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安徽省打破南热、中温、北冷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协调发展战略,在对皖西北地区现有旅游资源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SWOT等方法对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皖西北地区开展体育旅游、提高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和开发支持系统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旅游资源分为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两大类型。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又分为地貌类资源和水体类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又分为民俗风情类和赛事、场馆建筑类等。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支持系统有政府政策支持;旅游经济环境支持;旅游社会文化环境支持;体育旅游资源支持;体育旅游客源支持、体育旅游人才支持等。影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是资金投入不足;全社会对体育旅游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参与性;体育旅游法规、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3.
湖南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已成为湖南的支柱产业之一,湖南体育旅游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对湖南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献资料法和田野考察法对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分布、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态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和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运河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而提出建立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目的地促销策略,生态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城市创意双轮驱动保障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评估体系、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遗产开发保护体系及生态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京杭运河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保证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查阅与体育旅游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从体育旅游的概念、体育旅游者及其行为、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类型、体育旅游市场及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国内外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体育旅游理论性的宏观描述较多,细节性的实践研究不足;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体育旅游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涉及,我国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尚无据可考;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研究滞后,尚未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关于体育旅游市场和开发的研究也不多见,实质性的研究基本没有,如何构建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型将会是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国内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因”和“制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分析认为:个人的内在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政策的有力支持及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等主客观原因成为支撑国内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内敛”的民族性格和“主静”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不成熟”因素的合力成为阻碍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因”。根据分析结果,从体育旅游人口、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育旅游中介服务三个层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晋西北23个贫困县83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科研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西北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基本达到了国家的要求;教师的学历也有所提高,但存在着局部配备不平衡、教师队伍年轻化、职称较低、科研能力薄弱的现象。建议贫困县各级领导根据各个学校具体情况调配体育教师布局;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科研水平,以促进晋西北贫困地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历史考察法、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通过探索其内涵,把握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历史考察法、献资料法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通过探索其内涵把握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旅游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六盘水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地区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民族特色,有着较强的市场潜力。但是该地的体育旅游还处于萌芽前期,没有很好的挖掘,远景目标没有形成。因此开发六盘水体育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水文化体育旅游相关概念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分析江苏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具备的优势条件,提出开发对策:科学规划水资源旅游区域,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文化体育旅游战略;挖掘水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建立职能部门协作平台,强化区域联合,实现整体开发;以办青奥会为契机,打造精品水上体育运动赛事等,为开发江苏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开发及相关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开发前景,近年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有: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国民收入水平低,作为体育旅游主要目标市场的中间阶层人数偏少,对体育旅游消费的认知不全面,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资金缺乏,硬件设施跟不上,产品开发不力,有盲目上马现象,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陕西体育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观光资源和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以及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市场发育不健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矛盾突出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主要结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促进发展;打造沿海运动休闲产业带和创建海峡西岸体育赛事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整合闽西、闽北、闽东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发挥福建特色旅游优势,扩大体育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程中,体育旅游扮演着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方式的重要角色,且在体育产业加快推进体育其他产业相融合的背景下,体育旅游发展迅速,并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日渐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体育旅游资源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发展支撑点,民族体育旅游则是体育旅游的一大特色,因此,如何克服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劣势和局限,发挥出民族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四川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对四川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旅游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找出当前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模式,以促进四川地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最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特色体育旅游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日照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日照市体育旅游发展的背景入手,提出了日照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根据日照市体育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潜力分析,确定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和战略;进而提出了日照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模式和对策。研究目的是为日照市体育旅游业探索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道路,同时为体育旅游"经济盆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体育旅游发展的RMP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MP分析法对新疆体育旅游的资源、市场和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新疆旅游与中东部省份相比存在差距,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中份额很小;徒步穿越是新疆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但形式单一、开发不足、季节性明显和缺少高端产品等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疆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龙岩市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需求市场状况和当前产品开发状况,提出了必须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市场的调研、产品的促销、产品品牌的塑造、精品旅游线路的构筑和产品的创新的思路,为提升龙岩市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龙岩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不同年龄群体体育旅游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五个城市的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旅游需求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人群对体育旅游需求具有显著性差异,此项调查为黑龙江省体育旅游资源的规划提供了划分的依据,为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