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我国普通高校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指导思想的产物。以现存于我国高校的三个体育过程为实践依据,选择了近年我胃部分高校正在探索的多课型分段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俱乐部协会制教学模式,采用献法和比较法,运用构建的包括12指标的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模型,对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多课型分段教学模式由于过分注重教学地组织形式,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在实现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协会制教学模式由于体现了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思想。基本符合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和实现普通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实施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新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依据,课内外一体化的优势以及课内外一体化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素质教育形势下科学地、良性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作为高校主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 ,同其它学科一样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 ,采用实验课程、数理分析、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论证高校教学改革要顺应素质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提出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采用自由选项的方法让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 ,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章采用比较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改善大学生体能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实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较高的实效性,是素质教育形势下实现高校体育改革的有力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在对专家、教师、学生的调查以及一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未来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健身打下基础,尝试用俱乐部制体育课取代高校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是高校的必修课。与过去的专项班相比,它有选课自由,择师自主;寓教于趣,相得益彰;教学形式有分有合,课内外一体化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运行机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是未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界定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对其运行的目标机制、组织机制、评价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构建与创新,并提出了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建议。旨在促进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在教学实践中的完善以及为寻求教学改革的院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GHQ-20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和锻炼感觉量表等研究工具,对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校健美操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等方面的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感觉和运动愉悦感,能有效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素质教育基本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和验证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个性化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较为适用的模式,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11.
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属于课余体育的范畴,针对其目前的困境,对大学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观念、阻滞因素进行了反思。认为发展大学课余体育应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把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必须完善大学层面的课余体育运行制度设计,并逐渐推动大学体育工作的重心由课内向课余转移。在此前提下坚持以技术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多元化改革,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兴趣引导;开展生命教育,激活大学生健身意识;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课余体育组织管理的实质性机构,把各类学生体育组织做实,使其做事;组建以课余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组织机构,实现课余体育竞赛的层次化、社团化、评价机制的周期化,扩大课余竞赛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2003年学生获得体育奖励学分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奖励学分的实行,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课外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大学9499级入校新生体能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情况警示我们: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难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学到若干项体育技能的艰巨任务;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课外体育则成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课内体育是课外体育的基础;课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与补充。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取运动项目,参加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方法,研究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们在课外有组织地进行运动训练能有效增强体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词查法,对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缺乏是制约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根本性问题,应当运用体育文化管理理论,全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使高校女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锻炼,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健身意识、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提出了适应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角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强度,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等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学校体育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锻炼需求,但还应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 :大部份的学生是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动机是好的 ,活动项目以球类项目为主 ,时间每次在 1h左右居多。另外 ,调查中反映 ,学校场地不足 ,器材缺少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通过将学校体育运动队和学生体育社团这两种当前国内高校的主要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课程化,并且将其统一纳入到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统筹发展,从而拓宽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形式,强化了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之间的延续性和互补性,完善了学分制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构思,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学分制人才培养理念,多途径实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课外体育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