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出发,将平衡计分卡应用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绩效评估中。通过对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内外环境的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制定运动队发展战略,从主办方——学校、运动队内部流程、运动队经费、运动队发展四个维度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指标的权重,从而实现对运动队实现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对于促进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提高高校教学训练质量和运动队管理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在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发展与两轮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从分类评估的角度初步构建了一套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可用于普通高校网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自评、他评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高校实际进行了评价应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道德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体育道德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河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优秀运动员的选拔、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报酬以及运动队的管理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地域分布、项目布局的现状和依据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确保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健康、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了探索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使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调查法对高水平运动队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研究结论显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积极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竞技水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布局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发展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布局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试办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高校分布不均衡;集体球类项目群中各个项目的试办高校和运动队分布不均衡;我国办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均衡。最后,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布局提出建议和对策,研究将对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困境、问题等进行了阐述,认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目的定位方面各级部门及其领导应尽量划一;在深层次上探讨和提高教育规律和训练规律的融合度,从而解决学、训矛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为高校运动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运动竞赛创造条件;大幅度提升教练员水平;提高运动队生源质量;进一步加强运动项目布局的合理性;广开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场馆建设力度;尽快形成训练传统和环境及竞技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队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运用特尔菲法构建了教练员执教绩效考评指标,包括运动员成绩、教练员成绩、运动员选材、训练与比赛、管理行为、公共关系6大类23个绩效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统计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水平教练员执教能力量化评价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二级指标评价模型,实现了教练员劳动成果与劳动过程分层绩效考核的准确量化,弥补了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定量显示高水平教练员执教能力,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队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运用特尔菲法构建 了教练员执教绩效考评指标,包括运动员成绩、教练员成绩、运动员选材、训练与比赛、管理行为、公共 关系6大类23个绩效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统计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水平教练员执 教能力量化评价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二级指标评价模型,实现了教练员劳动成果与劳动过程分层绩效考核 的准确量化,弥补了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定量显示高水平教练员执教能力,可信度 高。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江苏省为样本对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办队目标不明确,场馆设施陈旧,科技投入少,与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少,没能发挥高校办队的优势,办队模式单一,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有冲突,竞赛机会少,招生政策和渠道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特尔菲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练员的执教年限相对较短,只有部分教练员具备丰富的体育基础知识,教练员多数具备一定的运动经历,但是教练员的运动等级与沿海一些发达省份仍有一定差距,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较少。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法,对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论述了适应"阳光体育"要求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新模式,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开展"阳光体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取运动项目,参加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方法,研究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们在课外有组织地进行运动训练能有效增强体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整体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但高学历教练员比例偏低;大部分教练员都有从事运动训练经历,但运动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教练员的执教经验;教练员业务培训机会不多、考核制度不完善。因此,建议采用聘请高水平专业队教练员兼职任教,实现教练员队伍的优势互补;加强对教练员队伍的培训、考核、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科学化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教体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与学校管理体系难以结合,以及相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认为在教体结合的政策指导下,建立紧密衔接市场服务与教育管理相配套的教体结合管理体系,是解决当前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运用"盘活存量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改革措施,结果表明:中国排球管理者通过建立大国家队制度;实施二次转会制度;推荐优秀运动员加入国外高水平排球联赛等措施盘活了现有优秀排球运动员,提升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竞技水平。"盘活存量理论"在中国女排应用的建议则是:加速推进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排球资源的融合;盘活体育系统排球教练员,让他们进入教育系统执教;盘活退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创办排球培训机构,通过这些盘活存量措施促进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实现我国排球塔尖人才的挖掘和激活,塔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种双轨盘活才能支撑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长久提高和保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更好地适应体育特长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双重需求,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未来体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但是,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过程中,运动员磨洋工,总体成材率偏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研究探索如何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长效培养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利用博弈论的相关模型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过程的困难和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田径代表队十年训练经验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清华大学高水平田径代表队训练的实践为出发点,回顾总结大学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意在研究普通高等院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有效机制,其目的在于从科学的教育与发展观出发,深入探究我国竞技体育田径项目在大学培养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山西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山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山西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