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状况及其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黑龙江省7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891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总体得分较高,除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以外的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平均分;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以及主观标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行为认知维度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3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较女生有更大的运动强度,更长的运动时间,锻炼次数更多;大三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最长,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锻炼强度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可以有效预测其锻炼行为,包括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北省师范院校大学生进行《体育倾向性量表》的测量,检验该量表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析,以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体育倾向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工具;师范院校大学生在情感体验、主观规范和主观控制感等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体育态度维度和体育倾向性整体的得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存在差异,理科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探讨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465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对调查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体育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但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三者之间不平衡,体育认知水平得分较高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得分较低。大学生体育态度总评与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5,P0.01)。但体育认知与体质健康水平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之间呈中度到高度相关(0.40≤r0.80,P0.05或P0.01)。结论:培养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提高体育行为意向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在TPB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动机,构建SDM-PL-TPB 7因素整合模型,并检验该模型对大学生群体的适用性,为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心理测验法,选取普通专业大学生620人(男:n = 290人, Mage = (20.75 ± 0.19)岁 ; 女:n = 330人, Mage = (20.15 ± 0.89)岁)为研究参与者参与测试,研究所用材料为《自我决定动机量表》、《态度量表》、《主观规范量表》、《主观控制感量表》、《行为意向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研究中各变量的关系通过结构公式模型来验证,数据处理使用AMOS17.0软件包。结果:构建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良好;自主动机作为TPB的前因变量显著预测了态度、主观规范和主观控制感;整合模型最终解释了行为意向45%的方差,解释了行为17%的方差,男女大学生亚群体之间有4条预测路径存在差异。结论:SDM-PL-TPB 7因素整合模型是适合大学生的预测干预模型;自主性动机是个体追求某种行为的内部动力,计划能使行为意向更好的转化为身体活动行为;自主性动机对意向的预测、主观控制感对行为的预测及计划对行为的预测,女生强于男生,而意向对行为的预测,男生强于女生。结论和建议:构建的模型丰富了有关促进身体活动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并为干预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干预时考虑个体差异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与非与专业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较非体育专业学生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但是行为认知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男性较女性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但主观标准低于女性.研究提示要充分重视性别差异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体育专业学生应提高其锻炼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对影响大学生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体育投入指标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人口的比例偏低;体育金钱投入、体育情感投入和体育精力投入水平一般;大学生体育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显著高于非体育人口;保证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时间投入、体育金钱投入和体育精力投入水平,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价值观量表,考察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行为方式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3)相关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大多数维度都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及有氧体适能的内在关系,对323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有氧体适能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主观标准负向预测有氧体适能;行为习惯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体育锻炼行为能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2)路径分析支持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均通过体育锻炼行为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其中,体育锻炼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有氧体适能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与有氧体适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3)采用促进和抑制策略养成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行为控制感,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自主性;加强青少年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内化,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  相似文献   

9.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北京地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的可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学生在锻炼态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及体验逐渐加深;文化程度高的学生比文化程度低的学生更具有锻炼行为习惯、强烈的行为意向和丰富的锻炼情感体验;高中生比大学生更具有行为控制能力,在主观标准上大学生比高中生受到更多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与特点,采用UWES-S学习投入量表(中文版)对413名藏汉族大学生进行学习投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一般,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活力、奉献及总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各维度及总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学习投入水平高于独生子女,且在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高于城市大学生,且在各维度及总投入上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一般,需要加强促进学习投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新媒体下短视频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对大学生借助短视频平台理性购物具有一定的意义。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滚雪球”方式进行问卷调研,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月消费支出、短视频的体验、商品属性对消费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消费意愿对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因此,应在大学生中倡导加强自我管理、合理消费和理性消费,同时对短视频平台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情商水平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大学生样本的情商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同时体育专业学生情商整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相对于不锻炼与体育锻炼不足者而言,体育锻炼达到推荐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有更高的情商和生命质量,体育锻炼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则可能有更高的情商;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维度上,艺术表演类的被试得分显著低于专项为田径/游泳、集体球类及小球类的被试;人际关系维度上,田径/游泳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集体球类、艺术表演类的被试。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坚持1年以上运动的人因为运动而对情商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因此本文讨论不同运动参与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差异,初衷在于将传统学校体育能够从单纯的身体职能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中解放出来,从而提请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注重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中情商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量表法,对校园体育氛围及其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作用途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感知的校园体育氛围由体育锻炼氛围、体育交往氛围和体育组织与管理氛围3个维度构成。自编的大学生校园体育氛围感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校园体育氛围是大学生生活满意感的重要预测指标,它不仅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体育锻炼影响人际关系和身体自尊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这些影响的总体效应系数为0.278。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塑造当代大学生参与型体育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建构作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大学生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受个人主义、部落主义、符号主义及体验主义四方面的后现代文化影响。结果显示符号主义对大学生参与型体育消费影响最大,其次是体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符号需求,而个人主义的体验需求和部落主义的符号需求对大学生参与型体育消费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北京大学山鹰社等两个实例说起,阐述了其心中理想的大学体育应该为:1传承与创新体育文化的体育;2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展现活力的体育;3培养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4学生更为自主、更为自律的体育;5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6不仅使学生当下有益,而且能够是终身受益的体育。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陕西两省11所高校的1701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比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特点、动机的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两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有较大差距;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型消费为主;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选择上有较大差异;体育消费品价格、性别和运动参与积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构架分析了体育学习倦怠与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和锻炼行为的关系.516名大学生完成了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行为意图、体育学习倦怠和锻炼行为量表的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模式整体适配度良好.2)行为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均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锻炼行为,然知觉行为控制无须透过行为意图,具有直接影响锻炼行为的效果;3)从各变量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总效应量来看,行为控制感最大,态度最小;4)体育学习倦怠对锻炼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但对行为意图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并且在男女性别和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其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属于课余体育的范畴,针对其目前的困境,对大学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观念、阻滞因素进行了反思。认为发展大学课余体育应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把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必须完善大学层面的课余体育运行制度设计,并逐渐推动大学体育工作的重心由课内向课余转移。在此前提下坚持以技术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多元化改革,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兴趣引导;开展生命教育,激活大学生健身意识;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课余体育组织管理的实质性机构,把各类学生体育组织做实,使其做事;组建以课余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组织机构,实现课余体育竞赛的层次化、社团化、评价机制的周期化,扩大课余竞赛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