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快乐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及实践进行理论解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普通高校公体课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命名为"苦乐体育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体育运动的特征、体育课程的特征、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贯彻"快乐体育"思想和"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强调有针对性地传授体育知识、观念、技能,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经教学实践检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人类学的成立与研究的展开,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阐述出体育人类学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模式将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的行为文化来研究的一门学问。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旅游人类学与身体文化的理论,今后运用文化创造的视点和文化本位、文化客位研究方式是体育人类学形成自身独特研究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6,(5):62-68
结合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对社会变迁背景下蒙古族仪式性体育活动的变迁进行历时性考察,研究认为:个案地区的蒙古族文化经历了从传统的渔猎部落到今天的地方旅游文化符号,从仪式性身体活动到祭祀观念与行为的"仪式化"展演过程的转变;以游牧、渔猎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展现实际上是蒙古族文化的民间叙事,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对蒙古族身体运动形式、社会结构特征、信仰体系以及民族机理的高度认同;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性的冲击和影响之下正在遭遇消蚀,传统的游牧文化生存空间正在遭遇城市化进程与现代文化的挤压和改良;由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衍生出来的文化体系在城市化与现代性中所遭遇的问题,促使我们进一步认为:第一,以物质文化变迁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和由此而产生的单向度视角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向;第二,失去了信仰体系的仪式性身体展演在现代化进程中只能沦为"形式化"操演。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Leib进行语义分析,阐述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德国体育科学形成及发展的历史,反思体育科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学科属性。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体育运动的功能并不通过语言来实现;体育运动是一种身体活动,并且与当下的情境息息相关;在运动或表演时,身体的感官品质在体育运动中扮演了根本性的角色;体育运动是在非反思的情况下形成的对当下情境的专门知识。建议建立以运动行为为核心的运动实践理论,并将其作为体育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奥运会开幕式既是全球媒介事件的代表,也是举办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媒介事件视角出发,基于仪式性媒介事件的建构机制,搭建仪式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生态系统的关系模型,分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作为一项仪式性媒介事件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生态系统的影响。结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媒介叙事与仪式构造完成对中国国家形象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具体言之,一方面,通过阐释叙事规则、开放延展叙事语境以及布局叙事时空,依次完成“加冕”“竞赛”“征服”3个叙事阶段以激活国家形象媒介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升级仪式体验、深耕文化图式、制造文化认同以激活国家形象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暴丽霞  冯强 《体育科研》2021,42(5):98-104
民俗是民众身体感受的生活事象,身体叙事是对民俗体育参与主体本体回归的一种人本关照。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在阐释与梳理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冰民俗产生的人文地理历史流变与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其传承人进行访谈。研究结论:由外而内社会规训的群体“符号性身体”、由内而外超越自我的个体“游戏性身体”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身体图式;记忆与规训、竞技与娱乐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社会功能。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由事件—人的主体转向、时间—空间的结构转向、验证—诠释的“体认”范式转向是民俗体育实现由“生物观”到“本体观”身体叙事的主体转向路径。  相似文献   

8.
身体叙事是当代文化传播中的一股潮流,它根源于人类对身体认识上的革命.体育运动因其独特的叙事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视觉文化的身体叙事形式,虽然把身体推向叙事舞台的体育运动也存在被货币、意识形态等所操控的倾向,但是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期待身体重心、突出身体本位的意义更为重大,这将使体育运动的发展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体育促进和平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在推进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路径,总结了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与思想。研究认为:应在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和"文化与展现我国"义利观"的基础上向新时代下的"体育和平"新目标迈进;新时代和平创新理念是我国展开体育和平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和平与发展并重、国内与国际协同、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两条腿走路"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刘永 《体育科研》2017,(4):29-36
以文化态身体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体育、身体、幸福之间逻辑关系的演绎,以文化哲学研究范式的符号化指向,提供了“幸福体育”的阐释路径和基本理论架构;通过对体育中身体赋权概念及其路径的分析,建立了身体赋权连接幸福意义系统的模型。认为:(1)幸福的具身体验是一种意义系统的描写,“幸福体育”可以通过体育中身体的文化符号行为来建构;(2)身体赋权通过“自我意识、超越、群体与组织意识”等符号化意义系统连接了幸福体育所蕴含的要素,并解析了其赋权策略;(3)身体赋权存在超越符号的反动的意义系统,体育中的痛苦与冲突等体验,可以体悟和建构形而上的美学化幸福体育。  相似文献   

11.
