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差距分析及青少年训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差距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训练进行了探讨。基本技术和基本姿态应作为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训练重点,良好的心理稳定性是提高动作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篮球运动传球技术训练和运用是目前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3.
意志品质是足球运动员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在足球比赛中,意志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应在青少年时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发展,培养和训练应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同时入手,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思路、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应做出适当地调整和改变。结合刘星和吴明铭的训练特点,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进行探讨,拟在找出更适合他们发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项体育比赛,除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较量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素质高,可以超常发挥技术;反之,往往导致比赛失常。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重要。从实践中总结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三种方法:(1)对抗性练习;(2)多安排练习比赛;(3)做好每场比赛的技术统计。  相似文献   

6.
就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从其意义作用、训练方法和训练要求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针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特点,进一步探讨训练内容与方法,以期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外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经验,结合自身青少年足球工作的一些体会,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特点及训练的目的、任务,青少年足球技术规范化训练内涵,以及青少年足球运动技术规范化训练应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体系,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需求特征以及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与力量素质发展的关系特点作为力量训练方案设计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案设计的原则:专项化、阶段化、系统化、标准化、整体化和针对化,进而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渐进式力量训练方案,方案主要包括:训练阶段、年龄结构、训练目标、训练方法和手段、负荷和强度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术效果心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效果发挥的心理因素及因素间相辅与制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技术效果的主导心理因素,以及各项技术效果与心理因素的关联权重比,为从事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提出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提高我国撑杆跳高运动水平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项目特点是开始运动训练过程的前提,撑杆跳高是一项“有着高度空中技巧性的速度力量型跳跃项目”。提高我国撑杆跳高运动水平的对策是:走技术型发展的道路;重视运动员全面发展;重视青少年的专项基础训练;重视项目的普及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认知干预为代表的心理技能训练被广泛用于运动员技能的改善,其中表象训练和自我谈话对运动操作表现的改善获得大量的研究支持,但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中的适用情况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考察能否通过认知干预来加以改善不同水平网球选手的发球准确性。研究对象为国家网球青年集训队男运动员( n =24)与网球专项大学生男运动员(n =24)。研究采用3×2组间设计。实验组在两周间进行6次发球表象训练或自我谈话训练,对照组观看体能训练录像。因变量为一发击中目标区域的准确度改善率,协变量为身高。结果显示,对高水平选手而言,表象训练与自我谈话对一发准确性均有改善效果,表象训练效果更优;对大学生运动员而言,只有自我谈话能改善一发准确性而表象训练无显著效果,但自我谈话对大学生运动员一发准确性的改善效果比优秀运动员更明显。本研究总体支持了认知干预的有效性,同时提出针对专项需求和训练目的将心理训练方法与运动水平进行匹配是确保心理训练有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分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结果发现,课余训练存在教练员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低、学习机会少、待遇低;貌似重视课余训练,但基本保障不到位;训练依据多样化,《指南》和《标准》执行率低;技术训练专业化,基础动作技能缺乏;战术训练“过多”与“不足”两极分化;体能训练内容缺失,发展重点混淆等问题。解决路径:完善用人和奖励机制,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确保课余训练落实到位;借鉴动作表现训练逻辑,深入挖掘灵活性、稳定性训练→动作模式训练→动作绩效训练→技/战术训练的四级训练层次;综合根据运动员长期发展规划、青少年运动能力发展规划、训练机会窗口理论,科学设计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的长期目标和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要尊重科学、讲求规律,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竞技体育、足球运动的自身规律实施训练。然而,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存在许多问题,情况使人悲观。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设计了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训练状况的问卷调查表,结合青少年足球项目发展的规律,对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理念和训练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时数过长,而且总体训练一直重复着基础阶段(15岁年龄段之前)的训练内容,其技术、战术及身体训练缺乏明显的划分和渐进性,基本上处于滞后1个,甚至2个年龄层次的位置上。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中国足协U-17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要从实战出发,要根据比赛中的情况拟定训练方法,摒弃一味追求训练时数的训练理念。应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运动素质敏感期,科学、合理地安排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使其运动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法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旨在提升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丰富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论。研究发现:法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可解释足球技术、战术的定型,不能全面阐释主动性思维的发展与足球技能形成规律。建构主义倡导比赛情境图式的不断建构和主动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青少年球员的足球智商,提升其创造力和竞技表现。法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操作模式:比赛发现、协调性训练、情境训练、技术训练和比赛。对其模式进行如下解读:逻辑性强,契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设计思路;比赛对抗因子丰富,符合足球运动本质。讨论了情境训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借鉴: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主动思维与创造力是我国足球教练员青训理念转变的核心内容;青少年足球训练理论是“顶层设计”,把握其实质,才能创新性地进行足球训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专项学生训练技能指标及其评价体系。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技能是由运动员状态诊断和训练目标的确立技能、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技能、运动负荷的安排技能、组织管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技能、陪练技能以及散打比赛的指挥技能、结束技能共同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完整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 1项目"为实证材料,为推进该项目在实验校的有效落实,为其他学校的相关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领导决策层与实践执行层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及提高"学科教育"专业化能力、水平的形成和提升,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提供有益的帮助.运用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艺术2 1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目标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相关内容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艺术2 1体育技能类项目"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项目进行了探究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体育、艺术2 1体育技能类项目"领域目标关注方面表现了不同的看法;且学生参加"体育、艺术2 1项目"技能大赛对领域目标的影响呈显著性差异.本文时天津市市内部分学校教师、家长对"体育、艺术2 1体育技能类项目"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最有利项目进行了排位.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德国青少年足球的培养经验进行梳理,旨在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理念、发展目标、计划实施、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德国足协制定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以快乐足球、个性化足球、社会足球、合作型足球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实施“天赋球员培养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完善青少年足球培养阶段、划分七级训练等级、推行儿童公平比赛理念,同时落实一系列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确保青少年足球培养的成功。未来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应注重于更新足球发展理念、定位足球发展目标、阶段性完善足球发展管理模式,同时促进足球顶层规划与局部细节执行的统筹协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保证我国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动技能与锻炼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锻炼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运动技能是诱发锻炼兴趣,产生需要,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条件。浙江省12所高校1999年新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锻炼习惯的调查充分说明其间的高度相关关系。通过武术教学实验结果同样显示运动技能对产生运动兴趣、逐步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学生几种娴熟的运动技能必不可少,应该"渔"鱼"双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少年女排在启蒙阶段有关进攻性技术与防守性技术训练的安排作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显示:启蒙训练阶段训练中应先练习防守性技术,这符合少年女子运动生理及形态特点,利于其养成低姿习惯;在技术训练中适当安排进攻性技术训练.以保证运动员全面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启蒙阶段,应合理安排实际的训练方法,抓住重要环节,正确引导,合理的训练,切实的计划,对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