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等方面。实现途径主要有:通过南京青奥会标志的载体作用、榜样教育等。研究还对"后青奥"时期推广南京青奥会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建议,以期形成南京青奥会的教育遗产,为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众传媒在对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的发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于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价值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特尔菲法,归纳获得了相关人员对“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因子:1)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2)提倡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3)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节约社会公共资源;4)积极投入青年志愿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5)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6)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众传媒在对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的发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于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价值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特尔菲法,归纳获得了相关人员对"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因子:1)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2)提倡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3)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节约社会公共资源;4)积极投入青年志愿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5)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6)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4.
青奥会是世界青少年运动员的盛会,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盛会,比赛项目更多地融入了青少年的特点。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力军,青奥会在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价值导向、心理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巨大的教化作用,其创新之处在于看淡竞技而注重运动的教育和文化功能。而学校体育在促进奥林匹克文化传播、推动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将与江苏省学校体育发生交融与互动,那么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何能将青奥会的优势转化为动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新加坡青奥会的回顾与总结,结合南京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及与青奥会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青奥会强大生命力源泉——教育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教育价值为主要议题。作者认为青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一个创新平台和一项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新项目,它传承和发扬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青奥会教育价值的主体是青少年,普世性的价值观是青奥会产生教育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体育强国进程中,2014年南京青奥会召开将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产生的积极价值,借青奥会召开的契机,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培养青少年终生体育意识,发展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事业,促使我国尽快实现体育强国梦想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在解读体育强国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状况,结合青奥会的赛事参赛对象、赛事宗旨、目标,提出发展体育强国,实现南京青奥会价值的构想:1.引起社会、学校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视;2.奥林匹克精神将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影响;3.对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4.为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论述奥林匹克精神本质和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后青奥会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路。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不应随着青奥会的闭幕而结束,在后青奥会时期,要不断增强奥运精神与奥运理想的普适性,继续发挥奥林匹克运动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生态伦理内涵的分析,对生态伦理与青奥理念的契合进行了解读,认为(1)青奥会对比赛场馆的要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青奥会的宗旨和理念是节约办奥运,要求尽量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同时控制办赛规模,充分体现3R原则;青奥会的目标与内容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2)青奥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理念:青奥会的举办目的有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青奥会的举办方式和内容以有助于青少年自身健康和持续发展;青奥会举办的创新理念有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3)青奥会通过人文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可以让青少年更快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认识个体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市青少年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教育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结果对2014年将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青奥会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总结北京奥运会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为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服务。  相似文献   

10.
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了"青奥会"的起源、宗旨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办赛理念,论证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认为有效把握这种互动关系对于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推动江苏学校体育改革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非凡的实际意义。因此,以学校体育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和江苏学校体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又是如何互动(彼此积极作用)的,如何选择互动方略以有效利用南京青奥会这一全球性青少年顶级体育赛事和文化教育盛典的契机解决江苏学校体育及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通过江苏学校体育来进一步推动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奥林匹克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实现互动双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奥会与奥运理念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青奥会是对青少年身份重建的重要尝试。它重建体育价值,彰显青年气质;弘扬体育文化自觉意识,重塑青少年主体意识;建构参与式文化,营造公共交往空间。但是,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影响,青奥会也很容易陷入奥运会的文化传播模式。因此,青奥会应理性建构一种共同价值、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2.
南京青奥会的圆满谢幕,让人们对她美誉不断,然而,在好评如潮的背景下,一定也有苦涩、有酸楚。点赞而不思考,是不思进取、不图发展的表现。为了让青奥这份遗产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文对青奥会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从热情赞扬转为冷静审视,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体育真正地融入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观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青奥会的发轫动机、原则等进行了深度探讨。认为改变运动不足引发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危机是青奥会创办的现实动机,复归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精神本质是青奥会的理论动机。青奥会呈现出了创新性、育人性、节俭性、淡化奖牌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青奥会要充分发掘古都文化底蕴,拓展青奥文教活动形式;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升城市形象;防范潜在环境风险以促进青奥会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4.
青奥会和奥运会的东道城市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奥运赛事的承办为其创造"遗产".通过对既有文献资料的研究,进行逻辑分析,结合专家访谈,阐释"奥运遗产"概念的内涵,并从体育参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青奥会和奥运会遗产的异同并讨论其原因.虽然青奥会与奥运会同属奥林匹克运动体系并一脉相承致使二者在奥运遗产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办赛理念和影响范围的迥异仍然可以体现在奥运遗产中.2007年后,青奥会和奥运会能够实现并存的原因在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重心.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的考验是青奥会和奥运会的共同议题,如果奥运会要以世界性大型赛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来度量"奥运遗产",青奥会就有必要从全球青少年通过体育所搭建的平台实现沟通与理解的角度来框架"奥运遗产"的范畴.区分与辨别所促进对于"奥运遗产"的理解并不是主要目的,面对2022年冬奥会的挑战,通过前期计划和组织影响"奥运遗产"的产生和作用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青年奥运会发展的动力进行研究,认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追求和全球青年对教育和文化的需要是推动青年奥运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未来青年奥运会将更加突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这将推动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和全球青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奥会是奥林匹克理念的回归与创新,通过与现代奥运会理念的比较,青奥会的大众式参与文化理念、普世性价值观、简约的办赛理念、竞技、文化教育完美融合的办赛方针,对于克服现代奥运会的运动员职业化、民族主义情结、大型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种种不足与异化,解决奥林匹克理想与实践的日趋脱节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