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一攻与防反得分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排与主要对手6场比赛的一攻与防反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男排在一攻中强攻不强,战术攻运用次数少,效果较差,难以发挥快速多变的特长;防反中反击得分能力较弱,拦防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后排进攻能力与外国强队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国际排联推出自由人规则以来,各国先后采取了自由人战术,建立了以自由人为核心的一攻和防反体系来提高本队的防守能力,以获得好的比赛成绩。通过第29届奥运会女排比赛来探讨我国女排在自由人应用上与世界强队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录像解析的方法,对200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两场比赛进行了相关技术统计。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一传、进攻、拦防能力等三个主要技术指标上均处于劣势,而对手却明显强于中国女排。另外,中国女排快速多变的战术也受到对手有力的压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临场心理素质不稳定也是造成此次大奖赛失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4年女排世锦赛前四名中的中国队与美国、巴西、意大利队间的4场比赛的技战术进行比较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女排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发球、接发球环节薄弱;进攻点过于集中;拦防体系不够完善;关键比分上技术弱点放大化。建议:加强发球、接发球的训练;加强在一传、防守半到位情况下的战术进攻;完善拦防体系;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摘要:从拦网效果、拦网站位、后排防守效果以及后排防守站位等方面诊断中国女排拦防战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女排改进拦防战术打法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与解析等方法,对比分析2014年重大国际比赛中世界女排前五强的34场比赛数据,以此发现中国女排拦防战术运用的优势与不足。结论:中国队在对方一传时段中,前排拦网队员站位较分散,这导致拦对方3号位快攻时,2号位拦网队员无法及时向3号位移动,难以配合副攻手组成双人拦网,从而使得有效拦网率下降;中国队在防对方4号位平拉开进攻、4号位调整进攻以及2号位平拉开进攻时,在大斜线位置上的队员常无意识的后撤防守,这使得该队员防守范围加大并且偏离了扣球落点集中区域,对防守造成一定影响;中国队在防3、2号位快攻时,虽然队员站位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后排防守队员存在重心高、反应慢、起动慢、移动慢的弱点,致使后排防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中国男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其中,对于主要对手的战术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中国男排合日本、委内瑞拉两队的比赛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多人战术配合能力较差;发接环节能力较差,影响了快攻战术的组合;对于对手一、二号位的进攻拦防不利等问题.为此提出,坚持"以快为主"的战术打法,提高快攻队员的个人进攻技巧;加强进攻组合的参与人数;提高发接球环节的质量;提高拦网成功率,加强拦防配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排进攻战术包括用立体进攻和后排强攻.对我国2001-2002年度甲A女排联赛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高于前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后排进攻战术中,立体进攻战术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快攻掩护攻的直接扣死率,后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而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使用率却远低于世界女排强队.提高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率与战术质量,是提高我国甲A女排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当前我国女排强队的"防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运会期间,我们对"防反"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着重分析了"快速反击"问题.  相似文献   

9.
防守反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排球比赛实施新规则后,一攻与防反具有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一攻成为得分的主要手段,但通过献资料法对1998~1999年维达全国排球联赛及1999年女排4国赛,199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1999年男排亚俱杯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防守反击的好坏乃是决定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防守反击能力的高低是运动队整体水平的体现,全面提高防守反击的能力,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旨为证实防守反击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世界女排进攻战术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后发现,促使世界女排进攻战术简单化的因素有:高度与力量的发展,大力跳发球等新技术的运用,明星球员的突出作用,战术指导思想的变化以及欧洲女排的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11.
排球拦防一体化教学训练软件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专家访谈、数学建模等方法,应用Visual Basic6.0、Access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 "排球拦防一体化教学训练软件",该软件具有排球比赛拦防一体化布局演示等功能,可作为教学训练的辅助工具,对拦防训练进行量化指导.尤其在启蒙教学训练中,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精确的位置感,提高判断能力,为系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男排技战术现状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第28届奥运会和第10届世界杯前八名的主要技术数据与中国男排参加第10届世界杯的有关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中国男排今后三年训练的主攻方向,即加强进攻能力以此带动一传、防守、和拦网等被动技术系统的提高,全面提高中国男排的竞技水平,实现2008北京奥运会进入前八名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2010年世锦赛的11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结合中国女排的自身特征与国外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进攻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环节上得分率均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发球得分环节中国队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女排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法,以我国国家男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不同职能优秀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外部负荷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运动密度、触球总次数、扣球次数、拦网次数、传球次数、发球次数、接发球次数、防守次数、间歇次数等9项外部负荷指标中,除了接发球技术外,其它外部负荷指标,男女排运动员之间在应用上都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5.
以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对抗理论模型,通过世界高水平男排的技术统计对该理论模型验证,并揭示了世界高水平男排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分竞赛过程的得失分规律。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探讨世界高水平女排比赛场逆转场次逆转前后技术运用特征,为中国女排今后的比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水平女排比赛中场逆转场次得分进行统计,对逆转场次胜队逆转前后技术运用特征进行对比。结论:1)逆转后一攻扣球明显好于逆转前,且拦网失误和接发球失误减少。2)场逆转比赛比分进程的不同来自低得分等级,比赛双方以交替得分为主,较少出现连续得多分。胜队逆转前后连续得分能力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完成逆转并非靠的是连续得分。3)成功完成场逆转靠的是稳中求胜,在组织好防守减少自身失误前提下,组织好一攻才是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2011年排球世界杯中国男排及世界杯前三名的相关比赛,认为中国男排虽然在身高、拦网高度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发球、扣球和拦网等技术环节的应用和临场发挥,与世界杯前三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合理运用中国男排自身的优势条件,不断提高技战术运用效果,不断增强大赛经验,才是中国男排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比赛技术统计和测试来分析快扶在快攻中的重要作用,快抹具有动作快,隐蔽性、控制能力、适应性强和落点刁钻等特点,增强了进攻的能力,运用效果良好,建议通过加强快抹技术的训练,促进其在排球运动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排球运动改革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是 :强队数量增多 ,身高出现大型化 ,队员技术全面 ,攻防的两重性更显著 ,跳发球、高姿防守、脚踢球、立体进攻、快变战术等的运用 ,使得排球赛场更精彩 ,世界排球运动正朝着职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前我国排球水平有所下降 ,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但也存在着机遇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