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综合研究法,对近年来高校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在分析高校28例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内外原因和潜在诱因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生理机制,并针对高校体育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教学措施与对策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了要加强运动前的医学检查和随访,要重视运动中、后的医务监督,要具有运动现场的急救知识和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引入,人们可以从分子机理上探讨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课题,如运动能力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运动性疲劳的分子机理、肌肉力量增加与基因控制的关系等。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促进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对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2)防治运动性疾病;3)防止人体运动时的代谢紊乱和加速恢复过程;4)改进人体机能状态,提高运动能力;5)加强反兴奋剂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脑缺氧与中枢疲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运动性脑缺氧发生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脑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从四个主要方面论述了运动性脑缺氧引发中枢疲劳机制,并提出运动性脑缺氧的适应及其生化变化,目的在于提高对运动性脑缺氧的认识,在运动训练或比赛中更好地预防运动性脑缺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看现场比赛和比赛录像,结合健美操竞赛规则的学习研究,对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比赛动作及成绩等资料的对比分析,了解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注重成套创编的艺术性、讲求动作完成的高质量、高规格及难度选择的全面均衡性。为此,必须提高裁判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重视运动员的选材;狠抓基本功训练;建立社会化的经济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对我国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自信心培养的策略,通过科学训练完善技术,加强运动员的艺术修养和对比赛成功情景的体验及加强赛前心理干预和赛后心理恢复等手段,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自信心水平及专项心理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足球运动员的疲劳产生机理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大负荷、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和比赛给足球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由于大负荷、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和比赛之后运动员产生运动性疲劳的机理以及根据不同的疲劳产生机理,“对症下药”,寻找最佳的方法,及时的消除疲劳促进机体的恢复,是当今世界各国足球界进行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次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运动性疲劳与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流变学与运动医学其他领域的不同角度,对血液流变学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失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紧张和生理疲劳等因素引起运动员运动性失眠,而适宜的心理疏导、中医药等方法,将能有效地防治运动性失眠。  相似文献   

9.
通过献研究及对第六届大运会排球比赛的调研以探求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的发展过程和轨迹,研究认为,目前:运动员的来源渠道复杂;资金投入匮乏;训练与学习的矛盾;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管理体制滞后;竞赛体制结构不完善,导致了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在人才培养上仍没有新的突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必须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规范招生制度,改革竞赛体制,完善教练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比赛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南方冰雪运动普及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因气候原因,南方冬季冰雪较少、冰冻期短,冰雪运动项目表现出场地匮乏、馆多场少,冰为主雪为辅的特征。场地匮乏、价格偏高和人才稀缺是南方普及冰雪运动的瓶颈。认为,应通过新建、利用、共享等多种措施,增加冰雪运动场地的供给;地方政府要统筹兼顾,实现冰雪运动场馆异地互补;制定和出台政策,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引领和保障;冰雪企业要细分消费群体,实施差异化、精准化营销策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等,扩大冰雪运动的参与人群;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加大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南方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贫血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制约着运动成绩的发挥。而少年体操运动员由于年龄和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易发生运动性贫血。主要探讨了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调查与预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运动性猝死这一影响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难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在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不同身体机能状况人群发生运动性猝死的评价方案;医体结合的健康跟踪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构想;大学生运动性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急救方法;以及在大学生中设立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的建议.对当前大学生安全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实现早期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我国高校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正在开展棒球运动的高校在全国各地区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和中部地区;而且各个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目的、组织形式等也不相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大部分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资金匮乏、全国性棒球比赛少而且缺乏影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促进我国棒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4.
压痛点是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存在严重困扰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通过对其分布特点、形成机制、治疗方法进展的探讨,为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口服肌酸、蛋白粉等补剂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服用肌酸、蛋白粉等补剂能够增加少年男篮运动员的体重、无氧功率(P<0.05);实验组运动后血乳酸明显降低(P<0.05),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运用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等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理论,通过研究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产生疲劳的机理,并从实战的角度针对不同时段疲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减少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因为出现疲劳而影响其运动表现的情况.通过研究发现,比赛中疲劳出现在3个时相: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即刻、在下半场比赛的开始阶段及比赛的结束阶段.在比赛中不同时刻的疲劳,生理学机制也不相同.暂时性疲劳可能与肌肉离子动态平衡的紊乱有关,这主要符合"突变学说".下半场开始的几分钟运动能力的降低可以理解为肌肉温度明显下降所造成,而与疲劳产生机制无关.比赛结束阶段的疲劳可能是由肌纤维内糖元损耗过多引起,同时热环境下的脱水与体温过高也是重要原因,这符合"衰竭学说"与"内环境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因此,优秀球员在比赛中高强度运动能力的下降,是由不同的疲劳机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二十多年的运动训练和血液学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总结了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得出运动负荷越大运动性低血色素出现的可能性越大、附有高撞击性运动如跑台运动和电动旋转鼓运动可能易于诱发运动性低血色素、Wistar大鼠可能比SD大鼠更易出现运动性低血色素特征的观点,从而为日后运动性贫血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运动性猝死发生后的法律归责以及大学生体育运动性猝死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体育教师、学校和大学生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对体育运动伤害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相关理论和立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猝死、过劳死41例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体育运动、劳动、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场合、连续发生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不幸事件,引起社会各界惊恐及关注。结合41例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论述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预防和急救,有针对性对此问题加以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20.
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