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行出版学概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91年彭建炎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第一部《出版学概论》教材至今才十几年时间,我国出版学概论课程教材的编写与研究工作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出版了袁亮主编的《出版学概论》,罗紫初著的《出版学原理》,余敏主编的《出版学》,张志强主编的《现代出版学》,罗紫初、吴赟、王秋林著的《出版学基础》等专业教材,这些教材初步建构起了出版学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对我国的出版学理论研究,对培养合格的出版专业人才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的出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出版学创建与逐步发展的30年.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而且为我国出版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18日至21日,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课题组与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共有17所高等院校的代表及部分业界代表计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出版学学科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周娴  许洁 《出版广角》2023,(19):31-36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学高等学校教材体系,能够有力推动出版学科高质量发展。当前,出版学科的教材建设存在缺乏深入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组织、内容具有滞后性、统一的数字资源平台有待建设、教材体系结构不够合理以及出版学教材品牌有待打造等问题,推动一流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已经成为学科发展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建设中国特色出版学一流教材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建设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导向优化教材内容,同时丰富教材的呈现形式,完善教材体系,最终推动教材朝着系列化与品牌化方向发展,助力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外高校出版学类专业设置情况比较中外出版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之一罗紫初高等院校作为出版学专业教育的主力军,在各国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出版学类专业的设置情况既反映了各国出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又反映了各国出版事业的发达程度。考察...  相似文献   

6.
许洁 《出版科学》2012,20(3):92-94
荷兰出版业具有很高的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出版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出版学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支持。本文总结荷兰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和科研的特点,探讨其成功经验,希望对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门新专业诞生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对它的呼唤,出版学也是如此。把出版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但出版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至今还不够健全.对于编辑出版的研究仍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编辑出版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兴起的出版学、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对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我国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对出版教育的日益重视,特别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的设立与发展,对于出版学、编辑学的理论研究,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新闻出版署编辑出版教材领导小组主持规划的编辑出版专业高等学校教材的陆续出版,足以显示我国出版学、编辑学研究的可喜成绩;同时表明,编辑出版专业教材的出版,对于促进出版学、编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4-199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编辑学概论><期刊编辑学概论><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学概论>等系列高校"编辑出版学"教材,是教育部"八五"规划教材,是新闻出版署专业系列教材重点项目,也是中国第一套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2000年,被教育部列入大学本科指定教材,经辽宁出版集团决定,这套教材由辽海出版社陆续修订再版.这套教材的出版,填补了编辑出版事业的空白,填补了大学教材的空白,为编辑学、出版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0日-7月3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组通过网络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我国高等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重点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国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特别是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出版学高等教育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毫无疑问,出版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我国出版业高速增长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出版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出版学高等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办学规模增长过快、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毕业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难以很好地适应出版业发展的要求等.笔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对其专业定位思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罗紫初  吴亮芳  杨欢 《出版科学》2010,18(5):5-9,34
作为出版学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出版研究的整体发展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出版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研究者重点对出版学研究对象、出版学学科体系、出版学与编辑学的关系、出版专业教育进行探讨。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这些出版学基础理论重点内容的研究探讨情况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范围内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向,西方诸国纷纷开始改革出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文章着重探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出版业和出版学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改革和调整课程体系,增设数字出版技术及新媒介相关课程以顺应出版业对于数字出版人才需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吴赟  叶芃 《中国编辑》2023,(9):27-32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中国出版学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将实践性作为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基础的必要性,梳理出以实践为根基,以明确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正当性、确保出版学知识增长和创新源泉为脉络的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逻辑,并分析了从出版实践提炼出版知识、由出版知识凝练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利用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指导出版实践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出版学始于出版业务研究,是我国的特色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学在研究对象界定、研究范式形成、理论体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学术共同体与学术交流阵地构建等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绩,初步完成内外部学科建制化.然而,出版学目前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技术发展和出版业变革等挑战,逐渐显露一级学科缺失、内在动力不足、人才培养供需脱节与国际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亟须提升其在国家学科体系的地位与层级,并推进内在知识体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学科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实现学科建制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考录取人数的增加和高校办学层次与形式的灵活多样,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国家强大、科教先行,科教兴旺、出版有责”,专业教材是大中专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完成学业的主要工具,也是学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依据。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那么,当前专业教材出版的现状如何?出路又何在呢?1.规划教材:权威受挑战规划教材(原统编教材)是指由国家各部委所组织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课程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83年,邱均平教授在国内率先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开设必修课“文献计量学”,后来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讲“信息计量学”课程,并撰著和出版了教材《信息计量学》。笔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出发,总结和论述了我国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包括课程建设的意义、原则、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从而有利于建设精品课程,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我国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出版学高等教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在理论探索、学科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时至今日,出版学的学科定位依然模糊不清,处境尴尬.本文梳理整合了出版学学科定位的现状,对出版学学界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情况作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出版学学科体系建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学学科体系建设是出版学专业建设的首要议题.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出版学学科体系的认识至今分歧较大,没能达成共识.文章在分析出版学专业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出版学一级学科的理论构想:出版学.下设三个三级专业:编辑学、印刷学、发行学.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我国约有三亿学生。教材和教辅的出书种类和印制数量在我国出版的图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深刻影响着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长,其编写、出版理应受到出版界、书评界的格外重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开设二百多个专业,一千五百多门独立课程。我们应像关注中小学教材和普通高校教材一样来关。0自考教材建设。此前见诸报刊的关于教材的评论文章,大多是从印刷水平、编校质量等方面提出错漏,而从教材建设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角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则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