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全民健身的现代理念。飞行基础院校培养的学员是飞行学员,从这一特殊职业角度阐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培养高素质的飞行员队伍,延长飞行员的飞行年限,促进空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体育选材手段,预测飞行能力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育选材方法,对民航飞行员飞行能力多项指标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探寻6项测试指标与飞行员飞行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6项测试指标与飞行能力均呈正相关,且具有高效显著性。群相相关系数r=0.68438,决定系数r=0.5901,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标准及等级。经初步验证:凡心理介等级较高才,绝大多数飞行成绩均在中等以上;心理评价等级较低者,飞行成绩则较差或50%以上被技术淘汰,其  相似文献   

3.
飞行训练由陆基向舰载转变的同时,对舰载机飞行员海上身心适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研究和探索与舰载环境相适应的体能训练科目,确保舰载飞行员海上作战训练生活的需要,是航空体育课程向海上方向拓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围绕落实新《大纲》要求,探索创新飞行人才军事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组训模式、考核监控、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阐述,使航空体育教育训练更加贴近实战需要,促进飞行学员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保持和提高飞行员身体适应力、技术操控力,达到飞行器和飞行训练对飞行人才体能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航空兵部队3000 m跑训练频率较高,由于训练不科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调查,发现3000m跑训练既对航空兵体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对专业技能训练的负效应也客观存在.提示航空兵体能训练应对3000 m跑训练进行辨证分析,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以民航院校飞行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教学实验等方法,在对我国航空体育课程内容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飞行学员未来职业的需要以及飞行中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借鉴美国飞行员“健康维持课程”和“发展个人体能的课程”内容设置的理念。运用课程设计理论对航空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设计,初步构建了航空体育课程内容的理论体系。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验表明:新设计的航空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飞行学员的体能、前庭功能稳定性、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学实验后的飞行学员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舰载战斗机飞行具有飞行环境复杂、作业范围广、影响因素多、起降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舰载机飞行员生理心理适应能力的特殊性.通过对舰载机飞行员适应职业环境特点的特殊体能需求,即反应能力、抗过载能力、飞行耐力、抗压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等进行分析,以期为舰载机飞行员身体心理训练方案的制订提供基本依据,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飞行大学生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索性地提出以航空生理学、航空医学、航空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提高民用航空飞行人员身心素质为基础,以各种身体练习方式为主要手段,以培养飞行学生的体育保健能力,提高飞行大学生飞行能力、延长飞行时限、保证飞行安全为目的的航空体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舰载歼击机飞行员体能需求:一是航母舰载歼击机飞行员起飞、降落时体能需求,二是空中格斗时所需体能,三是海上航行时体能需求。结论认为舰载歼击机飞行员体能需求包括快速反应、应急能力、航空飞行、远航耐力、抗负荷能力、抗眩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我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训练实际情况,探索舰载机飞行员身体特点和适应飞行要求,着眼于为海军航空母舰作战输送合格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模式进行评估并提供量化的评估方法,寻求提升飞行员培养效能的途径,从而提高飞行员综合素质,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海军服务。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三选”体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和十余年实施“三选”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研究,发现“三选”教学模式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且成功地解决了高校扩招后资源严重匮乏的矛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职业、专业及专业化的概念解读入手,重新审视了何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并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培训的三段论提出了质疑。然后,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中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课程论思维观和方法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师赋权增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实情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赋权增能较为匮乏,应通过三个方面实现政治、社会、心理维度上的赋权增能: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体育课程领导水平;加快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各类体育师资培训质量;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锻炼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重新界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并对其功能进行定位。依据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参与课外锻炼的学生分类、课外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及课外锻炼的组织与管理三个方面,设计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方案。从注重评价督促与激励作用的角度构建课外体育锻炼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实行贯穿四年的学分制、将体育成绩与各级评优和奖学金挂钩、加大课外体育锻炼所占体育成绩的比例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职体育管理模式是充分发挥体育这一独特教育功能的组织保障。我们要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审视高职体育管理模式,使其在体育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益。通过建立简洁有效的管理模式,为管理各层提供一个施展才智的舞台,使每个人的工作细化、标准化和专业方向化,既有利于教师的业务熟练与能力的增强,又有利于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提高质量,使高职体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巨大的物质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是新时期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教学能够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激发和培养我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可通过利用和创制体育教学器材、更新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发展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深入研究中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以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福建省7所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师资、体育教学及体育场地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整体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0-2009年间体育专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专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情况反映了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依年代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国体育专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各研究专题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第二阶段,各研究专题的数量情况变化不一。2000-2009年我国体育专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各研究专题的比例分布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这两项内容本身不能摆脱教师本身、体育设施资源与学校行政管理这三方面的束缚。体育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沐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而学校行政管理效率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对制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导因素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师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体育教师学习从最初的"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在职培训"到现今的"教师学习",其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产生变化。在系统梳理学习与教师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师学习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依据学习的主要特征探讨体育教师学习的外显特征,并对未来高校体育教师学习的发展趋势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