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程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料",让广大高校大学生获取更多的"给养"。文章探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主要策略,增设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具体课程、以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来创新教学方法、大力开展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立足网络平台来拓宽融入的渠道四个方面,确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不仅是展示文化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就是在分析"有根"、"有路"、"有方向"的中国武术基础上,借鉴其他文化传播的经验、构建现实视角,利用现有政策资源进行"借力"传播,并开拓新平台进行"自力"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标志设计教学相融合,使现代标志设计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大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需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形"、"意"、"势"三个角度进行提炼与运用,才能使标志设计作品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是实现"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价值取向与策略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据此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策略。研究结果将为政府部门和体育社团等相关主体加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世界推广,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我国社会的两个"传统"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一是存在几千年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老传统";另一个是影响了中国社会一百多年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新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着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相互契合表现在很多方面,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准备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一些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德"与"艺"相统一、传统的辩证思维、哲理性、健身性、技击性等文化特性。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时代价值的武术文化资源,对于增强中国武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中国很难像以前那样毫不在乎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这个声誉资本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它将决定今后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国也都正在构建新的国家形象以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民族体育又能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何种意义,正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符号的功用以及武术文化的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研究。结论: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能很好地标识中国、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形象"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在国家实现"和平崛起"的强国机遇中,在身体文化的领域里选择和确立国家的文化形象,武术应该成为首当其冲的不二之选,武术今后的发展必须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国家形象标志的高度。中国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文化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地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的概念与"一带一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带来的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其次结合现状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他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以及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这6个"更"字,突出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文化自信不仅仅表现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尊崇与自信,还应以一种泰然自若的积极心态进行多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及有信心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让中国声音在世界的舞台上愈发洪亮,响彻四方。  相似文献   

10.
发展校园足球,有利于培育新一代足球人才,提升我国群众在足球运动上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力量"。研究根据中国足球与文化自信的内在文化联系深入展开,分析得出发展校园足球对当代校园足球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具有:培养后备人才,提升未来我国足球运动的国际竞争力,展示当代中国软实力。利于构筑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独特特色的足球文化、体育文化。普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让群众产生文化归属感等多重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和梳理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处境,文化传承研究中的"反侵略意识",中西方体育文化交融的本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是:当代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忧患意识,在文献中表达了"反文化侵略"的思维倾向。西方体育文化元素在中国的大地上的普及的实质并不是体育文化的单向扩张,在融入中国文化同时就被注入了传统体育文化"内核",体现了文化平等交融。中国传统体育元素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非常深刻,主要是借助于西方竞技体育"内核"进行繁衍,而民族传统文化"内核"没有随之发扬。总之,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国外体育文化从本质,是一种自然的文化交融,体现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对待体育元素,各取所需,为己所用,构建着中外体育文化的交融与互惠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传播是弘扬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其中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更是对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苏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整合传统文化的授课资源,开发适合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学习、体验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开展极具中国传统技艺特色的短期修学、中长期文化培训等。丰富职业学校对外交流形式,并将传统文化体验课与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资源库。实现让国际师生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实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培养一批兼具国际视野并担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命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经世特征,这从文化轴心期中华元典和先秦诸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上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说在汉以来我国古代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而认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经世特征,可以使我们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政治型文化,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政治哲学;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从而弄清其和西方文化、哲学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4.
从儒、道、释主体文化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就社会属性、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审视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因奥林匹克运动的介入而充满活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现代化但不是全盘西化,"邯郸学步"做法不可取;现代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道"、重"天人合一"、重"辨证思维"等几方面探讨了竞技武术套路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然后从西方文化的重"竞争"、重"科学精神"、重"法"等几方面探讨了竞技武术套路对西方文化的辉映,最后论证了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合体,预示着人类文化及体育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文化中的"乐生、重生";"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神形兼修"等思想浸润着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国传统体育,为多视角考察中国传统体育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本民族文化缺失"的问题,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融入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基本路径可从构建"修德"与"修体"兼进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营造大学生崇尚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和践行文化自信的校园氛围、编写体现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特质的通识校本教材这三个层面入手,以不断推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文奥运"的理解与定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人文奥运"虽然可以从"人文的"、"人本的"和"文化的"等角度加以理解和诠释,但是从体现"人文奥运"的"新"、缓解当今奥运的人文危机和让世人清楚中国、北京的贡献等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从"人文的"角度理解和诠释"人文奥运"最为妥当.当然,为使北京"人文奥运"成为可持续利用的奥运新模式,我们的工作需要以宣扬中西文化人文精神为核心,展示中国文化厚重和魅力为重点,并注意吸收传统人本主义的思想精髓,发挥上述三种理解和诠释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