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击球是棒球比赛进攻中的主要手段。击球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进攻的进垒与得分,是一个队能否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重视和加强击球技术训练、提高进攻能力,早已是我国各棒球队的主攻方向。从总的来说,我国棒球运动员的击球水平还不能适应棒球运动发展的要求。从近年比赛中的击球情况看,我们击球水平的提高是缓慢的。今年一月国家棒球队首次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棒球锦标赛,八场比赛全部失利,而且没有一场比赛打满九局,据比赛的技术统计:我队在八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开展职业棒球之际,对中国棒球队近10年的重大洲际比赛进行追踪和分析,并与亚洲三强(日本、中国台北、韩国)作对比研究,发现90年代初期我国成年棒球仍落后于亚洲三强的主要原因是击球技术较落后,以投促击,以“多垒打”为主的击球技术,是我国成年棒球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突破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怎样搞好乒乓球技术方面入手,根据当前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对乒乓球的击球力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怎样提高击球“爆发力”的方法,强调了“爆发力”在乒乓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核心环节的运动学特征,探索其技术动作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环节在击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动作完成过程中腕、肘、肩、髋、膝、背等各环节都参与协同发力,腿、背、肩部的蹬转运动稍早于伸肘和甩腕;腕在肘后有加速,拍在腕后有加速,球拍顶点的加速结束最晚,击球前的甩腕是最后的加速发力环节;甩腕、伸肘、挥前臂这三个环节是反手拉冲技术中提高挥拍速度的关键环节;蹬腿、顶髋、伸背对于提升挥拍速度的直接作用较小,髋、膝、背部的主要作用在于依据来球的不同特征调节身体的空间位置以及为挥臂提供支撑反作用力;击球时前臂的挥动是向前为主、向上为辅,“快撞在先,快摩在后”;球拍顶点合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击球瞬间。研究认为:在实际训练中要注意加强腿、髋、背部依来球不同特征对身体空间位置进行调整的能力,并强调前臂的横向转动以及“伸肘”和“甩腕”对于提高击球质量的作用;另外,还需注意提高各环节间整体协调发力的能力,避免出现发力过早或过晚现象,使球拍挥动速度在击球瞬间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的特征展开研究,重点了解与击球技术动作相关的关节角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特征,旨在揭示不同水平选手技术动作的差异,并进一步认识影响正手击球速度的核心要素。结果表明与一般水平选手相比,优秀选手在正手击球瞬间表现出更快的拍头水平速度和更快的肩部水平速度,但在躯干转动的角速度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考虑组别的情况下,击球时过程中选手的肩、髋、球拍的转动角差异很大,说明考虑标准化的技术动作并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扑滑垒是棒球运动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否正确运用该技术会对棒球比赛的攻守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全国十运会棒球比赛中,前扑滑垒技术被各运动队广泛运用,进攻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被触杀的风险。但同时存在前扑滑垒动作不规范、技术失误过多、上垒率下降等不足,给运动员埋下了损伤的隐患。在查阅文献资料、采访知名教练的基础上,利用技术统计资料,结合自身运动和裁判实践的经验,对前扑滑垒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其动作要点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网球是一项需要兼顾击球速度与准确性的项目,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球员正手击球拍头速度与击球落点准确性关系的展开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水平球员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拍头速度与击球落点准确性的关系。结论:正手击球过程中的拍头速度可成为区分高水平球员与一般水平球员的关键。与一般水平球员相比,高水平球员正手击球拍头速度更快,击球落点准确性方面两组球员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无论球员的技术水平还是击球的线路,都不能从拍头速度预测其击球落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最近参加全国棒球教练员训练班学习,有机会听到美国棒球专家阿斯博士的讲学,并观看了他训练中国国家棒球混合队,感到获益不少。记得文化大革命以前,在棒球方面,我国曾学习过古巴,前两年学习过日本,现在又学美国,这对我国棒球运动技术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高校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正在开展棒球运动的高校在全国各地区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和中部地区;而且各个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目的、组织形式等也不相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大部分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资金匮乏、全国性棒球比赛少而且缺乏影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促进我国棒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对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两臂和摆动腿摆动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角度速度最大值为腾起垂直初速度呈非常显著性的正相关,两臂和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运动轨迹曲线呈上升趋势。另外,改进摆动技术,提高两臂和摆动腿的快速摆动与制动能力,是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有效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快速伸髋在获得助跑速度中的作用;从摆动腿的快速伸髋在保持最后一步助跑速度、形成好的起跳用力结构和起跳的摆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等三方面详细论述摆动腿的快速伸髋在背越式跳高助跑速度转化成起跳速度中的作用.