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起于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给当时的英国诗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但其特立独行的风格却在以后的近三百年间鲜被关注。艾略特是20世纪英国的著名诗人,其诗作《荒原》被视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不仅是玄学派诗歌的主要特点,而且也是艾略特所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从艾略特诗歌特点与玄学诗诗歌特点的吻合,可以清晰看到玄学诗对艾略特诗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湾旅美诗人杜国清,在诗歌创作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本文主要探讨其诗观与诗风,即其诗歌方面的“诗之三昧”的主张和追求及其善用意象,知性抒情,富于现代感性的诗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诗是卓越地运用语言的艺术,诗的魅力正是语言的魅力。作为传达情感的艺术符号系统,语言既是诗美的形式,又是诗意的载体。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在诗歌中得到至为充分和完善的展示。诗歌语言从意识的深层结构到形式的外部结构,都是情性的流泻。情性勃动,情意宣泄,诗歌语言便作为情感和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而生发存现。  相似文献   

5.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边塞诗写得好,而且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出色。选取恰当的意象抒发情感,是他送别诗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他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继承,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他善于把多种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还善于创设出许多新的意象,并在这些意象中附着了自己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用比喻抒怀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离情别绪,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边塞诗人,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豪迈、旷达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孙茜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6):127-132
"新保定诗群"是近两年兴起于保定的一个本土性诗歌群体,初步探讨"新保定诗群"的总体特征尤其是本土性特征,发掘诗人独具魅力的创作个性与其相互映现所呈现的诗歌多维映现,通过诗歌不同的经验层级来看诗群整体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郭路生开始创作朦胧诗。大量详实的资料无不证明,郭路生就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有人把诗人郭路生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以尊严、力量、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即使在经历了现代诗歌各种风潮冲击和涤荡的今天,这些诗的语言与架构也并不滞后.重要的是作品背后的巨大载力,使诗的生命植根于时代与人们心中,使诗歌魅力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歌中的一枝夺目奇葩——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诗歌有着重要地位。唐代山水旅游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旋律、深刻的思想内涵、奇妙的意境展示着自然、生命之美的永恒魅力。特别是孟浩然诗歌所营造的空灵美妙的意境;王维诗中诗情与禅意的水乳交融;李白在诗中所展示的崇高的美学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悲凉以及在平凡风景中发现美、表现美的丰富内心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代表着唐代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10.
李昉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典型的"白体诗"特点:诗人心态上,居事常简,闲适清静;诗歌形式上,多属对工巧、"吟玩性情"的唱和之作,并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语言风格上,闲适散淡、平夷雅正。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诗     
当代诗作存在三乱三无现象:意象混乱、思维混乱、语言混乱;无节奏、无旋律、无真情实感。诗歌的革命、改革、创新,总得有个底线。诗人是社会、时代和人类感官的代表,他的痛苦与欢乐应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真正的诗歌,是时代的记录,是前进的鼓声;它抒写的是人生之旅,谱写的是心灵之歌,喷射的是感情之火,闪射的是思想之光。真正的诗歌,具有诗情、诗景;诗美、诗味;诗眼、诗魂。真正的诗歌,景真、情深、意美、语警。真正的诗歌,以生活为源泉,在人民的沃土中萌芽;以感情为生命,在爱与憎的血液中铸型;以思想为灵魂,在真善美的熔炉中升华;以想象为翅膀,在灵感的彩翼中飞腾。  相似文献   

12.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卢亚明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07-109,119
海德格尔从"存在"思入"诗"并不是偶然突兀的,而是经历了一番沉思之漫游的结果.海氏对诗歌的思考也留下了这条漫游的痕迹,这使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作出了不同的界说:诗是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诗是真理之创建;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诗是道说神圣的歌唱;诗是对诸神的命名;诗是持存之创建.  相似文献   

14.
诗人以隐遁客观事实的方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象征隐喻暗示来识读生活、描摹生活、叙述生活,用象征性的物象来暗示主题,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诗歌意象意境的多义与朦胧。李商隐生活时代的灰暗,让他在尴尬中不断追求自我,探索诗歌的真谛,诞生出延绵不绝的艺术创造力,并使诗人常用病态的手法来绘画一幅幅诗歌景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象征诗渊源于法国象征诗潮 ,朦胧诗也是在汲取西方诗歌营养的基础上回归了诗体本位。两诗派都主张艺术表现自我 ,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 ,追求诗意的朦胧曲折。但相似的艺术主张不能掩盖两派在创作上的差异。渊源与审美意蕴的比较 ,将进一步明晰两诗派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 ,更深入地研究诗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诗歌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等特性,所以诗歌的语言与其他的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语序的颠倒;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语言、语意的省略.  相似文献   

17.
范成大最富创作个性与特色的诗是地理诗,其熔地理内容与诗歌形式于一炉、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其地理诗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同时反映了他重视民众力量和民心向背的政治观,也是研究古今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尽量做到将艺术创造与艺术传达相结合、将语言和情趣意象融为一体达到诗意的美,并用诗的境界去观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诗识与妙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妙悟与诗识相辅相成。对于诗坛后学来说,诗识决定对前代典范的选择,对诗歌方向和旨趣的认同;妙悟决定时人对生活感受的敏锐程度,进入艺术想象的快捷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