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响大学女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因素包括教育、兴趣、认识、情感、意识行为及社会因素、心理障碍等这些因素。对女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健身行为的强化,健身效果的提高,身心健康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学生上公体课积极性因素包括生理、心理、体育教材、教法及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健身行为的强化、健身效果的提高、身心健康的目标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高校女生中普遍存在着健康意识增强而健身实践滞后的现象.分析了影响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建议高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与管理力度,正确引导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高翔 《体育世界》2013,(4):20-2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900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等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男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图较强,但其行为受时间、环境、资源、技能等的影响较大;女生缺乏体育锻炼意图,且过去行为习惯是制约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谦  马麟 《体育科技》2007,28(4):82-84
通过对河北省大学体协所属的27所高职院校的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女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兴趣,健身娱乐、缓解紧张与疲劳是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70%左右的女生能够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锻炼,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和时间明显不足,场地器材短缺、锻炼氛围不佳等外在因素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与制约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炯  唐炎  彭莉  公立政 《体育学刊》2011,18(6):94-100
通过对重庆市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及制约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压力、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兴趣及价值取向、学校体育政策、健身的环境与指导及课业压力是制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行动的6个关键影响因子,其中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的环境及指导影响力最大,学校体育政策次之,健身兴趣及价值影响力最弱;传统学校比一般学校学生拥有更好的体育政策、更好的锻炼意识与价值认同感、更优的健身环境及健身指导;不同年级青少年中,小学生拥有最好的健身习惯与方法、最优的健身环境及指导、最小的课业压力,初中生这3方面次之,高中生最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综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后疫情时期学校体育与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后疫情时期影响农村中小学生经常参与学校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学段、场地与器材、体育课被占用与不能上满规定时间、体育课成绩和体测成绩不会影响在校期间评优。建议关注女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完善体育课程与体测成绩纳入学校评优机制以及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质量,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学校体育锻炼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天津9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行为、运动自我概念和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高于女生;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女生的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而男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性别、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生  吴健 《体育学刊》2008,15(3):67-7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学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相关.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而对于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而言,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要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0.
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724名居民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江苏地区居民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态度、健身锻炼的现状以及影响居民积极锻炼的主要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居民对体育锻炼健身意义的认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居民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场地设施的限制及没有科学的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还应进一步宣传全民健身意义,强化主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干部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  顾红 《体育科研》2003,24(5):16-18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上海市部分行政干部体育态度与行为方面的情况,及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干部对体育健身持有肯定的态度,并且有着参加体育健身的愿望,但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锻炼以跑步、散步、篮球和羽毛球等项目为主,且基本达到国家锻炼标准,锻炼场所主要为学校,多数和朋友、同学在一起;(2)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正确,但未转化成锻炼行为;(3)锻炼费用支出较少,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器材等;(4)学生自身运动能力与兴趣是制约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已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职业青年体育锻炼人数与比例、锻炼目的、锻炼意识、锻炼场所、锻炼的变化特点、锻炼时间段、锻炼时间、锻炼周频率与强度、锻炼项目、锻炼组织形式及影响职业青年体育锻炼因素等方面。文章对目前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局限性和继续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对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地区10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育现状及相关理念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场地设施;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缺乏兴趣;不懂锻炼方法。阻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是:体育教学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大纲的使用性和适应性较差;体育课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甚至受到轻视;体育教学形式单一等。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实际调查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期望、参加体育的目的、体育消费情况来揭示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探求推进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对策,实现从“一部分先锻炼起来”逐渐过渡到“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使农村体育工作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and their interplay that emerge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and influence adolescents'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 participation. A total of 13 boys and 7 girls active and inactive adolescents, from years 12 and 13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chool (state and private), participa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t followed a purposeful sampling selection from participa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previous larger study o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nd social interplay, such as perceived competence, obesity and teasing from peers, and new social demands and personal preferences in adolescents' (dis)engagement i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 They also stand out how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their participation, such as family, boy/girlfrien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ural/urban places of residence. These factors appear t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active identities during late adolescence. Policy makers, exercise professionals and educato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se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and social polici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also indicat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7.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还缺乏板鞋运动教学的内容。为了满足大学生能多学会一门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在普通高校开设板鞋运动课作了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板鞋运动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缓解了目前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有积极作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会员的运动坚持,以减少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会员流失,促进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良性发展。依据Scanlan提出的运动承诺模型,综述了影响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会员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分析认为健身课程服务、健身教练服务、健身俱乐部员工满足感、健身效果、健身项目、健身会费等因素影响会员运动坚持。  相似文献   

20.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5,18(2):182-192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 are often shown to be influential in developing activity engagement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ut empirical evidence is scarce as to their effectiveness in a sport context.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potential for SNS use to mediate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volvement on (1) the level of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 and (2) social life satisfaction. Results of an online survey (n = 3476) indica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running involvement on both running behavior and social life satisfaction are partially mediated by use of running-related SNS. This general finding is reflective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in a specific sport context. Thu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potential for running-related social media to serve as an engagement platform that can augment the influence of involvemen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benefits of participation in ru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