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优化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的PDCA循环加以分析;同时,采用实证化和人文化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法,对课程方案进行评价. 分析认为,PDCA循环包括方案评价计划设计、数据收集、原课程方案实施效果核查与改善后课程方案实施效果验证四个环节,并且它们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能够确保体育课程方案得到不断改进. 研究的结论是,PDCA循环通过对课程方案成果目标的纵向分解,确保了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衔接性;另外,在评价课程方案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应借助正式与非正式评价、抽样与完整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采用适宜动作成分与注意、理解、努力相结合的评价工具,来反馈评价信息,找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诊断学生劣势缘由,最终提出改进假设,修正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是体育课程评价的新兴领域。为了全面提升体育课程实施品质,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的研究取向及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研究表明:目前的体育课程实施程度评价主要从认同与关注、认知、课程意识等维度展开,探讨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但总体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评价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单一化、评价工具重引进,轻消化,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摘要: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课程理论,使课程理论更好地与体育教学实践相衔接。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是体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其内在影响因素较多。通过构建结构模型,可以将复杂的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内在结构清晰化,更直接地为体育教师评价和专业培训提供指导,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初步构建了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评价量表,对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结构模型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由体育课程意识、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资源开发能力、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能力、对体育课程方案的评价能力、自我评价能力8个一阶因子构成;进一步验证了二阶维度由体育教师课程理解、体育教师课程运作能力、体育教师课程评价能力三个因子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因子结构模型具有最佳拟合度。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开发的新概念,提炼了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开发的作用及价值追求;进而提出了课程开发应注意的四点原则;在剖析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开发思想根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媒大学体育教学实际,形成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为普通高校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乃至学生的关注。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问题对体育教育专家及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和体育课评价方式等问题上,大学生与专家意见高度统一,俱乐部制及出勤、技评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体育课评价方式将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而体育课程内容应保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设定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分析了体育课程结构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关系,提出了体育课程应向着“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发展,为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建议体育成绩的评定应增加学生锻炼过程的评定。  相似文献   

7.
开发合适的评价工具,评价一线体育课程教学状况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实现政策落地的必要环节。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美国体育课程分析工具(PECAT)展开多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美国体育课程分析工具受到美国学校体育质量提升政策的影响,随美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该工具包括初步审查、标准分析、课程改进计划等主体内容。其中,初步审查是贯彻体育课程标准理念的必要环节,标准分析是贯彻体育课程标准理念的核心环节,课程改进计划是实现体育课程发展的目标环节。在实施策略上,使用者需要在确定使用者及使用目的、审查当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完成主体内容的审查。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启示:应着力开发对标体育课程标准的评价工具, 组建多元化、全周期的第三方评价团队,保持体育课程评价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系统研究各种要素,才能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论视域对当前基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进行研究,在对基础体育课程系统各要素进行关联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基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从评价的功能、评价主体的分责、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用等方面对未来基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研究阳光体育运动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体育的优势资源,将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提出对于高校体育课改更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将阳光体育的主导思想融入课程改革过程之中,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座谈访问法、问卷调查法,从认知角度研究基层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可程度较高,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发生转变,对实施《课程标准》的条件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宋英  贡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15-115,122
分析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特点,探讨评价的发展趋势: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方法由量化评价转向质化评价,由他人评价转向以学生自我评价为核心,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设计、安排进行。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水平良莠不齐。原因在于各学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较少考虑课程设计的向度问题。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设计要从范围、顺序性、连续性、整合性和关联性等向度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下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显得日益紧迫,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凸现出更强的时代性意义。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为两者结合发展提供参照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认为:1)新《课标》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2)高校体育教育应与民族传统体育相互适应、协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赋予"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以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原因,同时通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一为谁生产三个层面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观念、课程内容以厦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阐明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增强体育工作者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特尔菲专家咨询法等,对制约国家精品体育课程建设的瓶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显示,目前制约现行《大学体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在于以下四方面:1)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2)建设内容低水平重复、交互功能得不到真正的实现;3)网络更新不到位,承诺的规划建设无法体现;4)精品课程资源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经三轮特尔菲法专家咨询,获得专家关于保证国家精品体育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五项具体策略:1)理顺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2)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投入保障;3)加强后期管理与监控,确保精品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整合课程资源,搭建精品课程公共资源平台;5)精心设计网络课程,突出《大学体育》活动性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体育课程"新课标"的背景下,从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视角,检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然状态,指出了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前瞻性地规划专业定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办学条件、质量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改革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29-1532
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推动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变革,2001年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这场变革的标志和产物.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体系的得失,并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构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之一的"运动技能"目标角度对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各层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其相互之间联系的关系图.认为: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子系统,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相应的运动技术进行尝试性学习和深入学习;学校体育则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阶段,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精学运动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几项熟练的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养成习惯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一探讨为研究其余几个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中的御接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各地实施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分析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实现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以提高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使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既反映社会需要,也反映学生个体需要;旨在为各地、各校在编制不同层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