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阳光体育运动"研究不够系统,实际操作层面研究较为欠缺;"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应该是通过主体、客体和中介等三环节之间形成合力,通过从制度层面解决运行机制中的漏洞,所形成的长效机制;普通高校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存在偏差,其参与现状令人堪忧,"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硬件保障不足,软件组织落后,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对终身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目标动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三个年级学生在运动技术掌握目标动机上基本不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学生运动技术掌握障碍动机上差异不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运动技术表现目标动机方面差异较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运动技术表现障碍维度上差异不显著。提出教师要积极创设体育运动参与目标动机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加强对体育生活方式宣传,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掌握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动机是引导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一些建议。这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杭州社区国标舞人群参与动机和社会态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标舞是一门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很高的审美和健身娱乐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国标舞逐渐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通过对杭州社区国标舞人群参与动机和社会性态度因素关系的研究,得出人们国标舞参与动机对社会和谐态度、社会情绪态度、社会规范态度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苏南地区不同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得出:胆怯自卑心理、体育兴趣、体育氛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影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素质;明确动机取向、培养体育兴趣、加强设施建设、构建体育氛围、提升教师教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高师大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程度、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参与健身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对高师大学生更应建全健身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在深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中,应对高师大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休闲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休闲的动机单一;休闲方式的选择不合理,休闲体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休闲体育的参与度受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议加大对健康休闲方式和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加大校内免费运动场馆、场地的建设和开放,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运动的需求;加大对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重视学校休闲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源泉,在国家强调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创新能力。从创造及创造动机的定义及关系来看,创造动机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创造行为的社会价值。从创造动机这一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创造行为进行研究,旨在为其创造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遇的瓶颈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对现阶段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现状与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遇的瓶颈主要是校开设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贫乏,学生对民族传统课程内容的评价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如下:(1)大学生对是否学习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主动权,教师决定学习内容;(2)传统体育活动方式与大学生体育需求存在错位现象;(3)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缺失;(4)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宰。为此,提出以下应对策略:(1)重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体系;(2)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师资培训体系;(3)构建发展大学生自主性"学练"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表演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影响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了解武术表演是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向,并阐述结论和建议。结果显示,一部分大学生比较喜欢武术表演,看过表演后都想参加体育方面的运动,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大学期间没有充足的时间用在体育运动中,参与体育运动感觉太累。通过本文的研究促进武术运动在大学能够更好地普及,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新课标关键在于创新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采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实施体育选项教学进行研究,得出:采用选项教学的方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质和健康水平方面要优于对照组,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实现共同进步,对同时实现《纲要》中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有积极作用;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技能,为今后从事社会体育和终生体育锻炼提供能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应打破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主的“传习式”教学模式 ,建立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为主、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校形成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决定于体育行为。对体育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对体育的参与行为的性质和状态。因此,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供需的反差导致行为的消极;信心影响参与。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六所高校8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1)北京市大学生体育人口较低,锻炼次数偏少,男生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锻炼现状不容乐观。(2)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目的明确,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为主,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明显不足。(3)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男生主要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女生是羽毛球、跑步、跳绳、乒乓球、篮球等;锻炼形式以“和同学或朋友一起”为主。(4)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和锻炼设施不足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客观原因,而主观上“懒惰”和“没有恒心”成为大学生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并且在男女性别和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其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基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分类,选取美国北部、南部、中西部和西部4个区域有代表性的4所地方本科院校,从通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4类课程设置分析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认为,美国地方本科院校注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动技术课程较少,强调学生学会项目教学;强调教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彰显多元文化特色,注重价值观培养。对我国亦有借鉴价值,提出,要重视体育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建设,调整运动技术课程的侧重点,细化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关注课程的地域和多元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耐力水平,培养独立自主、统筹计划能力,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开设定向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高校进行“成功体育”教学的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兴方式。高校扩招为定向运动的普及提供了时机与条件,定向运动专项课的开展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建议各高校增设定向运动专项课,并创造条件促进定向运动的普及,使更多大学生参与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经验的总结,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目标,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既有利于高职学生尽快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运用结构功能理论和时空观理论,分析高校体育系统各要素的结构与功能,从宏观层面着眼于整个高校体育的系统,构建基于“大体育观”的普通高校体育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互动、互认的生态模式。研究认为,体育课主导体育规律认知与智力支持的功能;体育社团主导运动体验,提升身体素质的功能;运动会与体育节主导参与体验,繁荣校园文化的功能。该模式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与体质健康主体,摈弃学科课程观的片面性,倡导做强高校体育各要素的核心功能,拓展传统高校体育理念中的时空范畴,形成体系多元互联、互通、互动、互认,从体验与约束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动机,为扭转高校体育学生体质持续下滑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省10所大学贫困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锻炼动机、业余爱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贫困大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他们的锻炼动机既有短期切近的动力作用,又有长期终身的动力特点;"学业、就业压力,睡眠休息不够好"是影响少数贫困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近一半贫困生"没有什么突出的业余爱好".提出对贫困生应加强健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