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文献、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的背景进行了简单梳理,分析了其与体育产业结合的现实基础,认为"互联网+"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以下意义:强粘性大规模潜在用户成就产业渠道优势,小众需求外显与汇聚促进体育产品长尾供给,大数据预测与创新提升体育产品与服务价值,平台与融合优势促进体育产业多维整合发展.分析认为"互联网+"带来了体育产业主体、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的解构.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促进体育产业升级必须做到:1)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体育产业发展;2)产品为王:推动传统体育业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强体育产业存量生态;3)运营升级:推动体育互联网化、企业联盟,优化体育产业商业生态;4)模式创新:搭建产业平台,践行跨界优势,做强体育产业融合生态.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区位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西安市体育产业的区位要素,即地区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市场现状、政策及机遇优势。依据西安市体育产业现状,资源分布及配置,提出了今后发展的产业布局模式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旅游业;扶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知识消费(培训)业和体育用品业;一般发展体育经纪业和体育地产业。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介绍梯度理论的基础上,从体制、政策、服务和综合环境四个方面对河北与京津体育产业发展的梯度差进行分析.指出:三地在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方面同样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弊端,河北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体制改革上先于京津、优于京津;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河北较为落后,在经济政策和职业体育政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河北在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处于劣势,市场服务力度不足,但劳务输出优势明显,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产业和要素的转移;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和交通便利,在发展环京津体育产业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体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是兴国的重要方式,每个城市有一定的体育精神,体育活动是具有灵魂的,是创造新时代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转型的方向,倡导体育产业与其他融合,促进体育与城市的健康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展开,通过体育行业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的体育赛事,加快全民体育发展,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让体育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5.
通过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种战略的比较与选择,从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证了西部体育应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并指出西部体育的非均衡发展,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促使社会体育增长极的形成,立足西部地区体育资源的优势,选择健身休闲业为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从比较优势出发,建立和培育竞技体育的主导项目.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都市体育圈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城市环境特征、体育市场现状以及市民体育消费和生活习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适合成都市发展的都市体育圈构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成都市都市体育圈作为城市体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地域形式,与其它都市体育竞争力相比,具有独特价值与优势.在地域上大体可分为都市中心体育圈、近郊体育圈和远郊体育圈三个圈层,它的构建要以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龙头,以体育休闲、体育旅游、运动体验等功能为重点,围绕"点-圈"环状辐射的地域及类型特征,建立与成都城市"个性"相适应的都市体育圈;利用成都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竞技为一体的都市新单元;以"基地"为依托,整合全市体育资源,实现"点"带"圈"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对天津市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打造天津成为"体育城市"进行系统构建与研究。天津市的文化产业、旅游业、健康养生业及商贸服务房地产业与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并设计了体育产业与四大相关产业的融合路径,为发展天津市体育产业,促进天津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力对策,把体育城市作为天津市的名片和品牌,提升天津市国内、国际知名度,使天津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全国体育产业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发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省市区应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以优势产业推动整体体育产业的发展.初步实证研究表明,各省市区在体育资源、经济实力、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备体育产业差异化发展的基础.各地政府和体育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论证优势体育产业的可能性,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与归纳等方法,依据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及辽宁体育产业的城市发展现实情况,通过依托"两核四极"城市节点的体育产业支撑,构建具有辽宁体育产业地区特色的"伞状地域发展模式"。辽宁整体经济水平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体育人文环境等社会条件给辽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伞"状模型构建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将辽宁体育产业发展归结到围绕城市集群空间范围内协调发展,起到调节、协调、推动的历史作用,也将会形成辽宁体育产业及城市间体育产业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举办九运会带来的契机,分析广东省体育市场发展程度状况,阐述重大体育赛事对体育市场形成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认为广东省体育产业将会进一步发展,并对我省的经济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2.
真义体育解构大体育基于的是相异的理论范式,两者商谈体育本质逻辑基点不一致;以身心二元身体观为支撑的体育观不能培养完善的人;体育总是处于特定历史环境,契合社会人以及社会的需求,不能抽空历史谈体育;体育是一个多义词,应当跳出教育的体育看身体文化的体育;最后提出认识体育须持历史的、发展的、实践的眼光。  相似文献   

13.
试论舞龙运动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舞龙运动的形式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前提在于对“龙”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挖掘。“龙”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龙”图腾形成的角度提取出“和”的概念,对“和”的本质与社会、政治功用进行说明;根据中华文化中宗教的发展脉络,探析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实质;以上述两点为基础分析“龙”与“极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校课外俱乐部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对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向"体教结合"模式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就要走“体教结合”之路。教育系统只有主动和体委系统共同挑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担,才能解决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教育系统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及政策方面的研究趋向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它的试行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种种弊端,并且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良好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视域下的“体育小镇”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体育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对于扶持我国服务三产发展,实现供给侧改革、推动本土体育文化建设、调节自然资源分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涵以及建设背景和意义,认为建设互联网+体育小镇的作用机制在于以下三方面:1)为推广特色体育小镇内容提供了宣传平台.2)为找准体育小镇特色定位提供了科学分析.3)为小镇获得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有效吸纳渠道.4)为体育小镇的综合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对策和建议:1)系统构建互联网宣传,多加利用移动化联网、自媒体等群众口碑性宣传平台.2)立体式构建互联网+体育小镇,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体育小镇的特色定位.3)以互联网作为实现资本吸收与资本融合的重要渠道,以网络吸引资本,以内容反馈网络.4)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辅助小镇建设,通过数据的预测、分析规避体育小镇的运营风险,提高小镇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为前提,对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动力系统和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普通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所面临的机遇和发展思路进行研究,探讨竞技体育实现多维、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假日体育活动产生的背景及活动的形式着手,分析乐山市这几年来假日体育活动的发展情况,一方面用客观事实和统计数据证明了假日体育活动对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的推动,另一方面提出目前假日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体育文化力的内涵入手,对体育文化力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体育文化力的重视与理解,推动对体育文化的研究,丰富体育文化的内容,最终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