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两步阳极过程,分别在硫酸和草酸体系中制备出了纳米孔阵列氧化铝模板.从对其表面进行AFM和SEM表征的结果看,所制备的氧化铝模板微孔排列整齐,局部高度有序.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水热法在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碳纤维纸上制备了不同形貌、尺寸的低维氧化钼纳米结构,并对其进行碳化处理,获得碳化钼纳米结构。发现碳化钼电解水析氢性能优于氧化钼电解水析氢性能,且在水热温度160°C、水热时间6h和前驱体钼酸铵(AHM)溶液的浓度10%条件下,获得的碳化钼纳米结构的电解水析氢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操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出现下列问题:培养基母液配置时容易出现钼酸钠难溶解,母液的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有结晶析出,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后出现灭菌不彻底,组织培养中出现褐化及玻璃化现象。通过改进母液的配制方法、培养基高压灭菌时采用二次排气法,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抑制剂等可解决实验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氨水、氯乙酸为原料,自制催化剂,常压下合成氨基乙酸。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因素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合成氨基乙酸的适宜反应条件。催化剂制备为:提取钼和贵金属的剩余物,用1mol/L的硫酸溶液浸泡1小时,再经焙烧和还原得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550℃,氢气还原温度为250-300℃)。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时,催化剂用量为氯乙酸质量的3%,反应原料质量比为“(氨水):n(氯乙)=2.5:1.0的条件下产品收率为87%以上,纯度为99.5%。  相似文献   

5.
土壤含氮量和光照条件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为了定量化亚热带红壤区杂交构树光合作用和光响应与土壤氮添加量的关系,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等设备,测定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试验站土壤氮添加量梯度条件下的杂交构树光合过程,并利用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杂交构树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24.2和1 147.6 μmol·m-2·s-1,有较强的光环境适应能力,在800~1 200 μmol·m-2·s-1的光照强度下,杂交构树均能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率;添加含氮46%的尿素22.5 kg/ha,可促使杂交构树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12.8%,净光合速率提升66.8%;土壤氮素添加能明显改变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但对光化学猝灭参数和非光化学猝灭参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修饰,并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MWNT的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NT)/聚甲醛(POM)复合材料,并研究了MWNT/POM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添加4%表面接枝PMMA的MWNT(MWNT-PMMA)在POM基体中分散最好,POM晶型未发生改变,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微晶尺寸先增后减,4%时达到最大。MWNT-PMMA在POM结晶过程中起到异相成核作用,随添加含量增加,其对POM结晶的异相成核作用效果越显著,对POM结晶过程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描述了Fe(OH)2制备的现象: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看到白色絮状沉淀。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用水为溶剂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用氨水促进其水解来制备所需要的单分散SiO2微纳米球,并在纳米球表面修饰上银纳米颗粒,产物的形貌可以通过扫描电镜来表征,实验要求的仪器设备简单、实验条件温和,实验涉及一些基本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进行实验的技能。  相似文献   

9.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碱性固体废弃物,迄今尚无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以华中地区某堆场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培实验研究改良剂(石膏、蚯蚓粪肥、石膏+蚯蚓粪肥)对赤泥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的添加能显著降低赤泥pH,而蚯蚓粪肥能显著增加赤泥有机碳含量。土培60 d时,石膏添加后赤泥pH由10.54降到8.75,蚯蚓粪肥添加后赤泥有机碳含量由3.54 g·kg-1增加至14.31 g·kg-1。土培180 d时,石膏、蚯蚓粪肥、石膏+蚯蚓粪肥添加后赤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由12.04%分别增加到23.49%、29.24%、33.94%;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由0.15 mm分别增加到0.26、0.30、0.34 mm;可蚀性因子由0.36分别降低到0.31、0.30、0.29。石膏和蚯蚓粪肥的添加促进水稳性团聚体形成,提高赤泥团聚体稳定性。基质改良对赤泥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依次为:石膏+蚯蚓粪肥 > 蚯蚓粪肥 > 石膏。研究结果对赤泥土壤化处置和规模化消纳研究有科学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定浓度的琼脂凝胶中呈多孔的网状结构,抗原和抗体在里面能自由扩散,当抗原和抗体在扩散过程中相遇,产生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凝集,得到特异性的沉淀反应,不同的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分子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也不同,当浓度比例适当时,会产生不同数目的沉淀线,而每种沉淀线对于经相应的抗原和抗体是不可透过的,对其它成分的抗原和抗体是可透过的,据此可定性鉴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也可作抗血清的效价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前躯体煅烧法制备了无机微/纳米材料Cr2O3.利用有机碱的缓慢水解,用无机盐铬源,在水和乙醇或者其他混合溶剂中进行水热反应,首先制得前躯体Cr(OH)3,然后通过煅烧得到Cr2O3微/纳米粒子.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影响前躯体和最终产物尺寸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所使用的有机碱(沉淀剂)的种类.对前躯体采用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进行了表征,对产物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简单的手性有机配体L-酒石酸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系列类似DNA螺旋构型的左、右旋的一维链状聚合物:{A[Mo2VIO4LnIII(H2O)6(C4H2O6)2]·4H2O}n (Ln = Sm, Eu, Gd, Ho, Yb, Y; C4H2O6 = L- 或 D-酒石酸; A = NH4 或 H3O)。通过水热法,巧妙地把传统的钼氧单核{MoO4}、双核{Mo2O7}以及{Mo8O26}等结构单元,通过有机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单元交错地连接成零、一、二、三维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可以容纳客体小分子的隧道或空穴,如 [Cu(4,4’-bpy)]2MoO4·2H2O,[Cu(4,4’-bpy)]2Mo2O7,[Cu(4,4’-bpy)(Hnic)(H2O)]2Mo8O26等。首次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含稀土的杂多酸类化合物,[Gd(H2O)3]3[GdMo12O42]·3H2O。该化合物是由Silverton-型的 [GdMo12O42]9- 阴离子和配位的Gd3+ 阳离子组成的。在[GdMo12O42]9- 离子中首次把顺磁性的钆(III)离子引入到该构型的中心,并且通过九配位的钆(III)离子把它们连接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三维网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获得为今后合成类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水热法合成出的化合物,[Cu2(C8H6N2)2(C7H6N2)]2[Mo8O26] 中,首次捕捉到喹喔啉的氧化产物苯并咪唑,证明了在水热条件下含氮的芳香杂环类的有机配体可以被二价铜氧化,其氧化产物进而作为配体直接与铜原子配位,最终形成新颖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和晶粒尺寸的氧纳米化铝纳米薄膜;通过XRD及AFM分析表征了烧结温度对纳米氧化铝薄膜的晶型及颗粒尺寸变化的影响。在900℃烧结时,氧化铝结构薄膜样品以非晶相和γ-Al2O3共存,颗粒尺寸50纳米;当烧结温度为950℃时开始向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几乎不变,有小颗粒生成,1050℃时基本完成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15纳米,1200℃时基本完成向α-Al2O3的转变,颗粒尺寸20纳米,在晶型转变过程中其晶粒尺寸由大变小而后再变大。  相似文献   

