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棋牌类项目的特点以及目前的归属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对棋牌类项目作为体育选项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棋牌类项目课程作为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中的选项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群体",有助于培养其兴趣爱好,发展智力,完成体育学分。  相似文献   

2.
颠覆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为中心、重复中小学公共体育课、针对性不强的粗放型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吸引力。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效果优于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粗放型公体课教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精准体育教学对培养其专业学生优秀人格、礼仪、人际交往、知识技能、身体素质、职业病预防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不仅包含更多运动项目的融入,新型教学形式的尝试,还包括体育文化内涵的充实,以及地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嫁接,而教学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此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还应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活动空间,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5所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模式、课程内容与课时、课程组织、课程评价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的特点,提出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融入体育课程的对策,并建议从护理专业着手。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的落实,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实现高职高专体育的育人任务和体育文化传递任务,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和中国体育提供职能服务。  相似文献   

6.
高职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学生健康教育服务,而且也是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高职高专的高效体育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使体育教学新颖有趣、活泼多样,融教学、竞技、娱乐、游戏为一体,从而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打造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等,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结合多年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并把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运动参与、注重运动技能掌握、身体素质提高幅度、鼓励学生发挥专长,增加任选项目等纳入体育学习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问卷调查、教育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结合音乐院校专业特点构建了基于柔美教学与NTC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柔美教学与NTC集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实验组学生体育课参与意愿强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对于运动损伤影响专业发展的担忧低于对照组.得出结论:柔美教学与NTC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促进音乐院校学生身体素质与专业素养的协同发展;减少学生对于运动伤害影响专业发展的担忧,促进音乐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学生的体育行为倾向、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参加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知识传播方法等方面分析辽宁省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提出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渠道,激发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和加大显性校园体育文化知识宣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引导策略,为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其原因主要是体育场地、器材、经费、专业教师等资源不足;师生对体育选项课认识有偏差;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开设新兴体育项目少。发展对策应从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设置体育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依托体育俱乐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着手,促进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省1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体育欣赏选修课的现状及学生对开设体育欣赏选修课的需求进行调查,并在山西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探索性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体育欣赏课是可行的。教学过程采取"导入欣赏、初步领略、分析研究、深入体验、欣赏小结"五个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它与学科专业、就业工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特殊职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以其鲜明的专业服务性特点区别于普通体育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实行实用性的体育教学,迅速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已成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未完全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特点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为了使体育课程教学更加符合高职高专发展需要,对如何构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入驻苏州国际教育园的院校体育资源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国际教育园现有的体育人力资源状况、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状况、体育教学资源状况、校园体育文化状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已经具备为各院校和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条件,对建立体育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实施资源共享,合理利用资源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师范学院体育专业135名学生和非体育专业2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运动损伤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和人均受伤次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球类、体操和田径,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依次为踝关节、大腿、足、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有缺点、准备活动不足及场地器械等问题,最主要的损伤种类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擦伤和挫伤。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预防的措施,以期为我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服务。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收集法和综合分析法等,全面、系统研究辽宁省大众体育的相关问题,以了解辽宁省大众体育现状为基础,以研究发展趋势为目的,从其现状和发展趋势2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辽宁省各级政府重视大众体育活动,辽宁省人们的大众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不断提高了;体育人口及体育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不平衡,参与的体育项目有北方地域特点;体育设施尚满足不了健身的需要,活动场所仍需要增加;社区体育正在兴起,并逐渐达到规模化.建议涉及到宣传、资金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收集法和综合分析法等,全面、系统研究辽宁省大众体育的相关问题,以了解辽宁省大众体育现状为基础,以研究发展趋势为目的,从其现状和发展趋势2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辽宁省各级政府重视大众体育活动,辽宁省人们的大众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不断提高了;体育人口及体育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不平衡,参与的体育项目有北方地域特点;体育设施尚满足不了健身的需要,活动场所仍需要增加;社区体育正在兴起,并逐渐达到规模化.建议涉及到宣传、资金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和2011级学生班级管理实践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新时期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从班主任的工作应具备的责任心和把握专业特点出发,来分析高校体育专业班主任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班干部选拔、班级活动指导、开主题班会、分析专业形势等的工作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浙江省台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心态等进行调查,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论证了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体育教育课程目标,并通过完善体育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改革专任教师体育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直观的、具有针对性的依据,也为地方院校更加科学地指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为适应当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契合时代需求的改革,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方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体现职业特色以及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建立体育课程科学化教学网络,丰富体育课程选修体系以及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