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周年感言     
面对着眼前高盈尺、近50期、约800万字的《编创之友》——《编辑之友》,不知有多少话要说。对它的评价,我想,社会的实践早已作出了回答。作为它的一个读者,也自有感受。正当我1981年春重回编辑岗位时,头脑中总有一种空虚感(大概是与“文革”中离开编辑岗位9年,加之“文革”后拨乱反正的任务还尚未完成有关吧),就在这时,《编辑之友》的前身《编创之友》创刊了。10年来,我与它朝夕相伴,奉之为我不可缺少的朋友。是它,使我学到了前所未闻未学的东西。通过它,沟通着与编辑同行的思想;通过它,我似乎听  相似文献   

2.
最近,收到叶老寄来的他新出版的《我与四川》一书,读之未竟,就把我这个在四川度过抗战年华的人带网到了雾都雨庆,沉睡了几十年的往事被唤醒了。叶老是编辑的典范。作为一名后学者,几十年来,亲身受到他许多教诲和熏陶。现在把我所崇敬的叶老的的箴言佳行记述出来,作为编辑朋友共同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最近,收到叶老寄来的他新出版的《我与四川》一书,读之未竟,就把我这个在四川度过抗战年华的人带回到了雾都重庆,沉睡了几十年的往事被唤醒了。叶老是编辑的典范。作为一名后学者,几十年来,亲身受到他许多教诲和熏陶。现在把我所崇敬的叶老的箴言佳行记述出来,作为编辑朋友共同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编审笔谈     
算起来,我从事专职数学编辑已经10年了。 在这10年中,我体会到当编辑不易,当一名好编辑更难。为了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整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许是必要的。 突出个性 办出特色 我编辑的期刊是《语数外学习(高中版)》。教辅类期刊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媒中介,对于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5.
编辑老师:我是楚天金报的一名记者,工作已经快两年了。楚天金报在最近的一次改版中新增了评论版,我也希望今后能为评论版供稿。作为新闻专业的毕  相似文献   

6.
1925年夏,北京《世界日报》招考编辑。我以自写自编的一张16开小报投稿获选,后经社长成舍我面试,充任编辑。当时该报总编辑是张恨水,分发稿件的要闻编辑是张友鸾。初见张友鸾,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戴近视镜、笑吟吟的翩翩少年。他指点我有关编辑的初步程序和技巧。他长我半岁,肄业于平民大学新闻系;我肄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日常言谈间,气味相投。若干年后,一次闲聊中提到我那张作为考卷  相似文献   

7.
常欣 《新闻传播》2010,(7):120-120
作为企业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者.我知道我的工作与地方电视台的编辑工作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种特定角色的新闻编辑工作,也同其他社会角色一样,都有自己的责任、义务和规范。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特点是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而企业电视台因为工作的相对特定性,对编辑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孙犁怎样当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编辑。 孙犁说,在他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中,编辑这一生涯,持续的时间最长。 作为作家的孙犁,研究者众,研灾成果累累;作为编辑的孙犁,似乎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也许世俗认为他没有编辑过什么赫赫有名的大刊物,并且未曾有过金光闪闪的“主编”头衔吧。 我是孙犁著作的一名热心读者,在研习他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同时,比较留心他的关于编辑工作的文件、论述、回忆、书信。因为,我也是一名编辑,想从中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应用于编辑实践。 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行们来说,孙犁堪称当今文学编辑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我原来在一个国营农场当了十多年的专职新闻干事,1981年春调到《伊犁日报》担任编辑工作。六年来,我尝到了编辑工作的滋味,有甘甜也有苦恼。这里,暂且不说编辑工作的甘甜,只想谈谈作为一个小报编辑的苦恼。我的苦恼,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点: 一、对实际情况了解少,选稿难。在农场时,我经常跑基层,生产情况如何,职工想些什么,心中比较清楚;有些什么新情况,工作中出了什么新问题,很快能听到反映,到了编辑部以后,每天过的是“两点一线”(从家到报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当面聆听编辑老师指教的机会少而又少,因此,我总结出了“偷艺”的方法。每次发表了文章,我都要拿出原底稿与之仔细对照,找出被编辑增删换改之处,仔细琢磨修改的原因。比较以后,我既惊叹编辑“神斧”的功力,又为自己文笔的拙劣而惭愧。我1994年6月24日发表在华北石油报上的(老太太盼望大蒲  相似文献   