以期对背越式跳高的项目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摘要: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的重要专项素质,选择恰当的动作训练方法、合适的力量主题是提高弹跳力的重点。通过专家访谈法构建弹跳力诊断模型,通过测试法分析弹性贡献、摆臂贡献和助跑贡献等诊断指标,通过实验法验证相应力量主题的动作训练对弹跳力的提高效果。发现:1)排球运动员弹跳力功能诊断模型包括蹲跳、下蹲跳、摆臂下蹲跳和助跑起跳四个测试动作,弹性贡献、摆臂贡献、助跑贡献三个诊断指标,通过诊断标准可以有效评价个体弹跳力弱环节,通过相应力量主题的动作训练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弹跳力。2)弹跳高的运动员也可能在诊断指标中存在弱环节,弹跳力与环节动作的速度力量、爆发力、反应力量以及摆臂幅度高度相关。3)提高弹跳力,弹性贡献大的运动员应进行最少8周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反应力量的动作训练;弹性贡献小的运动员进行最少4周速度力量/反应力量的动作训练。摆臂贡献小的运动员,改进摆臂幅度,同时加强摆臂动作的爆发力,可以提高摆臂贡献,进而提高弹跳力。助跑贡献小的运动员,进行助跑动作的速度力量和反应力量训练对弹跳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青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摆动速度、摆动幅度以及腿、臂摆动配合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为我国青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亚洲男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他们的髋部运动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预摆阶段,髋带大腿的大幅度积极摆动,有利于减小重心下降幅度;缓冲阶段初期,以起跳侧髋为支撑,转动侧髋积极向下,减小了下肢支撑负荷;转换阶段摆动侧髋积极转动对提高垂直速度有重要作用,对水平速度的影响不大;蹬伸阶段转动腿髋摆动速度与腾起初速度高度相关,髋伸展运动对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建议起跳过程中增大髋关节的运动速度和动作幅度;转换过程中,应加强水平方向的摆动,提高水平速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臂摆动对人体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从而为无臂的仿人机器人以及假肢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选用10名青年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以1. 5 ± 0. 3m/s的速度完成手臂自然摆动和限制双臂摆动的行走运动,研究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Moti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行走时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 结果:(1)限制摆臂会显著降低步行频率;(2)限制摆臂会显著增大步行时重心的上下摆动、减少骨盆的旋转角度;(3)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参数在两种不同运动状态下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摆臂时踝关节屈伸角度增大、屈伸力矩增大、关节做功增大;同时,不摆臂会造成膝伸力矩显著性增大,做功增多;针对髋关节,不摆臂会造成髋关节的屈伸角度增大;(4)下肢各参数在两种走路模式上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结论:步行中手臂自然摆动可以降低腿部的能量消耗,是节省能量的一种行走模式;摆臂与不摆臂两种行走状态下肢的运动模式在不同水平上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棒球投手运动学与等速肌力参数间关联关系,并比较不同类型投手各类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台高速摄像机获取相关参数。结果:( a)肩关节外、内旋峰力矩及屈、伸峰力矩两个比值高度相关,两者均与挥肘速度、棒球出手及触垒速度高度正相关;( b)与“非衡型”棒球投手相比,“均衡型”投手在许多关键参数上存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投球动作总时间、提膝时间、伸踏时间及动作加速时间显著变短;肘关节屈伸幅度、棒球出手等及触垒速度则显著增大;( c)挥肘速度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存有显著正相关,而与投球动作总时间呈负相关;动作加速时间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成负相关,却与躯干扭转角成正相关;( d)棒球出手及触垒速度均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目前我国大学生优秀棒球投手与国外同级别投手相比,在众多运动学测试指标上存有显著差距,而投掷臂肌力发展不均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棒球投手上肢运动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探讨棒球投手肩关节旋转运动特征.方法:通过应用一种超声波动力学测量仪和等速仪器分别对25名棒球投手和25名自愿者肩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内外旋肌力进行测量.结果:棒球投手优势臂的外旋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非优势臂,而其优势臂的内旋活动范围则显著小于非优势臂,优势臂的整个旋转活动范围也明显比非优势臂小;对照组的优势臂和非优势臂旋转活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棒球投手肩关节存在内、外旋肌力不平衡,实验组优势臂内旋IR(210°/s)、IR(300°/s)相对峰力矩明显大于非优势臂(P<0.001),优势臂外旋ER(210°/s)、ER(300°/s)峰力矩与非优势臂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优势臂外旋/内旋峰力矩比值(ER/IR)明显小于非优势臂.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三台高速摄影机对三名优秀女子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动作进行解析分析。研究表明:在起跑过程中股关节始终保持着外转位,在整个身体倾斜的状态下发挥着蹬冰力,臀中肌在这样的动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肌电图的解析中,利用足关节的屈曲动作既完成了移动身体重心又保持了身体前倾,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蹬冰的过程中,胫骨前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臀中肌及胫骨前肌,应采取积极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