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综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是教育部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打造的每四年一次的品牌赛事,堪称体育教育的"奥运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数据统计法,对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比赛内容体现了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特征;参赛高校比赛结果显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与区域间不平衡的态势;参赛学生知识结构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参赛高校竞争优势多元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现场观察法,对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特色和比赛成绩进行专业解读,旨照顾众多没有机会参赛的专业学生和专业指导老师、学习了解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和比赛整体的概况,更好强化促进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促进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基本功大赛平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举办过程中参赛选拔流程、竞赛内容选择、计分方法设置和评价方式实施等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修正选拔主体、变化选拔日期;增加体育英语、师范类专业必修理论、裁判组织能力、说课等竞赛内容;加大理论分值,淡化运动成绩;深化评价结果等改革优化措施。为助力大赛品牌建设、提高体育专业办学水平、强化学生就业技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教学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体育考生、家长报考相关院校提供决策指南,为其它省市基本功大赛提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健康持续发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2014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办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基本功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于队员选拔流程、项目设置、计分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2)提出修正选拔主体、更改参赛名单确定日期;增加体育英语、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裁判能力、说课问答等比赛项目;加大专业理论和基本技术分值;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深化评价功能等改革架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四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参赛院校的调查访问和历届比赛资料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在现行的传统模式下,比赛的功能会逐渐弱化,比赛价值会偏离初始的设计方向。为此,进一步改进和探索新的比赛方法,构建注重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比赛模式,不仅符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使此项大赛目标设计与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传授“知识为本”转向发展“能力为本”。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参照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方案,结合专业特色,研制了一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教学能力是培养高质量体育师资所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全面,方法合理、措施规范,结果真实可信,是一套为全面、客观、公正反映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分析了参加“97首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参赛队员和领队教练对大赛的认识和反馈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研究 ,阐述了当前体育教育集“健身、教育、娱乐”于一体 ,培养目标多样化 ,体育人才多面手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 ,探讨了培养文武双全 ,德才兼备 ,合格体育师资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难度动作的教学现状,分析难度动作教学现状中不合理状况的形成原因,建议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难度动作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动作教学应注意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使健美操难度动作的教学更具科学性,使培养出的健美操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专题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以参加 2 0 0 0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的 2 4个高校体育专业代表队 ,19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其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赞成提高入学选拔标准 ;对学校学习环境趋于满意评价 ,但在评价等级之间 ,总体上存在着性别差异。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向上 ,对未来的发展表现出自我实现的高位追求趋向。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进行分析,以洞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重新定位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首位;改革体育专业的教学科研模式,加强体育院系与校内其他院系,以及其他院校之间的合作;改革体育专业学生的入学方式,使招生选拔向人才本位转变等内容是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转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设新型体育专业课程,增加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所占比例;完善入学选拔方式,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录取方式多样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体育是由终身教育演化而来,其核心和目标是个体的终身体育学习。建立在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原理与体育运动规律、形成终身体育学习的基本能力、扩大技能储备和建立正确的体育态度、思维方法并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在教育教学中重在技术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本文以机电专业建设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实训设备配置四个方面对高职机电专业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高职机电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生产一线要求的"职业通"才作为办学的目标,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普通师范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脑型进行测评.研究表明,不同专业学生的脑型分布虽然不同,但脑型均以"全脑型"为主;语言类专业"全脑型"比例最高,体育专业比例最低,体育专业学生全脑型比例与语言类专业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建议加强体育专业"弱侧脑"--左脑的开发,可以考虑采取加强语言教学的途径来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左脑功能,以培养"全脑"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现存的两种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揭示制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考虑的要素。研究认为,体育教育的专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专业价值观,而且也要掌握“可转换的技能”;在制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类型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层次和规格要求上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工科各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教学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这一思想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6.
体育绘图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把体育绘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在女大学生体育课中,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善。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嫁接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已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高职院校构建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研究及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民办高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谋生存、求发展的攸关大事。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土建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给出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民办本科院校的土建学科系部,其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强健的体质、丰富的体育知识、多样的运动技能、多种体育能力、良好的体育心理品质构成了师范生体育素质的内容。编写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尝试开设师范生体育教育技能课、充实评价内容是完善师范生体育素质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主要运用实验法对"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技能;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