14.
钴酸镍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析出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活性,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文章以碳纤维纸为基底,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对纳米结构钴酸镍的生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考察了生长温度、前驱体浓度和配比、生长时间对产物的形貌、尺寸、物相结构、OER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在生长温度100℃、生长时间5h、镍钴比为2:1时所获得的多孔片状钴酸镍纳米结构具有最佳的OER特性。  相似文献   

15.
考察以滇蔗茅为模板合成的Co/SiO2催化剂对环己烷催化氧化的性能,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氧化剂用量等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50m g;环己烷750m g;以冰醋酸为溶剂,5.0m L 30%的H2O2;反应温度373K;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为71.0%,环己酮的选择性为76.7%,环己醇选择性为21.2%。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在2006年5月于济南市城区进行大约两周的观测。小于200nm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0500个/cm3,超细颗粒物在PM2.5个数浓度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95%。凝结核模态与埃根核模态颗粒物在大气环境相对清洁、高温度和低湿度环境下浓度较高,可能主要是由气态前体物在光化学作用下的均相成核作用及异相凝结浓缩作用推动的。颗粒物个数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日夜变化研究表明:超细颗粒物的前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而粒径大于200nm的颗粒物可能来源是交通扬尘污染。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乙酰丙酮铟为前驱体,甲苯溶剂热方法制备了具有级次结构的新型花状立方氧化铟,纳米花由粒径为3-5 nm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技术、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这种In2O3花状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发射中心分别处于438 nm(蓝)、546 nm、569 nm(黄)、618 nm(橙)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沉淀-溶剂热联用方法,制备粒径约为30nm的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分散液的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镜(透射TEM、扫描SEM)、拉曼、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纳米TiO2的晶型、形貌、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制备的TiO2为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将纳米TiO2置于水中,通过超声得到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的纳米TiO2水性分散液,室温静置180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无沉淀析出。180d后,该分散液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仍旧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5min后罗丹明B明显褪色,30min完全降解,无活性损失。将该分散液喷涂在铝板基底上,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能力。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过程易控的纳米光催化分散液制备思路。  相似文献   

19.
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MgO颗粒CO2吸附过程流动与传输特性进行模拟。基于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孔隙率和粒径对颗粒内渗流速度、CO2浓度、CO2吸附速率和MgO颗粒固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流动方向颗粒内CO2浓度与颗粒转化率逐渐递减;在相同时间下,颗粒粒径越大,颗粒内渗流速度和CO2浓度越低,转化率和吸附速率越低;相同粒径和相同时间下,孔隙率越大,CO2浓度和MgO固体转化率越高,平均吸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20.
采取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载体,考察K对Pd/CZ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的添加对此类催化剂具有明显劣化作用,其原因在于使用CZA作为载体时,K减弱Pd-Ce相互作用,降低催化剂活性,使之发生中毒;但随着K含量的增大,阻塞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促使Pd颗粒聚集长大,较大粒径的Pd颗粒有利于三效活性的提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活性有所恢复。相关的XRD和TPR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