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湘、黔、桂、滇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作1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为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5年间,湘、黔、桂、滇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速度,土家、苗族学生明显快于壮族、傣族学生,发育过程多数出现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除土家女、苗族女学生外其余少数民族学生纤细、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海省1985年、1991 年和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资料,对土、撒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1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为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土、撒学生生长发育速度很快,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过程有提前的趋势;肺活量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土族学生身体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撒拉族学生除速度和耐力素质外均有所提高.2)9年间,土、撒学生健康状况的患病率多数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3.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91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状况作9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年间,湘、青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检出率平均值半数出现下降,半数出现上升,其中,小学生除撒拉族学生外均出现上升,中学生多数出现下降;龋患率平均值均出现下降,且龋病患病情况处于很低水平;低Hb 检出率平均值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蛔虫卵检出率平均值,土、撒族学生出现下降,土家、苗族学生出现上升.  相似文献   

4.
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5年、1995年和2000年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规定,对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1985~2000年15年间,陕西省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都有了一定幅度提高,发育速度处在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2)城乡学生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有了不同程度改善.3)机能指标方面,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增长值出现了持续负增长,但是,在1995-2000年的5年间,肺功能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4)身体素质的总体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其中,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幅度较小,耐力素质下降幅度较大,力量素质呈现小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5.
根据湘、鄂边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2000--2007年体质调研数据,对13-15岁男、女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年间,湘、鄂边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大多数年龄组的生理机能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该年龄段男生增长幅度比女生略大,但所有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契机,在不断发展湘、鄂边区经济的同时,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状况有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年增长值、年增长率、青春突增期的变化作15年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湘、青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年增长值、年增长率、青春突增期的变化作15 a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湘、青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利用新疆1985年和2014年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儿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青少儿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30年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4年,新疆维、哈、柯等少数民族7~18岁青少儿生长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身高、体重、胸围生长长期趋势仍然存在;维、哈、柯族青少儿间生长发育水平和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哈族男、女青少儿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明显好于维族和柯族青少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族青少儿身高、体重、胸围突增高峰年龄有所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河南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5年和199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为样本,对7~22岁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展及健康变化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迅速,大学生形态发育趋于稳定,身体发育匀称度,充实度有所改善,速度、力量、爆发力等素质指标有所提高,龋齿等常见病有所下降,学生口腔保健水平有所提高;而耐力、柔韧素质、肺活量仍有下降趋势,肥胖及超体重学生比例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乡村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仍较低;城乡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仍有一定的差距等。  相似文献   

10.
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1999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苗族是我国的两个少数民族.湘西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1985年、1991年和1999年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规定,对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12项指标的测试,分析这两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实行民族优生、优育、优教,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西部开发,为湘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储备.研究结果表明:1)1985-1999年14年间,湘西土、苗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提高,发育速度仍处在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同时,发育过程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2)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出现下降,继续向细长型发展.3)在机能方面,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标(除撒拉族男生肺活量外)平均增长值均为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4)身体素质总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统治势力的加强,清统治者着力开拓的“苗疆”主体,相对于明来说,向西南腹地推进更深,苗疆主体在明为湖南湘西,而在清,主体所指越过湖南湘西,延伸至贵州。清王朝在苗疆大力发展义学,其目的一是“振兴文教”,实行基础教育,使苗疆地区与中原“一道同风”,推行所谓的“教化”政策;二是开科举之门,准予苗疆士子、苗生“一体应试”,并利用“田字号”边额制度,保证一定名额的苗族知识精英层进入中原王朝的官僚系统,借此沟通苗疆与整个国家管理体制的联系,加强对西南腹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体质特征,本次研究对2005年采集到的若干民族的女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民族女大学生体质水平的现状及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维族、回族、满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女大学生的体质较好;苗族、藏族、壮族、朝鲜族和土家族女大学生的体质较差.同时,被选10个民族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体前屈和台阶测验指标数据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欲了解土家族学生的体质现状,在湘西北对土家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家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存在城乡和土汉差异:土家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男生肺活量、女生仰卧起坐等城市优于乡村,男生上肢力量等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与汉族比较,土家族学生身高发育较晚,较矮,肺活量较小,城市学生体重较轻,耐力素质较好,农村学生的体型较矮胖,中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较好.体质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生活、教育条件和锻炼机会的差异所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提高土家族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建议体质监测时,土家族学生按城、乡分组,消除因样本城乡构成不同所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14.
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海高原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撤拉族、蒙古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建议: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5.
苗族原是生活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之间的民族,史称“九黎”;夏商周时被迫迁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被称“荆蛮”;秦汉至唐,被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史载唐代已有苗族居于滇东南,并向南诏提出“立边城自为一国”;明清时期苗族被迫大量徙滇,支系繁多,受制于所在地主要民族,没有独立的经济区域,居地分散.截到1954年,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15个市县;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34个市县.从上述市县所处的区域看,居滇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东北次之,再接下来就是滇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