11.
再论编辑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论编辑家》(刊载于1993年6月2日《新闻出版报》)一文中提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优秀的编辑家,是出版界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成为编辑家代替成为杂家要求于编辑,是基于今天已从编辑无学进入了编辑有学时代,编辑如果仅仅是个杂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这是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将编辑家作为与杂家相对立的概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决定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应聘编辑工作,为了弄清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我到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材料,从中我发现了关于编辑角色的定位有共同的一句话"为人做嫁衣",这是我对编辑工作的最初理解--为作者出版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3.
改稿之道     
编辑是要改稿的。改稿是编辑的应有之义。但是,怎么改,怎么改得适当、改得准确、改得精彩、改得漂亮,就很难讲了。编辑改稿,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坦率地讲,我本人就对编辑改我的稿子很少满意过。记得还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我向某报社投了一篇稿子被采纳了,发表出来一看,虽然署名还是我,但内容大变,面目全非。战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情很是郁闷。这些年还不错,对我的稿子,编辑大都客气,不大删改,即使有所改动,也会和我商量,合作比较融洽。只是有一回,某编辑对我的稿子进行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去年一年,我先后在军报见稿10余篇,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作为一名身在基层的战士报道员,一年能在全军性的大报上发表这么多的稿件,也算是不小的“丰收”。许多战友和同行都问我是不是认识军报编辑,是不是去军报送过稿?说实话,迄今为止,我从未与一位军报编辑谋过面,更谈不上去军报送稿了。说起我给军报写稿的经过,有一番比较曲折的经历。当兵第一年,我凭着一手好字走进了团报道组。当时,一位机关老同志告诉我,搞报道不容易,尤其在军报上稿子,没有关系根本不行。一席话使原本壮志在胸的我顿时没了信心。以后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5.
《出版广角》作为广西的刊物,我对它实在太了解了。我在广西从事出版工作26年,见证了《出版广角》15年来创办、发展和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过程。在广大编辑眼中它就是我们做好出版工作的"了望哨"和"广角镜",是编辑案头必不可少的专业刊和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专门出版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定期浏览各国畅销书榜,成为了我的一种工作习惯。2011年9月,在韩国的各个畅销榜单上我看到了一本家庭教育类的书,作为一本新书,其销售指数可以说非常惊人。《每天10分钟,读懂你的孩子》就是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但我没有想到,引进和出版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那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当我向翁少峰同志的遗体鞠躬告别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首长走了……”翁少峰同志是原《河南大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从1951年到1956年,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娃”和“编辑娃”,曾受到这位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培育.  相似文献   

18.
正程绍沛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就从事编辑工作,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2000年退休后,先后任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5月8日至9日,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我因论文入选与会,有幸认识了先生,当时他忙于会务,还是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子。隔了一年,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刘杲同志编辑  相似文献   

19.
文字与稿酬     
若有人问我:文章是短好,还是长好? 作为一名需要经常约稿、看稿的编辑,我无言以对: 作为一名爱写些长长短短文章的作者,我亦无言以对。若有人问我:稿酬是高好,还是低好? 作为一名需要经常开稿费单的编辑,我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20.
编辑苦乐     
正1946年,抗战胜利的第二年,我从大学毕业,有朋友介绍我先后到《文化月刊》和《文艺与生活》杂志去当助理编辑,这是我编辑生涯的开端。但为时较短,只干了半年,接触到一些有关编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很感乐趣。因为得到的是未曾有过的新鲜事物,学到许多不熟悉的文化技巧,一切不以为苦。20世纪50年代,有几位历史界的学人办了一份同仁刊物——《历史教学》,他们都年长于我,因为知道我当过编辑,邀我参加编委兼值班编辑,每三月一轮。那时还是铅排时代,值班编辑对组稿、编辑、排印、校对、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熟悉,都要体验,一共干了10年,对铅排工作可说已经掌握。这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