维、圆形思维等。研究太极拳的思维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太极拳理论,加快太极拳发展步伐,为建设现代太极拳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太极拳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来探究太极拳的观赏价值,引导人们从美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太极拳,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太极拳活动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9.
试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太极拳意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体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索了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文化氛围对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对太极拳的认识程度及兴趣,高校在太极拳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等影响了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和日本两个在太极拳发展中有代表性国家的太极拳练习者进行了社会学比较分析发现 :太极拳在中、日两国的发展十分迅速 ,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锻炼效果的主观评价方面 ,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对练习效果的主观评价除了在“满足娱乐需要”方面与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有着一致的看法外 ,其余均高于日本。这一现象既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 ,同时也与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太极,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是体,阴阳是体中之气。拳,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也。太极拳教学中,要树立健康观,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依据技能动作的掌握特点和形成过程,运用电化直观教学、表象训练,多种启发等教学方法,激发、引导学生学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12.
《周易参同契》在唐宋之前一直为道教外丹术士尊奉的"丹经之祖",唐宋间内丹术盛行,朱熹作《考异》对此书作了笺注,并阐释其中所蕴含的阴阳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资源及其开发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武术化宝库中蕴藏着在富的化资源可供开发,这些资源由三个化层面构成即表层一武术物质化层面,中层,武术制度化层面和深层,武术内涵化层面。在中国武术资源的开发中虽然存在某些优势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武术套路中的实用技术,技法的开发是武术资源开发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将从化学角度加以阐述和分析并运用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针对武术化资源三个层面中的优势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以便为新时期的武术健康发展提供可鉴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亲自诊查,选取18名有肾阴虚、肾阳虚、脾气虚体质倾向者,用中药调理机体阴阳平衡超量恢复,即高水平的"阴平阳秘"。对比其用药前后某些血液生化指标恢复值,发现机体处于高水平的"阴平阳秘"时,对拳击运动员生化指标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提示运动员的机体阴阳处于高水平的平衡时,可能有利于促进恢复、消除疲劳和改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西安市八区的600名参加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的动机是比较广泛和复杂的,主要有:防病治病、太极拳健身、消遗娱乐、社交活动、精神解脱、审美与自我完善、能力显示、太极拳防身。通过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团体性较强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组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太极拳锻炼对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太极拳与其他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手段相比较,康复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常年习练太极拳老年女性和无锻炼习惯老年女性的骨强度、骨密度以及骨代谢调节水平,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女性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提高跟骨的骨强度,提高骨代谢调解水平,全面改善骨健康状况。提示:太极拳是适合老年女性锻炼的有益运动,对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中国艺术元素体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体现。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在体育学视野下的中国太极拳似乎到了穷途末路的困境。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和艺术学的角度对中国太极拳和中国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太极拳的圆美、中和、妙悟、气韵、心境以及艺道六个特性与中国艺术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并认为中国太极拳是一种典型的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的构思受到《周易》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从孔尚任特意写成的《桃花扇纲领》的表白中就可以看出。但鲜有论者对此给予充分重视,甚至不以为然。从《周易》的假象见义、"中正"思想、名小旨大、审微思想、阴阳对举等五个方面分别考察《桃花扇》的人物设置、道德评价、不奇而奇的构思、强烈的忧患意识、独创的天然对待法的影响,可揭示孔尚任借阐发《周易》之义理达到"有益于经济,有益于人心"的用世苦心。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的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物壮则老,极则反,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原始状态。基于此,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论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