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在中国体育史学界,一般认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开始于洋务运动,成形于戊戍变法,推广于“自强新政”。这个估价应该说是基本正确的。但是,在作这个估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洋务运动所引进的近代体育主要是兵式体操一类,而正规的田径、球类等活动则首先是在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中开展起来的。当然,这两者之间也稍有区别:基督教青年会侧重于社会体育方面,教会学校则开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先河。可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流变的梳理,把握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考察与近代中国变革几乎同时而生的大学体育课程的演进过程,反观学校体育思想对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进而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源与流,以及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作用与局限,为研究中国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参照.  相似文献   

3.
运动会,中国古已有之,但名称不同。这里所讲的是旧中国的近代形式的运动会,它以近代体育运动的比赛或表演为其主要内容。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近代体育的传入和兴起,近代运动会也陆续在中国出现。这种运动会主要有以下各种:学校运动会(包括校际运动会),省、市运动会,大区(华北、华中)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参加远东运动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中国人同旅居中国的外侨比赛等等。截至全国解放时止,近代运动会在中国大约有六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杨贤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展开了深入研究,而且还对体育教育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从杨贤江生平与近代体育教育渊源出发,发现其进行体育教育探索主要受当时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的影响。就具体内容而言,杨贤江主要从宣传体育的重要性、明确体育教育目标、积极倡导举办运动会、借鉴国外经验,探索课外体育实践活动的四个方面对近代体育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客观认知杨贤江对近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贡献,对于今天发展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以文化传播为视角,从文化的物质层面、组织制度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上梳理和分析运动会在中国近代的演变过程,探讨源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运动会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发生、发展,并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近代运动会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体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呈现出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对麦克乐在中国近代体育早期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总结:麦克乐在华期间大力倡导自然体育思想,加速了中国近代体育传播的进程;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奠定了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创设全国体育研究会,加强体育学术研究工作;创建民间体育组织,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众体育和体育竞赛的开展;麦克乐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中国近代体育早期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麦克乐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麦氏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对于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对于进一步激发进取和奉献精神,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教育史的视角,对民国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的体育思想及体育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方法,挖掘和整理了有关资料。研究认为:受孙中山、邹鲁等体育思想的影响,国立中山大学明确了体育思想,建立了体育委员会,设立了必修体育课,规范了考试制度,形成了体育传统和特色。学校竞赛成绩突出,许多运动员参加远东运动会、柏林奥运会,创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体育史上的许多奇迹和辉煌,体现了体育的教育价值,国立中山大学的体育有很大的成就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校运动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现有学校运动会举办的模式以及种种弊端为切入点,提出学校运动会应当朝着群众性、参与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要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使学校运动会作为一种体育文化而融入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春田学院与近代中国体育人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春田学院是在北美基督教青年会培训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体育学院,为全世界60多个国家培养了2万8千余人,还是篮球和排球的诞生地。许多在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做出特殊贡献的体育人物都曾到这里来学习进修,获得了最早最及时的近代体育专业知识培训和信息。  相似文献   

11.
学校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理念与学校运动会相结合,积极倡导以现代体育理念为核心的学校运动会。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从体育教育史的视角,对民国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的体育思想及体育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方法,挖掘和整理了有关资料。研究认为:受孙中山、邹鲁等体育思想的影响,国立中山大学明确了体育思想,建立了体育委员会,设立了必修体育课,规范了考试制度,形成了体育传统和特色。学校竞赛成绩突出,许多运动员参加远东运动会、柏林奥运会,创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体育史上的许多奇迹和辉煌,体现了体育的教育价值,国立中山大学的体育有很大的成就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发展,走过了令人难忘和值得回顾的历程。通过对建国以来体育教学大纲建设概述以及体育教学大纲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琛中以从中获取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当前,学校体育面临着体育课程各学段相脱节、学校体育资源供给的非均衡性、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形式主义倾向性等短板,已经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以上短板,实现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程整体设计;破解学校体育资源供需错位困境;促成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受教育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一现实国情,通过分析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体育精神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切入点:首先,切实做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其次,现代学校体育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不动摇;再次,现代学校体育应以培养体育精神为出发点;从而,现代学校体育达到培养体育精神与弘扬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体育教育为视角,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从办学思想、招生情况、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成果等方面对起源于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华民国初期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在办学思想上受到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军国民思想、国粹主义的深刻影响,课程设计注重体育原理和体育项目的平衡,除了培养师资的目的外,兼有健康体育和塑造国民的愿景,提高了中国体育和体育教育的水平,创造了现代中国体育史上的诸多辉煌,更多毕业生成为各级学校体育教师,对中国体育事业影响至今。研究结果在指导思想、区域特色、课程设计、师资培养与聘任等方面为处于全球化浪潮且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与指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共生理论,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体育与教育高度融合、业余性与职业性密切结合、游戏性与商业化有机统一,是美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3个基本的共生模式和共生关系特征;美国在共生单元方面建设与完善体育设施,在共生界面方面建立与健全体育管理体系,在共生环境方面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惠共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应学习借鉴美国经验,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在学校层面,建构完善的"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相应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在竞技体育层面,在运动员的选拔、训练、竞赛和文化学习等方面探索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打通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绿色通道",建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惠共生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 会政治、女性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教学在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开始萌芽,并随着 国家政治、经济、民主、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剖析了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 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子体育发 展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关注与重 视,促进本来就不具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传统中国女性,能够尽快养成进行体育锻炼 的习惯,从而使女子体育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学业评价改革日益深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新的反思。值此之际,梳理我国体育学业评价机制形成的历史脉络,审视我国体育学业评价的历史进程则十分必要。对建国以来体育学业评价进行梳理,利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学业评价的历史变化进行解析。主要结论:体育学业评价特征经历了以“技术、技能主导”的萌芽期、停滞期、以“身体素质主导”的恢复与重建期、以“评价内容多元主导”的探索期和以“发展性评价主导”的深化期五个阶段。体育学业评价受社会需求及教育现实影响;折射出体育课程价值观的转型;对学生体质的干预导向作用得以强化;引发体育升学考试机制与体育“应试教育”以及“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身体素质”的反思。未来体育学业评价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素养不够、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不足,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衔接不够、场地设施不足等现实困境。所以加强学生身体教育、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衔接紧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联合机制,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战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