民间体育是指非官方的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它不具有世代相传和延续的特点,可以在某一时期出现,又可能在某一时期消失;民俗体育是指那些与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中,是一种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特点;民族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族体育指曾在历史上反映和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共同文化,为该民族享用的一种特殊文化,中华民族体育、古希腊体育、古埃及体育都是民族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狭义民族体育是指近现代一个民族所独有的,反映并承载该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该民族所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体育文化形态;传统体育是指由历史沿袭下来,是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体育文化,体现在健身、养生、娱乐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体育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它物化媒介(如棋盘、武术器械、文献典籍等)得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体育人类学方法论,借助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身体动作分析等方法,阐释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发生;基于土家族“肉连响”健身操个案分析,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追溯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雏形、解构文化蕴含意义。研究发现:“肉连响”身体动作始发于原始信仰的母体文化,后成为以军事战争为主要目的的操演,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历经一系列文化变迁,在文化适应中、社会需求下不断演变,身体动作由之初“巫”“舞”“武”的文化结合体,发展为以健身为目的的健身运动。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破旧立新的现代产物,从竞赛制度、传统节日文化、学校教育、健身美学4个维度探讨了民族健身操在当代社会的形塑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观,这首先要实现"六个转变"。一、转变单一的"增强体质"的观念,重视发挥体育教育"多功能作用"的观念解放以来的学校体育是一种以增强国民力量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为主要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以"心身二元论"为主导思想的"身体教育",这种体育教育思想与我国解放后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以重大历史节点"为依据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社会组织"促成国家建构、聚集体育资源、建设体育强国"等功能嬗变过程。研究认为,历史清楚地证明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才实现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繁荣与发展。继而从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出发,阐述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新时代的使命:(1)公共服务方面,紧贴公共需求,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2)文化传播方面,弘扬体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国家战略方面,引领健身时尚,增强健康中国建设新动能;(4)政治参与方面,凝聚改革共识,寻求体育诉求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6.
体育电影是展示体育文化、体育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中美体育电影的主题叙事进行比较,认为:我国的体育电影与美国相比无论是在发展的历史、拍摄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的体育电影的叙事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在主题叙事上倾向于国家和集体主义层面的励志教育,故事情节呈现程序化特征;以竞技题材为主并逐步走向商业化。美国体育电影的主题叙事构建了国家、种族融合与胜利主义相结合的叙事途径;崇尚肌肉文化和个人英雄主义;重视对文化资本的挖掘、宣传和表达。中美体育电影的主题叙事存在着国家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主题叙事的理解程度、文化资本的运用与宣传意识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叶松东  贾晨 《体育学刊》2023,(5):111-118
作为一种“信息-行为”耦合下冲破知识中心导向体育课程桎梏的探索式教学模式,体育非线性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对这种以生态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习过程中学生、任务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归纳其创设代表性体育教学情境、调控关键性体育教学制约因素、简化复杂性体育教学任务设计、优化封闭性体育教学信息约束等实践原则;厘清体育非线性教学在注重学生身体主体性发展、强调多维体育情境开发、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等层面的内在价值。最后提出实践路径:从主动设置探索性体育教学情境,创造感知-行为共同体;合理调适复合性体育教学任务,促进有意义的身体体验;有效引导学生运动行为自组织,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5,(6):53-57
以组构理论为依托,采用文献资料、思辨等研究方法对仪式中的身体操演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从仪式与身体操演的多元共生、仪式体育化、仪式中的身体操演变迁和动因审视等角度进行解读,认为:规定性的体感实践契合了仪式主题的形象化处理和仪式意义的高效传达,致使体化实践与仪式的多元共生;在身体操演作为仪式载体的同时出现了仪式对体育元素的遮蔽和解蔽效应;宗教驱动、人本驱动和世俗化驱动传达了身体操演变迁动因的三重变奏;身体操演仪式的反结构与结构特征主导了身体操演的神圣与世俗的组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三--顾拜旦与奥林匹克理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奥林匹克理想是顾拜旦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以奥林匹克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一种对未来的设想和信念,并经过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本文作者从以下5个方面来论述:1.奥林匹克理想是体育文化概念;2.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理想的核心;3.奥林匹克运动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实践;4.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体现;5.《体育颂》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西方的身体哲学,对身体修行进行探索和思考。研究认为:身体修行所表达的“身体”可被看作心——自我的实践场,它是自我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生命实践之本体,是人类将理想的自我建构为现实的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反映自我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修行是一种实践,它是人类将想象的自我变为现实的自我的一个过程。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类对身体注入了其自身自我想象的因素,使其具有“超身体”的意义,其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使理想自我的现实建构服务,其内驱动力来自对理想自我的精神信仰。在当代社会,体育是最佳的身体修行,它使身体在外在磨砺和内在颐养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提升,旨向的是“天人合一”的大美身体;中西方体育在身体修行形式、修行特征和修行重点上存在差异,可以预见的是中西方体育如果在未来实现和谐统一,将会使身体修行方式走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并,并有助于实现人身与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