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以其在文学领域的非凡创造,成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巨人。其实,鲁迅还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编辑、中国现代媒体事业重要的参与者,但他作为媒体编辑家的贡献时常为现代新闻出版史著作所忽略或缩小。  相似文献   

2.
林辰先生是一位从事鲁迅著作出版的编辑,也是鲁迅研究界的老前辈。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鲁迅的著作,几十年来,他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版的专著《鲁迅事迹考》,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从事鲁迅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此外,从1951年至1958年,1977年至1981年,他曾先后两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两版《鲁迅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院派一直是鲁迅研究的中坚力量,在鲁迅作品阐释与鲁迅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鲁迅在现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关注度,在学院派之外,“鲁迅”也被更多的群体所阅读所接受所评价。近年来,一些以“鲁迅”为书写对象的出版物相继进入读者的视野,显示出“鲁迅”传播的新特征。通过“日常鲁迅”的书写和塑造,人们一方面在拓展与深化着对“鲁迅”的认识,一方面借助“鲁迅”对日常生活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4.
亲近林辰     
林辰先生不但参与了十卷本和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而且是其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他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和时光,都奉献给了关系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百年大计的鲁迅著作的编辑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5.
李成 《中国记者》2018,(3):125-125
鲁迅无疑是中国20世纪文化史上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研究鲁迅在新闻学方面的成就亦有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徐人仲先生的一系列著作,尤其是他新近出版的集其研究之大成的《从新闻学看鲁迅》一书。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为了研究鲁迅著作,学习鲁迅精神,用实际行动来纪念我国这位现代文化革命的先驱者,早在一九七九年六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就成立了“鲁迅著作研究编辑室”,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两年来,已经编辑出版了鲁迅研究著作十五种,约二百五十多万字。这些著作既反映了老一辈研究鲁迅的专家如冯雪峰、唐弢、李霁野等人的研究业绩,也介绍了中青年研究工作者如陈漱渝、包子衍、陈安湖等人的劳动成果。这些书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阅读文化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阅读史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和文献计量法对中文版阅读史著作的出版情况,从发展历程、国别分布、内容特色以及出版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阅读史著作的出版体现出阅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余光教授在创意并策划“中国阅读报告”书系时,有一个重要认识,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阅读,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当前,政府及有关方面很重视鼓励全民阅读,但著作界和出版界对中国阅读文化还缺少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9.
工锡荣先生和乔丽华博士选编的《藏家鲁迅》(上海文化出版神2009年8月版)是一部好书,该书从鲁迅所收藏的国画、书法、中外版画、藏书票、西洋画、笺纸、风俗画、碑铭、汉画像、瓦当及砖刻、杂项、印章、剪纸及明信片、古钱币等多个品种出发,从诸多视角对鲁迅的收藏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使人们从更多的角度去接近鲁迅、研究鲁迅。可以说,这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全面地从收藏角度研究鲁迅的著作,其意义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中国,鲁迅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受到当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尊崇。书籍在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和思想文化深刻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书籍造就了这位世纪的文化伟人,伴随了他的一生,“书与生命相伴”,这一概括鲁迅而言是再适合不过了。广泛涉猎,无所不读是鲁迅读书生涯的鲜明特点。有人形容鲁迅的全部著作,是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斯言甚是。他从幼年开始,一面从正统的教育中,获得中国古代经典的训练,打下了关于中国文化知识的基础,一面还不拘于正统经典的学习范围,从古代文人的杂览、野史、笔记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与思想素材,为自己开拓了吸取知识和思想文化营养的博翰书籍空间。青年时代的他,有机会东渡日本,在异国感受到西方近代思想,并投身在西方近代学海中,吸收了有用的知识和思想,哲学、文学、历史、政治书籍他无所不窥;广博充盈的知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汇,使他的知识意蕴深广与丰富,无所不包,这一切是鲁迅一生博览群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文总结了二十世纪上半期在我国底层民众中接受和影响较广的读物状况,分析其传播渠道和接受方式,结合时人阅读体验探讨此类通俗读物受民众欢迎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的大众读者市场仍然为旧式的白话畅销作品所占领。一些故事曲折、引人入胜的旧式章回小说,弹词唱本仍然在中国底层社会的大众中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发扬“国粹”的角度,介绍了章太炎重“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的国学思想,并从白话文、古体文、文学、诗歌、读书治学、历史阅读、经典阅读等角度探讨了章太炎的阅读观,即读书学习,不能拘泥于书本,还要向书本之外去寻求;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得;既要求是,又要致用;不读史书,就无从爱国;多读经典等.  相似文献   

13.
《不朽的文华——从文华公书林到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一书从"文华共同体"入手,展现了其在时代变迁之下的发展风貌和内部网络。深入阅读后,可以看出其具有如下独到之处:纵横交错并融合动静发展光谱,切入角度置于教育文化史中,深化历史逻辑统一,生动还原人事杂糅的历史风貌,着眼于朝向多维视野。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业流行“一折书”,以价廉、平装为主要特征,以古旧小说为主要印刷对象,虽然存在舛误多、用纸粗劣等问题,在当时就引起了诸多批评和纷争,但它是近代活字印刷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折射了中国近代社会和学术领域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对今天的出版传播和学术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余秋雨反对设立中国阅读节的三条理由入手,以图书馆员的视角分析了国民阅读中图书馆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书史和阅读史的全新研究趋势下,文章拟以《世说新语》中的阅读文化史料为切入点,浅析其在阅读载体、阅读行为和阅读内涵等方面所保存的文化细节和背后意味,简述了"清谈"这一文化符号体系的流变和异化,进而展现《世说新语》在当代书史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蔡伟 《大观周刊》2011,(23):49-50
清末民初之交,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腐朽的封建皇权专制统治政治文化,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文化。这一转变的主要标志是“辛亥革命”的爆发。首义的胜利,只是在体制上给没落的晚清王朝统治以最后一击,而并没有战胜统治中国人脑袋达两千余载的封建思想文化。封建思想的流毒贻害甚远,民国虽建,而民主之路多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21日至23日,第十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暨“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讨会”在广东东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图书馆界、民间报刊界和书刊出版界,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与社会阅读委员会委员等近百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社会阅读”这一议题交流办刊经验,介绍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在本届年会上还有民间读书刊物的赠阅以及海天出版社阅读推广类图书的展销活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青少年阅读关乎民族的未来。从青少年阅读现状入手,以江西省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实践为例,提出青少年阅读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全民阅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CNKI数据库对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发表的主题为全民阅读的文献进行了检索,以图表的形式总结了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特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逐篇研读的基础上,以研究分期为线索分析我国有关全民阅读研究的主题分布,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最后对我国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