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Novel Pedar-X(Germany)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Kistler(Switzerland)三维测力台同步测量篮球运动员穿着两款不同鞋底结构设计篮球鞋纵跳时足底和鞋底的力学参数,对比研究两个界面间的力学参数特征,评价这两款篮球鞋在纵跳中的功效性与舒适性。结果显示,两款篮球鞋对被试者纵跳成绩(表现)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但是,气垫结构款的降压功效和穿着舒适性确实优于普通款,它能给穿着者的足部带来更多的保护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1998年的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弹跳力进行了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训练后硬地原地纵跳的弹跳时间比训练前显性延长,训练后纵跳高度及与纵跳高度相关较密切的动力学指标较训练前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表明沙地训练对提高硬地弹跳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纵跳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运用文献分析与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纵跳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纵跳动作时相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动作协调性的表现形式、能量转化的机制以及影响纵跳效果的各种生物力学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纵跳的高度可作为衡量运动员爆发力及确定适合比赛距离的一项指标,在以往的研究纵跳与短距离自由泳主项关系的论述较多。但是,本文认为:纵跳无论从外观还是肌肉参与作功方面与蛙泳蹬腿动作更为相近。纵跳与蛙泳成绩关系十分密切。研究结果表明:纵跳成绩好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探究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下肢无氧功率与肌肉力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ingate无氧试验测量受试者下肢肌肉的最大无氧功率(PP)、平均无氧功率(AP)及无氧功率下降(PD)等值;利用纵跳计测量纵跳高度来反映下肢肌肉在短时间内的收缩力量.结果:(1)Wingate试验中,与女生相比,男生的绝对PP值、AP和PD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而男女生在相对PP、AP及PD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男生的平均纵跳高度为47.94±7.25,女生的平均值为31.34±6.74,且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经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纵跳高度与受试者PP(W·kg-1)、AP(W)、AP(W·kg-1)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0524,P=0.000)、(r=0.0512,P=0.000)、(r=0.0592,P=0.000);而纵跳与PP(W)、PD(W)、PD(W·kg-1)相关性较小,则相关系数r<0.3.结论:(1)男生所测得的绝对无氧功率峰值、平均无氧功率和无氧功率下降率均显著高于女生.(2)体育专业男女生的平均纵跳高度没有明显差别.(3)纵跳高度与受试者PP(W·kg-1)、AP(W)、AP(W·kg-1)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青年男子CMJ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般青年男子摆臂与不摆臂两种情况下蹲跳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摆臂在下蹲跳中的作用机理、探索合理的摆臂技术特征,为运动员选材、科学训练以及增强普通人群纵跳能力提供依据。通过对64名青年男子下蹲跳运动学、动力学测试与分析,得出结论:1摆臂下蹲跳比不摆臂跳跃高度提高约8.5%。2下蹲缓冲阶段,摆臂下蹲跳与不摆臂总时长没有差异;但是相对于不摆臂下蹲跳,摆臂下蹲跳在加速下蹲阶段用时较短,在缓冲阶段用时较长。3缓冲阶段,摆臂下蹲跳出现了o点平台区。o点开始,手臂由垂直状态向后上方摆动,惯性力矩、重力矩、支反力矩与肌肉伸力矩的对抗延长了缓冲时间。4蹬伸阶段,摆臂下蹲跳比不摆臂用时较长,主要表现在蹬伸的中期和后期。5在最大缓冲时刻,所有关节角度达到了最小值,摆臂时髋、膝两关节被"压缩"程度均低于不摆臂的情况,支反力也小于不摆臂情况,这有利于蹬伸力矩克服阻力矩,进行快速的蹬伸加速。6蹬伸中期和后期,摆臂下蹲跳的冲量均比不摆臂大。蹬伸初期,由于加速向下摆臂的作用,使摆臂纵跳的冲量小于不摆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日本Nac16HD高速摄影系统、日本Nac SPORTIA GP—2000型影片自动解析系统、瑞士KISTLER测力系统对10名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了原地纵跳、上步纵眺和跳深动作的实测,获得有关人体运动学指标和动力学指标。研究发现:人体踏跳蹬伸阶段动力曲线的形成与人体髋、膝、踝关节的运动状态有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动力曲线的分析来判断运动员踏跳动作的合理性(即是否符合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并提出了理想的动力曲线所应具备的波形特征。还从对理想动力曲线的分析中提出了上述踏跳动作适宜的关节弯曲角度。本研究结果以期对训练实际中运动技术的诊断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排球专项大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探讨排球专项学生完成急停纵跳时下肢生物力学的特点及膝关节损伤对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38名排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进行急停纵跳动作特征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同性别2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在落地缓冲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男子膝关节损伤组与无伤组相比,损伤组表现出踝关节内旋力矩增大、触台时刻踝关节外展角度增大,呈现显著性变化。女子单侧膝关节损伤组与双侧膝关节损伤组相比,髋关节外旋力矩和膝关节屈膝力矩显著增大。小结:排球专项男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时,落地缓冲过程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力矩特征为:髋关节伸并呈内旋、外展位,膝关节为伸、呈内旋位,但左膝呈外展位右膝呈内收位,踝关节为背屈,呈内收、外旋位;排球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者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相应时刻,通过代偿性改变髋、膝、踝关节的力矩和踝关节外展角度来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9.
初探人体跳跃过程中的能量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进行上步纵跳和跳深时,实测人体重心的腾空高度与相应的踏跳冲量换算高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冲量之所以不能完全转化为人体向上的动量,其原因在于这类动作落地时非完全弹性碰撞引起机械能的损失所至。从而提出了踏跳过程中冲量的利用率观点。作者还认为,踏跳冲量的利用率与运动员踏跳时的机体状况和技术水平有关。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对上步纵跳能力的影响要大于原地纵跳。运动员如要发展上步纵跳能力,应较多地采用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作为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准备活动对大学生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MONARK894E无氧功率自行车和HUR测力台对12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三次测试(间隔1周),每次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分别测试运动员30s蹬车及纵跳的无氧能力。结果:慢跑加牵拉运动的混合式准备活动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无氧输出的能力,而单纯牵拉运动效果不显著。结论:混合式准备活动,相对来说对发挥人体无氧能力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以重心法获得的纵跳高度作为参照标准,比较叉腰纵跳和摆臂纵跳情况下不同高度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采集20名男性受试者叉腰纵跳和摆臂纵跳时的运动学和地面反力数据,分别采用重心法、腰点法、腾空时间法、离地速度法、地面反力积分法计算纵跳高度。结果:5种方法所得纵跳高度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与重心法相比,其他4种方法所得结果误差从小到大依次为腰点法、地面反力积分法、腾空时间法和离地速度法,4种方法计算高度与重心法计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高度相关(0.914≤R≤0.974)。结论:腰点法、腾空时间法、离地速度法、地面反力积分法在计算纵跳高度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统误差,但在一定程度上几种方法仍可替代重心法,且计算的结果可用于实际纵跳高度的预测。推荐使用腰点法和地面反力积分法计算纵跳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1)"交变负荷训练组"(Ⅰ组,n=5),振动刺激的频率为20~25 Hz,加速度为15~20m/s2;2)"传统力量训练组"(Ⅰ组,n=5),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B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和快速力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以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注册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与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各省份成年组(20—39岁)的纵跳成绩为研究对象,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区域分布与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区域分布的特点进行统计,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认为:我国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人数和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目前只达到中度相关。建议依据二者的相关性,调整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选材范围。  相似文献   

