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现状与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调查,分析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育现状和对体育的需求,提出要将现行的“体质教育观”转变为当代的“全面教育观”,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完善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体系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不同时期、不同体育教育的内客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为全面了解我国体育教育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出发,着重探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完善体育教育的功能,改进体育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及各种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集合模型的建立,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特点,对"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网络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区域性体育教育社会化网络,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亦是体育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2000-2014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795篇体育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共现分析法、词频分析等方法,并借助CiteSpaceIII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研究的动态过程,为我国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高产机构主要由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构成,而师范类院校是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季浏、王健、黄汉升等为代表,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合作程度有待提高。最后通过对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出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理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美德日四国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学校体育的比较,总结域外体育可以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优点以及我国传统体育中存在的阻碍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弊端,找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观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确立终生体育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竞技体育与教育关系、学校开展竞技体育对我国现代教育的意义、以及竞技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构建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理论框架与相应的对策。为建设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模式的转换,以及参与家庭体育教育群体的社会阶层结构,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教育投入和家庭体育教育理念这两个独特的研究视角来观察我国正处于成型过程中的社会阶层结构,为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教育分层在城市家庭中正在悄悄发生。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惯例是通过文化教育的投入来实现其低阶层向高阶层的跃进,而我国当前社会所发生的城市家庭教育事实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家庭体育教育的投入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所重视,并且在家庭教育投入上,中上阶层比社会底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高级别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培训;在家庭体育教育理念上,中上阶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体育的协作手段来促进子女的社会化和引导子女高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目的:为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主要结论:高校体育观念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指向健康教育;高校健康教育的任务需要由体育教育来完成;目前我国高校健康教育水平较低;高校体育教师应注重拓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受教育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一现实国情,通过分析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体育精神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切入点:首先,切实做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其次,现代学校体育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不动摇;再次,现代学校体育应以培养体育精神为出发点;从而,现代学校体育达到培养体育精神与弘扬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重新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体育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般健身理论和健身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大学体育教育要重视学生体育态度、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情感与自主运动能力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重新构建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集教育性、健康性、公平性、快乐性、现实性于一体,强化了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体现了大学体育健身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革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方法,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建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新体系,为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基本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拟从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使高校体育真正成为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桥梁,为推动高校体育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体育与应急教育内在联系为切入点,以高校体育师资在应急教育体系中的优势为研究方向,研究现行应急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革新和建立完备的应急教育体系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高校体育在应急能力的获取途径、应急能力的自身需求、具有应急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偏向性等不足。通过高校体育在应急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高校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高校体育课程也应吸纳其他学科先进与技术为我所用;并依托高校体育优势,建立高校应急教育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对日本高校体育特殊教育发展背景及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找出可供我们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主要结论:日本高校能够引进、学习和推行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在体育特殊教育之中,并得到广泛认同;日本高校普遍开设了体育特殊教育课程,形成了一定的体育特殊教育体系,从体育师资、教学设施及教学辅助设施、项目选择上都较充分地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保证了学生的共同发展。启示:学习并推广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特别是全纳教育思想,构建完整的体育特殊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表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呈现一种融合态势 ,大学生余暇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 ,又是对高校体育教育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大学生余暇体育反映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 ,对于构建高校体育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有其重要的意义 ,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 ,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探讨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民办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提出进一步规范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发展趋势研究——兼谈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21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高校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本文在批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的可行性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初步预见高校体育实行俱乐部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医学院校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体育课的特殊性出发,对医学院校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认为:在医学院校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符合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宗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师资的综合素质,而且医学院校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医学院校实施体育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是通过学习、实践接受新知识而对体育可产生的评价、爱好及情绪反应,并对体育课这一活动所表现的外显行为,在全面推进普通大学生素质教育,执行健康体育及终身体育意识的进程中,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态度的研究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从而为改进教学内容、方法,改善体育课课程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