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CCSDS图像数据压缩(IDC)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CCSDS IDC并行实现方案.该方案包括离散小波变换(DWT)、直流系数量化编码、位平面编码(BPE)、码字拼接等4个模块.位平面编码模块采用了并行扫描、并行编码的快速算法,以提高编码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处理时间比现有的CCSD...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带符号的二进制算法(NAF)和窗口法的理论基础,利用二进制域上求逆元的简便性,结合预计算倍点序列,提出一种快速计算ECC点倍运算的算法。该算法在求时,采用编码表示,结合NAF编码算法,得到的带符号编码,减少了倍点运算的次数。和同类算法相比,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小波变换和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SPIHT)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压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SPIHT编码方法的复杂性制约了压缩速率的提高. 针对SPIHT编码速度慢和占用内存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无链表SPIHT算法,以提高编码运算速度,减少资源占用量,使其适于硬件实现.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达到与原算法相同的压缩效果,而运算速度大大提高,适于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改进的并行FFT/IFFT蝶形运算结构.该结构采用按时间抽选的FFT基-2蝶形算法对IEEE单精度浮点数构成的复数进行8路并行处理.利用Xilinx ISE 13.1软件完成FFT/IFFT处理器的设计, 并在Virtex6硬件平台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8路并行结构设计的FFT/IFFT处理器可在合理利用硬件资源的同时提高运算速度及精度.  相似文献   

5.
Gabor变换是揭示图象或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信号检测,信号识别,信号分析和处理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但Gabor变换系数的求解较为复杂,计算量大,这就阻碍了Gabor变换在线应用领域作用的发挥.寻求Gabor变换的快速实现算法是当前这一领域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本文从2-D实值离散Gabor变换(RDGT)自身特点出发,讨论了快速算法实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数字信号处理课堂教育中板书讲解中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提出以MATLAB为手段改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兴趣。通过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分离和滤波问题的具体分析,运用MATLAB强大的编程功能实现信号的时间域和频率域仿真,把通过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的结果绘制成图形图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MATLAB在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真正成为数学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纽带与桥梁。  相似文献   

7.
点序列离散Fourier变换(DFT)算法需要次复数乘法和次复数加法,计算量与N2成正比。而点序列基2时分与基2频分的快速Fourier变换(FFT算法)运算次数相当,需要次复数乘法和次复数加法,但运算次数远远低于DFT算法,因而效率高,常被用于信号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应用系统通常使用AD(活动目录)实现统一身份管理及访问控制,但许多云存储设备不支持直接连入AD.本文提出一种将云存储设备连入AD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使用Samba文件访问控制服务器来沟通AD服务器和云存储设备,使得用户可以通过AD域账户实现单点登录及访问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系统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于地形起伏、地物类型丰富等因素导致一般配准方法无法正确拟合遥感影像局部区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信息层次聚类对影像区域快速划分实现精细拟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差分空间尺度约束提取更高精度的SIFT的特征点,并结合Hellinger变换优化匹配效率,完成特征粗匹配。根据点邻域信息完成初始聚类,得到变换模型;计算匹配点对不同变换模型的符合程度构建倾向集,根据距离合并集合得到聚类中心,使用泰森多边形法生成子区域。求解每个子区域的变换模型并插值拼接,得到配准结果。使用农田、山地、沿海城镇地形的遥感影像进行实验,将SIFT+ST、FSC-SIFT、PSO-SIFT方法的配准效果与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度与目视配准效果均更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实际需求,在详细分析条带转聚束模式的工作特点和对模式变换中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精确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效的成像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运动补偿将条带成像与聚束成像相结合,并利用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PFA)对条带聚束变换模式进行成像,实现了模式变换前后数据处理结果的共用,既可以节省处理运算量和时间,也可以节省数据缓存空间,适合于机上实时成像处理器的实现.