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受贿罪为身份犯,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点在《刑法》第385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刑法》第93条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也加以具体界定。但随着我国体制的变迁,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范围和认定原则也在不断变化,对此问题仍需重新澄清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警察格斗是公安民警在执法战斗中进行抓捕等任务时,遭到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分子暴力反抗、拒捕时进行的强制手段,其行为既受法律的认可,又受法律的制约。“一招制敌”是广大公安民警在执法实践中在法律的支配下,利用警察格斗技能一招将对象制服或捕获。一招制敌对民警打击犯罪,擒获罪犯,防身自卫,严格执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法规角度出发,结合职业足球联赛的具体情况,分析探讨了中国足协、裁判身份的法律性质及裁判与中国足协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足球裁判在代表中国足协履行裁判工作职责期间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业足球裁判“黑哨”行为不属于商业贿赂。对其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论处不恰当;我国相关法律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存在空白和漏洞,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维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维稳执法的依据。作为维稳执法依据的“法”,必须从广义上来理解,即除了法律形式的“法”以外,还包括决定、指示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维稳执法的依据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情形,寻求解决维稳执法依据的冲突规则,对国家安全机关正确适用执法依据,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即混合主体共同实施身份犯罪,在古今中外的刑法中皆有所规定。现阶段,我国关于混合主体身份犯罪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非身份者的身份犯罪主体资格符合问题上。尽管刑法分则中,纯正身份犯以有特定身份者为犯罪主体,非身份者不能构成;但是分则的构成要件在非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罪时,应将非身份者与有身份者从总体考察,非身份者可以在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身份犯罪时成为纯正身份犯的犯罪主体。对于混合主体身份犯罪的具体定罪,要本着“特殊优于一般为原则,重法优于轻法为补充”的理念来处理。  相似文献   

6.
打击贿赂犯罪是我国目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贿赂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的恶源除了在预防教育和“严打”之外,仍需要研究一些有效的法律机制,以遇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贿赂犯罪中,受贿人所收受的“贿赂”,其范围应该如何界定,法学界一直以来都在争议,根据我国刑法对“贿赂”范围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建议贿赂犯罪的本质决定“贿赂”的范围界定应扩充。笔者认为,根据贿赂犯罪的本质及惩治腐败的现实;调整刑事法律结构,完善有关规定;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刑法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定,为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和保证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在充分肯定和论证其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理缺陷和实践困难,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构成具有含混性,举证责任有悖法律规定,其认定不合证据原则,不符合定罪的法律要求。在实践中,往往还产生时间界定困难。证据审查判断困难,对合法收入界定困难等问题。因此,认为进一步修正或取消该罪为宜,只要加强贪污贿赂犯罪的侦查,加强制度建设,仍然可以保证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  相似文献   

8.
出于准确性的要求,形式主义裁判伦理已经无法适应裁判员身份认同、权威界定以及执法理念的新要求。从后果主义伦理对裁判身份认同的影响以及后果主义伦理倾向对执法目的和标准的影响两方面,论述了后果主义裁判职业伦理的合理性,并主张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裁判权威和自由裁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形式主义的裁判至上原则同裁判准确性之间的矛盾,为规则的改良与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机关工作人员合理定编是当前人事制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机关人员处理公务规律的研究,认为公务处理是随机事件,机关人员的合理配置可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确定。  相似文献   

10.
城市管理执法主体与城管执法相对方矛盾冲突不断升级,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现象屡见不鲜。从行政法的角度分析,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法律地位尴尬、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权力不明确和职权范围不清晰等问题。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规范城管执法活动的根本对策在于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并采取相应配套的法律措施,包括明确执法程序,界定执法权力,规定执法的法律责任和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公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对公安民警的身体素质和警务技战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警务技战术学科的发展与演变,如何构建新型的警务技战术教学训练课程体系与实施原则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的警务技战术教学训练内容及体系,对我国公安机关警察教育培训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警察软实力建设是提高警察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于警察软实力建设。为此,对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在警察软实力建设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索了各级公安机关开展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警察训练课程是公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实现公安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警训课程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安干警与犯罪分子斗争的战斗力,警察训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实现警训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分析了21世纪对警务人员实战技能的要求,阐述了公安院校警务实战技能教学内容的原则,提出了科学、合理、符合公安工作实际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落实《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手册》的必要性、《警标》的特征分析和落实《警标》若干对策和建议等方面对《警标》进行了矸究。结果表明,《警标》的颁布与实施是公安机关警务训练工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新时期警务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娴熟的业务素质,同时现代警务工作对警务人员的体质、健康、体能、技能等综合身体素质和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警察体育发展历程及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警察体育近几年发展迅速,对提高公安战斗力和改善广大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精神明建设,提高民警执法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警察体育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根据其学科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制定警察体育发展战略,使其更好地为警务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实施综合演练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体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 ,坚持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我校于1998年开始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野营综合演练 ,全面检验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警察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 ,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全国公安院校警体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本文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座谈及观察分析等方法 ,对演练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 ,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警体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在跨越式发展阶段公安院校图书馆建设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工作理念、管理创新、精悍建设、素质教育四个大方面探讨了公安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建设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力教育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科学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通过在武术教学课中采用自学预习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观察能力法、小老师法、分组互教法、比赛表演法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武术课的学习,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学会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公共精神和公共利益是新时期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依归,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使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新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和公共行政伦理等理论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理念、功能构建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认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中,必须体现行政服务理念和政府公共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在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时,只有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全面性和平民性等特征,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有效的公共体育管理、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的特点及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运动生理学和训练学角度探讨了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的性质及课的结构特点,指出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的改革方向,应在服务公安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实用性、实战性,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