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关史料,运用文化学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与传统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是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彰显;运用传统体育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与传统体育自身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实施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对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增强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与价值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辩证、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道路。指出:后工业时代下人类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的本土化觉醒,因而应将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休闲观念为主导的休闲体育与本土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然存在差异。以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遇到的困境为研究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方法明晰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所出现的瓶颈,并结合休闲时代的社会特点探询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途径。研究认为休闲时代消费的"潮流性",国人休闲意识的"炫耀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性"和"朴实性"之间的不和谐,民族传统体育承担过重的经济和政治负担以及西方体育的强势推进与"举国体制"下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轻等方面势必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认为突破瓶颈需要诠释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的含义,与休闲需求接轨;树立民族传统体育的自立与自信,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要意以及创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辩证、对比分析等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与方法。结论: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建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本土化觉醒,以及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5.
研究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探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快民族体育文化的社会化及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下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显得日益紧迫,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凸现出更强的时代性意义。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为两者结合发展提供参照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认为:1)新《课标》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2)高校体育教育应与民族传统体育相互适应、协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赋予"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以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民族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民族高校自身的特点提出教学改革 建议,为挖掘、整理、规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民族高校体育教学走自身的特色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培养学生竞技体育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理念、新方法、新方向的不断提出,使得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无法满足高校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须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元素,注重民族文化渗透,以终身体育、健康体育为导向,以此形成符合我国高校发展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民族体育元素的特征,探析引入民族体育元素的基本原则,提出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不仅可以使乡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和自信,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娱乐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的困境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一些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案例,归纳、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作用,系统阐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目的是能够有选择性的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及教育价值,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族传统体育集健身性、竞技性、趣味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隐存民族精神情趣,蕴藏人文价值内涵。从精神文化层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人文精神,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为现代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人文熏陶作用和伦理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进行科学论述,得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构建与现代化元素的断层;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空间失意;“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现象的沉睡;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对外来体育文化的假象模仿;“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途径: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系统化构建;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政府机构的主导地位;回归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开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外来体育文化元素,保持其真性接轨;重视“活态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及发展契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综合归纳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及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契机进行深入探讨。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11周年为视角,审视休闲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作用及现实价值。透析全民健身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促进、协调的关系,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大众健身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以综合素质为主的教学发展模式、以竞技比赛为主的训练发展模式、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社会发展模式理论。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要而宝贵的文化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要想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民族走向世界化就得借助于高等教育这一平台以国家和民族发展视角加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通过回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专业教育中的得与失,并在此基本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思路。其目的在于克服当前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变成一个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性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粤港澳三地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对于促进三地体育事业的共同、全面发展,提升学校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及加强校际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粤港澳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实现三地体育人才互通、体育资源共享,为粤港澳体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竞技、娱乐、观赏等价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改革与弘扬、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就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等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人文三方面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即便在高度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彰显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通过发展电视媒体和网络信息等传播途径、加强项目创新、发挥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政府政策供给与资金投入等,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打造良好的发展与保护氛围。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史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西俗东渐以来不同时代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的变迁的社会表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各阶段社会背景对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变迁的原因进行梳理,探讨在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变迁中民族传统体育式微的原因,思考21世纪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以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和青少年的体育文化教育相辅相成、殊方同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对比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民族预科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及与其在高校普通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以期能改变当前预科生体育参与的现状,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行为。结果表明:(1)大多数预科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较浓厚的学习和锻炼兴趣;(2)锻炼态度端正,动机明确,积极健康;(3)喜欢竞技、娱乐性结合度较高的项目,如高脚和板鞋竞速、跳竹竿、跳绳等;(4)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30-40min,以中小强度为主,锻炼次数达到3次/周的人数仅有1/3;(5)对体育指导的满意度较好,对体育场地设施表现为一般。在对调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