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LTE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然而小区边缘用户由于受到严重的小区间干扰以及较大的路径损耗,其吞吐量比小区中心用户差.对于相同的发射功率,小区边缘用户较低的吞吐量导致整个系统的能量效率较低.针对LTE 3扇区场景,提出一种基于LTE/WLAN的两跳中继网络架构,用于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以及LTE系统的能量效率.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新型网络在用户吞吐量以及系统能量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导出,是数据库的一种专用命令,根据用户需求,将数据资源整合输出,其中需要涉及排序算法、检索算法等。普通系统资源整合算法在执行过程中,通常需要改变数据库资源存储结构,不利于系统平台的管理维护。文章设计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建立地址数组,存储数据资源地址,并在不改变数据库存储结构的前提下,仅通过不同数据资源地址位的改变,实现资源有效排序输出,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降低重复检索操作的计算复杂度,并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搭建图书资源管理平台,进行算法仿真,呈现算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在小站上部署缓存以缓解回程链路压力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用户历史行为中蕴含大量个性化信息,采用基于用户的Top N协作滤波推荐系统预测用户未来请求以确定缓存内容,并提出一种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用户归属方案.通过放松约束条件,得到用户归属与其在小站间吞吐量之比的关系,提出一种低复杂度归属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比已有算法在缓存命中率和系统吞吐量上均有明显增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双天线干涉SAR基线测量系统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和体积小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PCI的实时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系统基于PCI总线技术,采用FPGA和大容量SDRAM对采集数据进行控制和缓存,利用多个硬盘组成的磁盘阵列进行实时存储,实现了CCD相机和激光测距仪与PCI总线间的高速数据实时传输.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数据吞吐量大,实时性强,性能稳定,能够有效地满足基线测量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具有强大计算能力及高存储带宽的GPU设备.与擅长处理复杂性逻辑事务的CPU相比,GPGPU(general purpose graphic processing unit,通用图形处理器)更适合于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架构)的出现更加速了GPGPU应用面的扩张.基于GPGPU和CUDA技术对AES算法的实现进行加速,得到整体吞吐量6~7Gbit/s的速度.如果不考虑数据加载时间,对于1MB以上的输入规模,吞吐量可以达到20Gbit/s.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实时地形测绘需求,从算法本质上解决运算量太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的实时DEM生成算法.采用非线性ECS自配准成像算法,获取高精度配准的双通道SAR图像,省略了后续非常耗时的配准过程.对获取的双通道SAR图像,进行快速干涉滤波产生高质量干涉条纹,进而对该条纹采用基于密集残差点划分的快速相位展开算法,获得无缠绕干涉相位.对于传统非常耗时的参数定标问题,采用基于外部粗精度DEM数据的初始相位偏置实时估计算法,并结合在定标场获取的基线长度、基线倾角和绝对延迟时间等参数进行反演,实时获取DEM.通过算法实时性分析,给出硬件实现方案.实际InSAR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星载超高速数传设备FPGA实现的需求,充分利用FPGA器件工作处理时钟频率不高但可用并行资源丰富的特点,根据LDPC结构特性,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N位可配置的LDPC编码通用并行架构,它具有通用性强、传输速率高、传输延时低的特点。此外,从理论上分析并行架构与传统串行架构的等价性,并详细推导并行度N与速率及硬件资源的限制关系。最后以N=8为例,在FPGA开发平台实现吞吐量为2.5 Gbps的LDPC编码,验证架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COSMOS/Works的构件静强度与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与SolidWorks无缝集成的有限元分析软件COSMOS/Works,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对工程构件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使工程设计人员从繁琐而又容易出现错误的强度与刚度计算中解脱出来。文章介绍了COSMOS/Work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功能在结构静强度和刚度计算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为更准确地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为基础,建立一种优化的灰色马尔科夫动态模型。根据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引入无偏灰色预测理论对GM(1,1)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构造等维信息模型,及时更新预测使用的数据以形成动态预测。利用马尔科夫理论对优化后的GM(1,1)预测残差值进行修正,得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比,优化的灰色马尔科夫动态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37.03%,预测值拟合曲线更加贴近实际值曲线,预测结果有更高的可信度,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