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市2001年九运会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和各大体育院校一般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分析探讨了不同级别、不同运动水平的跆拳道运动员的主要身体形态特点,并利用计算机统计函数法,建立了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的计算机判别函数和体脂百分比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鉴于运动素质特征及评价之于运动训练与选材的重要性意义,论文运用访谈法、测试法、文献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特征及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在分析男、女优秀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呈现了优秀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结构特征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20 km竞走项目体能训练与选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提供世界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最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特征;为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数据;也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今后的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共计8个级别25局的比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运动员运用有效技术动作、使用腿法、得分、警告等进行统计,分析世界跆拳道女子最高水平的技术特点。得出结论:1)、横踢和侧踢是世界优秀运动员使用最多和得分最高的2项技术。2)、侧踢高位和高横踢是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高位得分的主要技术,尤其是侧踢高位已成为得分最多、命中率最高的技术。3)、单腿连击技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女子跆拳道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陈中、罗薇、吴静钰三名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背景、战略思想、技术特征、战术风格等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能结构特征与特点,以期为培养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多年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导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多年训练的运动负荷特征、心理训练阶段特征、训练方法与手段特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模式符合实现培养高水平中国女子投掷运动员目标的需要,投掷运动员应注意不同阶段负荷安排的有机联系,各阶段的高强度专项负荷量以逐级递增式安排为宜,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出现始训早、高峰早、退役早的“三早”现象.对运动项目的研究要把握现代训练的基本规律,并推动运动训练实践更快地发展,已成为我国投掷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数理统计法、数据测量法、专家访谈法建立了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确定和评价方法设计三个方面.最后以跆拳道运动员一般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素质两方面的独立评价方式与综合评价方式,对跆拳道优秀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7.
远距离进攻型后横踢技术是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远距离进攻型后横踢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相关参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下肢力量不足影响启动速度;启动时髋部发力顺序错误影响到启动时程和提膝阶段支撑脚拉动的距离;还原阶段运动员重心加速度水平较低,导致运动员还原阶段时间延长。为不断改善技术,提高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运动素质之一,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也是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同时对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诊断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中国国家女子赛艇集训队21名备战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赛艇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指标筛选基础上,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理论建立了其体能等级和评分评价标准,并对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的体能进行了诊断,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身体功能训练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和运动素质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支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员各1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队作为实验组,另一队为对照组。在实验组运动员训练中增加为期12周的身体功能训练计划,前后对两队运动员进行FMS测试和运动素质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女排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专项运动素质得到显著性提高,专项技术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身体的协调性、稳定性和主观感觉显著增强。结论:实验证明了身体功能训练对女子排球运动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我国女排进一步科学化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专项训练学角度研究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及评价标准,建立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预测模型,制定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并列举了应用实例。为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定量监控、板块训练提供了方法学途径和条件,这种从运动专项本体角度进行方法学问题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我国专项训练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多赛事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1995年引进开展跆拳道项目以来,经过教练员、运动员及其相关人员的努力,我国跆拳道女子项目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多次在奥运会上成功夺冠。本文综合运用录像观摩、常规数理统计和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跆拳道女选手在奥运会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跆拳道技、战术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并为备战2012年奥运会提供有效的、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判断能力是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分析判断能力的构成、影响判断的主要因素、提高判断能力的主要原则和训练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提高理论和竞训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以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注册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与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各省份成年组(20—39岁)的纵跳成绩为研究对象,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区域分布与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区域分布的特点进行统计,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认为:我国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人数和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目前只达到中度相关。建议依据二者的相关性,调整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选材范围。  相似文献   

15.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由英、美、俄等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选取了具有一定专业运动能力的24名中长跑运动员(15~22岁,男女各半)作为测试对象,观察常压间歇低氧刺激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常压间歇低氧训练可以刺...  相似文献   

16.
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田径速度性项群体能主导因素的权重,以及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身高指数排序各不相同,男女运动员的指距-身高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无规则分布特征;100m和200 m男子运动员的躯干和髋部形态更偏向于粗壮型,而400m和400m栏男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均稍偏向瘦型;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之间呈正相关,表现出训练水平越高去脂体重与体重/身高指数趋于增大;不同单项所需的运动素质具有独特的组合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参加2003-2004年度全国U-18青年女子足球队冬训的12支重点地区队伍的176名运动员十项技能测试的成绩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青年女足技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青年女足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集体对抗项目运动队及其竞技能力的系统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训练学理论对竞技能力的研究多从个人角度进行,而对运动队整体的竞技能力无明确界定,因此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结构功能律、整体优化律、差异协同律等对运动队竞技能力系统规律加于阐释,并对集体竞技能力状态的转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力求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国家优秀脚斗士运动员平衡能力正常参考值及了解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生产的平衡测力台对脚斗士运动员和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平衡能力定量测评,结合脚斗士运动特点分双脚静态、单脚蹲起、外力干扰和单脚跳跃四种姿势进行测试。脚斗士运动能明显提高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其中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较为缓慢,并体现出各种参数变化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对我院运动系艺术体操主修专业旧教学大纲实行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实行改革,其内容为:增设了形体训练课、芭蕾基训、体育舞蹈、现代舞、民族舞、大众健身操课程.达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