14.
自由纵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自由纵跳进行研究,目的是发现影响自由纵跳的关键因素。先根据理论力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发现制动时间是影响自由纵跳的关键因素。又选取四名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并通过SPSS8.0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制动时间与起跳离地瞬间初速度成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任瑞萍三级跳远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任瑞萍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冠亚军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任瑞萍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1、第2跳的跳距离及1、2跳的垂直速度以及跑跨跳结合能力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篮球运动员下肢纵跳力量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角度阐述了纵跳力的生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纵跳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原则,介绍了几种重要而常见的纵跳力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出训练中的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力量训练方法,为科学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篮球比赛与训练的Player LoadTM及IMA进行分析,探讨Player LoadTM、IMA在监控篮球训练与比赛负荷中的应用。方法:在专项能力提高期以及京津冀男子篮球对抗赛期间,利用Catapult Minimax S4对河北青年男子篮球10名运动员进行外负荷监控,采用Player LoadTM及IMA的计算模式对训练及比赛负荷进行分析。结果:(1)篮球比赛中,第二节运动负荷最高,第三节最低;中锋纵跳较多,可达1.33次/min、而外线球员水平面运动较多;全队加/减速比值为1.45:1、左/右变向比值为1.15:1。(2)一周训练中,周二与周五运动负荷较高;相较于教学比赛及普通训练课,正式比赛持续时间短、强度高、负荷量低;外线球员比内线球员平均每节训练课负荷强度高1.4、负荷量多150;结论:(1)Player LoadTM及IMA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篮球运动员实际完成的运动负荷。(2)在比赛时,外线球员在水平面的运动较多,中锋的垂直纵跳较多;各位置球员加/减速、左/右变向的比例出现较大的不均衡。(3)训练与比赛实际负荷特征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原题]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1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_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_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1.5H_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_2=1.8H_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该题是1995年全国物理高考题中的一道计算题,分数为8分.在众多的考生中能够得到这8分的人不是很多.笔者参加了1995年该地区的高中中专评卷工作,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稍微动笔做一至两步,后面则是乱写一通,不得要领.其实解该类题目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解法是很多的.这道考题共有十六组方程可以求解.为叙述方便,我们以Z(P,V,T)表示选定研究的状态点,应选Z_0(P_0,H_0,T_0);Z_1(P_1,H_0,T_0+△T);Z_1(P_1,H_0+△T);Z_2(P_1,H_1,T_2);Z_2(P_0,H_2,T_2)四个参考点,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_1V_1/T_1=P_2V_2/T_2可开列C_4~2=6个方程;我们设:a=P_0H_0/T_0 b=P_1H_0/T_0+△T C=P_1H_1/T_2 d=P_0H_2/T_2=P_0H_0 b=P_1H_0?T_0+△T C=P_1H_1/T_2 d=P_0H_2/T_2=P_TH_0T/T_o b=P_1H_  相似文献   

19.
依据第41届体操世锦赛和第11届全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其相关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外女子跳马动作的编排特征及中国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以第2组结合第3组(或第4组)动作及采用第4组结合第5组(或第2组)动作而搭配成具有高D分价值的两跳动作组合,分别是中、外优秀跳马女选手搭配两跳动作的主要编排特征;中国跳马动作的类型选择相对外国更具有可发展性,且顶尖选手的两跳难度也超过众多世界顶级优秀选手,但两跳动作的完成姿态、规格和质量及落地的稳定性等方面,均缺乏高水平竞争力,而且目前除程菲之外,中国尚没有可抗衡国际大赛的实力选手.  相似文献   

20.
VJ-I型光电纵跳仪的研制及不同纵跳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的光电技术研制了VJ-I型光电纵跳仪,该仪器主要由光电开关、控制电路、计时装置和高度计算4部分组成,可以方便、可靠地测出纵跳的高度,作为评价人体弹跳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利用该仪器对纵跳高度的实测也客观地反映出摆臂、缓冲对起跳的重要意义,以及动作不连贯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