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文化学视角审视教育,"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思想,也是体育本质的核心思想。当代大学体育应立足于现代大学的文化本质,尊重和宏扬体育的"文化性"内核,坚持以实现体育文化的传播、交流、融合与创新为己任。"以文为本"是大学体育的本义,"身心和谐"是大学体育的目标,"人文蕴涵"是大学体育的内核,"以文化人"是大学体育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学视角审视教育,“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教育功能的实现机制关键在于“内化”。现代大学的文化本质决定着大学体育必然体现文化的高层次性特征。“文化”是大学体育的核心内容,只有“文化”的体育才能真正融入素质教育的整体之中。“文化本位”思想的回归是大学体育变革的必然选择,“文化本位”思想是当代大学体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和梳理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处境,文化传承研究中的"反侵略意识",中西方体育文化交融的本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是:当代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忧患意识,在文献中表达了"反文化侵略"的思维倾向。西方体育文化元素在中国的大地上的普及的实质并不是体育文化的单向扩张,在融入中国文化同时就被注入了传统体育文化"内核",体现了文化平等交融。中国传统体育元素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非常深刻,主要是借助于西方竞技体育"内核"进行繁衍,而民族传统文化"内核"没有随之发扬。总之,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国外体育文化从本质,是一种自然的文化交融,体现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对待体育元素,各取所需,为己所用,构建着中外体育文化的交融与互惠特征。  相似文献   

4.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法,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变化”原则下的扬弃、继承与融合。研究认为,发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坚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基因,建设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从延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使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哲学视角对文化起源的动因进行解析,探索体育文化起源的动因以生成体育文化起源观.依据体育文化起源观,确立体育文化本质观以及体育文化发展观.体育的文化本质观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体育的文化补偿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体育内涵要素特征的分析,定义文化哲学范畴的“体育”.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研究基于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发展趋势,借助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场域变化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场域内,商业文化影响过度,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兴起,破坏了中国群众体育文化结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场域的正向发展。立足于中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社会背景,提出重新界定体育价值,利用多元手段去“泡沫繁荣”,构建国内各阶层的体育自信力和文化自信力;基于历史和现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避免被西方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侵蚀;强调体育文化之本质,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之精神,培育大国竞技体育之自信等手段,试图摆脱负面体育文化趋势影响,在重构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文化场域的同时,再现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化自信、体育大国自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动形养生术,从形式、负荷、目的等方面看,都与西方运动健身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依然是以静为主的传统养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静养生核心思想的延伸,是以静养生方法的补充和形式化。本文就传统动形养生文化的形式、负荷、目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探索当代中国体育魅力的文化内涵、特性及其对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文化特性的视角,探讨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体育文化的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文化是体育魅力的内涵特性,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构想。研究结论,认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设,以体育文化引领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中国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条件。研究价值,认为在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强调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人文精神塑造,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以高度的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哲学基础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代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结合我国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学校体育的“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继承与发展民间体育文化,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民间体育的文化本质、综合分析民众的日常生活.从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表演研究”的视角可以发现,北京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且是北京民间日常生活文化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作为运动形式被展演,又是对北京民众文化精神的“表演”,抽象的体育精神与文化传统通过具体的身体动作得以传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11.
段健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700-1701,1721
大学体育课程面对多元的教育理念与课程价值取向,表现出多元结构非理性状态.体育课程是具有体育独立形态价值的教育课程,具有自身的本质特性和一定结构的课程文化特质,课程特质与体育教育本质是体育课程最基本、最稳定的课程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中应该同时贯彻生命化教育理念,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唯一能够在提升学生自然生命质量的基础上,兼顾发展学生精神生命及社会生命的课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应该坚持"生命第一"的教育理念,为追加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健康存量服务;为培育大学生的精神生命服务,为大学生创造体育休闲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新世纪人才结构和创新教育理论及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特性,采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教育主要因素,从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到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和教师的授课方式,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对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生存教育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体育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思想以及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都要求学校体育融入生存教育理念。为了在学校体育中贯彻生存教育理念,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共时比较法,以一般哲学的价值理想为基础,通过对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的解读来横向地比较轴心期古希腊与中国的体育教育思想。比较得出:西方体育教育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客观理性,为体育教育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则体现了一种人文理性,将体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人伦文化理念之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勇敢"这一品质,中西方都有论述,但侧重点各不同,体现了"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的使命:论体育素养及其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素养的内涵解读,结合体育本质分析学生的"三维一体"所指———即在运动技术的学练中同时实现文化传承、体质改善、精神培养三方面推进,点明学校体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阐述运动技术作为一种操作性知识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明确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的核心应以完善运动技术教学,着力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其当然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成功体育教学进行了回顾,并运用"成功教育"原理解释了"成功体育"的本质应是针对体育教学中"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明确"成功体育"的教学理念、教学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成功体育"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是包括传统体育教学内涵更广的新学科,是高校教育中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本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健康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提出了体育教学向健康教育转变的观点。并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方面的加强以及高校相关师资力量等方面分析了这种改革实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