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 ,它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演进的方向。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在于培养学习型的人才。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表现为 :系统化、知识化、团队化、能力化、风险性等。创建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应立足于系统思考 ,倡导自我超越 ,创建激励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虚拟团队是继虚拟组织、虚拟企业等概念后出现的一种新管理模式概念。将虚拟团队这种先进的团队理念引入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开发的教师团队建设中,必将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本文以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开发为中心任务,研究教师虚拟团队的构建问题,分析了教师虚拟团队构建中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教师虚拟团队的团队模型和运行模型。  相似文献   

3.
教学团队建设是突破我国高校现存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教学团队必将成为未来外语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厘清共生理论下的高校外语教学团队的概念,高校外语教学团队实现共生定位的作用及有效的高校外语教学团队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目标、组织认同、资源共享和相互成就,提出高校外语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塑造共同愿景,确定共同目标;成员合理分工,创建合作文化;建立资源共享,创建项目机制;建立运行机制,完善政策制度的思路和策略,使高校外语教学团队建设能够成为外语教学和科研组织形式理论研究的必要补充,也为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社会化,科学研究的集体性、开放性给体育科研管理带来了挑战,以往的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难于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而强调集体智慧的团队运作适应了体育科研的变化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报应该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积极面对时代赋予的机会和挑战。以内容建设为高校学报工作展开的核心提升出版形式的综合化和多样化,利用新媒体形成高效互动,紧抓团队建设,促进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学科为主导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需要。本文从高校科研团队组织生存力出发,从权益和项目两个维度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矩阵式组织结构,并对高校科研团队组织结构的职能、层次、职权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团队网络结构对体育科研团队绩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网络是一组接着一组个体(个人、组织、事、物)的社会关系。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是一个团队网络。通过对体育科研合作发文的图形、中心性、中介性分析,对我国体育科研团队的网络结构、核心成员的作用、知识流动的路径等进行论述,可以发现体育科研人员合作的紧密程度、合作的基本模式、团队合作的稳定性及变化,进而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团队网络组织内、外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情况,从而为我国体育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是教书育人、增强教师本领的重要舞台,激励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潜力,让团队成员高效率地完成团队工作,为团队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跨组织激励适应了开放大学分级办学下的网络教学团队管理模式。文章以期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跨组织激励模型,分析了网络教学团队激励存在的不足,基于实事求是、目标相容、适时、奖惩结合、公平五项原则,提出了四项激励策略:从组织层面,校校要加强合作,凝聚共识,为团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其次,增强成员工作能力,提高角色感知能力;制度层面要明确团队工作目标,制定统一评价标准;最后,报酬要讲差异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项目学习是一种侧重问题、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有意义的教育单元。以网络化项目学习型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仅能获得思维过程、调查过程、设计思想等环节中的过程性知识,还锻炼了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团队协作等能力。这是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增强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给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带来新的挑战,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力不从心。协同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比较理想地解决此困境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对协同教学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描述电子商务协同教学的构建与实施,最后讨论电子商务协同教学面临的困难,为电子商务及其他多学科交叉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考察、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北京高校为例,探析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培训方式及师资配备方面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北京高校开展拓展培训主要有五种方式,这五种培训方式各有利弊;北京高校拓展训练教师主要包括三种来源:引入专业培训人才、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聘请拓展培训公司教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中国的青少年儿童 ,由于受长辈包办许多生活学习的事情 ,突出表现为缺乏创新与探险精神 ;而时代却要我们培养创新能力、探险精神很强的后代。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培养孩子上述能力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怎样将二者有机融合具有划时代意义 ;拓展训练可让参训学员通过体验活动项目认识自身潜能 ,认识群体作用 ,启发想象和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 ,让你从这样的情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 ,使人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把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课中 ,联系了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进行再设计 ,针对性地对这些能力素质进行有效培养 ,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并使之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 ;因此体育课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高原训练自墨西哥奥运会后逐渐兴起,现在已被国内外许多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很多项目上如游泳与田径等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高原训练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氧环境下的训练对机体的刺激更深,训练强度更大,对运动员的机能评定与监控不利所致.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以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来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北京几所已经开展或正在筹备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各学校在项目设置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得出问题的对策:要认清项目本质,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拓展项目;重视野外活动及户外安全知识教授;准备备选项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海拔的高原训练,结合营养补充、生化监控,合理安排负荷量,综合手段提高竞走运动员耐力。结果和结论:1)竞走运动员在高原的膳食中应减少脂肪的摄入,加强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的摄入,注意增加早餐的热量摄入。2)高原训练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p<0.05),补充铁剂和蛋白粉可以维持运动员在渐进负荷训练期的高血色素水平(p<0.05),补肾中药有利于睾酮保持在较高的水平(p<0.05),促进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的恢复(p<0.05)。3)高原耐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先逐渐增加运动距离,然后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今后的训练应更注意接近或超过比赛强度的训练安排,锻炼长时间高速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北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拓展训练的需求,进而分析拓展训练引入中北大学体育课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此项研究将为中北大学开展拓展训练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耐力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综述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高原训练是当前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赛前训练方法,但如果控制不好,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收集了近几年关于高原训练对人体呼吸、血液、EPO、心血管、能量代谢等系统影响的主要成果,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亚高原环境对运动训练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强力手段之一,自1968年以来一直受到各国体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传统高原训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新的改良方法不断提出.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医学、地理学对高原的分类,从高原训练的角度出发,对亚高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对亚高原环境对训练的影响作了客观的分析,为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对陕西省男子轻量级一线赛艇运动员在甘肃刘家峡1850m水上高原训练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观察平原--高原--平原这种交叉训练对机体血液流变的影响,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可能的机制之一,同时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与血液流变有关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高原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实际耐力水平,达到了本次高原训练的目的.高原训练可使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高原训练回平原后,流变学各指标发生良好的改善,从而提高机体利用氧,运输氧的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本研究提示,高原训练回平原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逐渐成为提高耐力项目运动能方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证明平原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后,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VO2max,ATV,Hb等。但在对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却较少,尤其对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系统观察鲜有报道。本文则主要对10名世居高原(海拔2260m)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260—2630m交替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测试。测试是以跟随训练追踪测试生理机能,系统现察世居高原人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便为其高原训练的计划制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