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健康的情感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留守儿童在情感教育方面主要存在重物质给予、轻情感沟通,缺乏合宜的情感沟通技巧,角色定位不当和固化,情感支援渠道有限等问题,不管是家长还是代理家长,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当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合宜灵活地进行角色定位,加强情感教育指导,探寻情感沟通技巧的多种支援渠道,注重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问题自从2004年以来得到广泛关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索进行了很多。本研究选择了河南省信阳市附近某农村的一名教师教导留守儿童的经历,描述了调查研究全过程,分析了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状况,以阐明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严重性。最后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师在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补偿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试图探索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补偿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途径,期冀能够对教育者有所启示,对留守儿童有切实帮助。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中国青少年理智情感问卷》对342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且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成就感最高,探究感最低;(2)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3)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受父亲受教育程度和抚养人的影响;(4)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业自评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他们长期处在恶劣的环境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情绪情感障碍、社交心理障碍、品德行为偏差与个性偏差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家庭结构功能受损、社会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三个方面,在现状研究基础上尝试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儿童"也就越发地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父母及大部分亲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教育、情感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健全保障留守儿童权利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了城市,这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人群,在身心发展上与一般儿童具有显著差异,父母在陪伴上的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还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为了实现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必须在把握留守儿童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刘佳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6):102-106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正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努力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家长素质、改善教师条件、加强社会服务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反映出对家庭的需求,教育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对家庭理解的特点,在提供充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研究采用词语联想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根据科学的标准对理解的维度和深度进行量化,并与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特点是:家庭意识传统,家庭情感需求强烈,对家庭冲突敏感,对家庭应对困难的能力及方式感受深刻,并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学校进行调查与采访,发现由于亲人陪伴不足、家庭监督缺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际,建议从家庭、社会和儿童自身等不同层面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经济技术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民进城经商和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进而使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增加,随之产生了越来越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当前社会,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教育问题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管理缺失、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关注不够。所以,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应该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多。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下半场,农村留守老人的情感问题也逐步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农村留守老人的情感需求更多的体现在对子女孝敬自己的需求、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邻里之间日常的互相照顾、对扩大交际圈的需求、保持社会参与的需求。在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提高,但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当今中国社会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与生活环境而产生了诸多身、心问题,而由于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学校教育的不完整又加剧了留守儿童已有的问题.贫困农村学校地处偏远,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户外活动可塑性大,是灵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利用农村所处的自然条件,鼓励大学生去贫困农村学校实习,设计和开发适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是解决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缺失的两全齐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访问、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域的七省区农村小学在校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离不开所在地学校、社区和家庭的体育教学乃至体育活动。农民弱势境遇、农村穷困地位、分配有失公允及校内管理缺失、体育课程陈旧、体育教师流失等问题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作者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期间,专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以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为主,以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教育工作者调查为辅,对湖南省邵阳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以发现问题,并提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现状进行探讨性分析,旨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体质问题,并通过发挥当下农村一笔宝贵的可开发财富——大学生村官,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模式介入农村儿童体质健康发展,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体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整体身心素质处于一般水平,但其教育环境恶劣.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省级政府应积极应对、主动担当,参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灵活运用“社区共育”、“结对帮扶”、“还原家教”、“家校一体”、“托管中心”等工作模式,系统改善农村文化生态环境,防止留守儿童“污名化”,落实法律保护、法制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寄宿制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农村孕育而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具有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调节心理情绪、加快个体的社会化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出现了一批数量日益增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此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状况,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建模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存在源动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时间总体偏少、体育锻炼成效低下等现实问题.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学业(家务)占用时间较多、场地器材限制、缺乏健身指导等;内在因素主要是体育兴趣不高、参与其它活动较多、健康意识淡薄、自身健康认知差等.对策: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水平,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挥村委会对留守儿童的体育组织功能,加强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