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更多关注学习方法的转变。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中,对学生课堂学法涉及较多,而对课外学习方法关注不足,即使谈及也只囿于课外"阅读"。下面笔者略谈课外转变学生学法的实践和感受,抛砖引玉。一、以"专题学习"化解课外学习的无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课外培养工作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彰显,对高校课外培养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基于学生主体观的理念,探讨目前高校课外培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从高校课外培养"谁培养"、"培养谁"、"怎样培养"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建构"四位一体"课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小学老师大都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却忽略课外写作的指导。虽然老师也要求学生课外写日记、写随笔,但仅是口头"提倡"而已,并没有进行系统指导和及时评价,课外写作基本处于"放羊"状态,这样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求学生重视课外写作,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写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和西部地区共6个省份、2个直辖市的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状况调查与观察发现,在"减负"背景下,中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外学习活动的"应试化"倾向明显;二是课外学习活动的"社会化"意识薄弱;三是实际参与的课外学习活动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不一致;四是不少中小学生忽视课外学习,课外活动"娱乐化"。丰富和改善学生课外活动的对策在于:正确对待补习,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外导师制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中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课外导师制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关于课外导师制在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运行中的具体做法。结合课外导师制的特点,在开展课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提出了"三结合"办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对其他学校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2009,(16)
"课外"育人是相时于课堂教书育人而言的,有其鲜明特点和特定的内容."课外"育人在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四有"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育人的地位,切实把握"课外"育人的特点和内容,改革、完善育人方法,增强课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征文述评     
"我喜欢美术课外班……""我讨厌英语课外班……"听,同学们又在热烈地讨论"课外班"这个话题了!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同学们都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课外班的看法,尽情地抒发了情绪,让这次征文活动既热闹又激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8.
基于PISA2012中国上海和美国的数据,本研究比较了学校、个人等因素对两地学生参与课外补习机构的可能性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海学生课外补习机构的参与率和参与强度都明显高于美国.学业成绩对两地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时间产生了显著正影响,课外补习在美国发挥着"补差"功能,但成绩较好的中国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时间更多;两地私立学校的学生更可能参与课外补习,但课外补习在中国上海有传递家庭资源优势的作用,美国尚未发现家庭背景的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参与课外补习与家庭成员辅导呈现互补关系,重视家庭成员辅导的家庭也重视课外补习.  相似文献   

9.
"学生减负"是当下热门话题,而现实是小学生在完成学校教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之外,还得挤出时间参加各类课外辅导班。以Y小学为例,对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相关理论开展研究,对当前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真正让国家的"减负"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外补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和社会现象,如何给补习"退热"成为国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内,以社会治理的视角归纳出课外补习发展的成因:一是在传统育儿思想影响下,家长出现课外补习行为偏差;二是课外补习的市场化特征,迎合了家长的"应试"需求;三是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了家长对课外补习的依赖;四是政府治理权责模糊,成为课外补习发展的"政治资本"。我国课外补习治理的特征与问题是:以政府治理为主导形式,缺乏其他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理念;以设置准入门槛为主要措施,但政策退热的方向有失偏颇;注重监管职责划分,缺乏问责机制的构建;增强学校主流教育竞争力,缺乏学校教育与补习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结合我国主要地区课外补习的治理成效与经验提出由以政策规范为主的"政府治理模式",向协同各方利益群体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形成涉及家长、学校、社区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课外补习治理的责任联盟和命运共同体,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课外补习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课外参与投入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学生课外参与投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提出课外参与存在适度性的假设,并利用"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证明了课外参与投入适度性的存在.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自学和课外活动参与等课外参与投入存在适度区间且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边际递减,课外自学、课外活动参与、积极课堂参与对学生不同维度发展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同,不同类型院校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外活动参与投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以上发现,分别针对学生个人和高等院校在课堂以外领域的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随着课改的推进,语文作业布置的理论研究将更深入,实践经验将更多,使得学生"愿练功夫在课外,能获成功在课外"。  相似文献   

13.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等对14名不参加课外体育的高校宅族女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和梳理出她们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象的原因;结果发现大学校园宅女有3种类型:学习型宅女、生活型宅女和事业型宅女。她们对自己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建构了"主观合理化机制"和"客观合理化机制"两种成因。宅女们从自身寻找理由形成主观合理化成因主要是课外体育与个人发展相冲突;宅女们负面评价课外体育形成客观合理化成因。针对宅女们所谓的"合理化成因"寻找破解路径,并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的大背景下,本科高校普遍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存在课内教育时间较短、课外专业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亟须构建卓越工程师课外专业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通盘规划、系统设计。文章对卓越工程师课外专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标准、内容体系、运行模式和激励、评价机制等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课外专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和要求,对小学生课外体育现状进行研究。我国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以参加辅导班为主,课业负担重;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高、需求大,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课外体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应试教育仍是发展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障碍。针对小学生课外体育现状和困境,提出发展策略:树立主动、全面的课外体育价值理念;摈弃应试教育思维,拓展课外体育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学校+家庭"体育共同体;重视发挥课外体育竞赛的特殊作用。按照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10个有代表性城市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2.51%的中学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是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球类运动是河南省中学生喜爱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中学生"体育人口"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是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河南省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偏低;缺乏活动时间和场地器材是制约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者们将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而忽略了课外教学活动。事实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传授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有限的技能训练,以对学生们起到引领作用。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依靠大量课外实践活动来实现,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积极开展大学英语课外教学活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在培养其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满足"归属感"心理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需要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资金支持,使课外体育锻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精准识别学生选择参与课外补习的深层原因,研究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能够为疏解家长和学生的课外补习需求提供实证依据。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 2017)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进行了刻画,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数参加过课外补习,且许多学生在较低年级就参加了课外补习。(2)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课外补习时间明显早于兴趣类课外补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差异更为凸显。(3)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家庭的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逐渐缩小。(4)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有显著正影响,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越好的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外补习时间均越早,但这种差异随着学生学段的上升而减小。"双减"政策背景下,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校内课后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重点照顾弱势阶层家庭,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弱势阶层学生提供校内学业辅导帮助;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课...  相似文献   

20.
正课外实践活动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巩固知识,发挥创造力,推进学习进程。多样化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丰富生物学科的内涵和形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一、生活型课外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具备"生物科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生活中,让学生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