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分析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和服务,提出发展全人教育型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模式。其中包括:发掘差异化学科资源需求,根据需求差异配置不同资源,根据差异资源开展各类研究、教学、学习服务,以及整合各类差异化服务发展全人教育型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医学图书馆如何根据用户对知识和信息多元化的需求,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融入到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为用户提供人性化、差异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对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相关内容的调研,分析用户对特色资源服务的需求属性以及对各项服务的满意度,根据分析结果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项目进行归类。结合用户满意度分析将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工作分为:基础型服务、期望型服务、魅力型服务和改进型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我国的现状和用户的需求,分析了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阐述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读者服务视角下的图书馆资源发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资源发现服务的应用需求、发展原因、局限性以及如何选择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并通过案例介绍,最终认为图书馆导入资源发现服务的最根本原因是图书馆五律。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作为知识型组织,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而图书馆的用户对知识的需求逐渐向多样化、精确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以往那种希望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需求,已经悄然转化为从海量信息中对知识的索求。因此,图书馆必须及时变革服务机制,积极开展在文献服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性服务,变传统的文献服务为更全面的以知识为导向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7.
富琳 《图书馆学研究》2012,(24):72-74,86
文章着重从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信息异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应从上述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增强图书馆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主体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基于用户需求,开展知识服务;加强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图书馆服务水准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产生于社会的个性需求。通过个性化服务,可以满足读者的特性需求,促进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优化读者服务,增强竞争力,提高图书馆声誉,拓展生存空间,促进图书馆组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个性化服务最初开始于商业网站,亚马逊网上书店就是其先锋。它借助自身的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不断与用户进行交互和学习。并研究每一个顾客买过的图书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读者需求特点,向其推荐图书。20世纪90年代以后,图书馆中才逐渐引入这一概念,如今,它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系统的评价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转型不仅体现在业务方式和流程上,而且反映在办馆理念上。传统图书馆“以书为主体”,整个业务体系及布局根据书的流向展开,而现代图书馆“以知识为主体”,一切业务活动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近年来澳门大学图书馆积极推进转型,在服务形态上致力于建设线上线下并重的全媒体服务,在业务重心上致力于形成教学、科研、知识转化并重的知识服务体系,在培育方式上致力于发展阅读力和创造力并重的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小型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途径。市民讲坛实现差异化服务,需要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品牌建设,传播"地方性知识",为老百姓"量身定做"服务内容,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通过整合资源与品牌塑造,市民讲坛可以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新名片,成为本土文化传承的一种新途径,成为破解公共图书馆行业生存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攀枝花市图书馆主动性、差异化服务为例,探索中小型图书馆的服务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学术型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为对象,主张创建基于智慧服务的自动向读者推荐馆内资源的阅读推广服务系统。该系统包含教育层、增强层、预测层,可提供九项针对科研工作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六项推荐阅读服务。其中,教育层是基础层,增强层是关键要素,预测层是顶层。预测层使用教育层和增强层过滤个人需求信息,准确发现与预测读者阅读需求,实现阅读推荐服务,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定性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介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与ERALL(香港8所大学图书馆)、Cicada(香港与台湾48所大学图书馆)以及CASHL(香港与大陆15所大学图书馆)的案例。透过多重案例研究,提出跨校学术电子图书联盟的运行模式,包括:(1)对采购对象的讨论;(2)对每一电子图书供应商所提出之价格、质量和内容的调查;(3)对权限、回溯年份、刊物数量的谈判;(4)组团;(5)选书;(6)推广教育;(7)技术报告;(8)研讨会;(9)不同地区的人力成本等因素。建议未来研究:重组图书馆人力与业务以提升整合纸本图书、电子图书、纸本期刊、电子期刊的服务。对图书馆员和图书供应商而言,这份调查或可作为发展馆际合作、联合采购与相关服务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以服务学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目标的面向教学的学科服务.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主要依托Blackboard课程管理系统,通过学科馆员开展以课程资源服务、课程建设服务、课程教改服务和MOOC课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服务实践,并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分析现存问题,改进工作策略,深化课程服务工作,树立学科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4.
学位论文资源的跨系统共享与集成服务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位论文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其有效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我国学位教育的发展,而且关系到论文知识创新成果的社会利用。本文针对我国学位论文资源系统建设与分散服务的局限性,以需求为导向,在数字化环境下分析了基于资源共享的跨系统协调问题,构建了面向用户的学位论文跨系统共享模型,从管理、资源、服务和利用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组织思路与实现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在信息与传播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要从传统的馆员服务为主的模式转型至自助服务、网上服务、高附加价值信息服务为主的多渠道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从总分馆空间战略规划、电子资源配置、空间布局、组织变革、新服务开展等方面构建图书馆服务转型蓝图.RFID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服务品质,是服务转型的重要内容.目前图书馆已进行了超高频RFID与高频RFID两个试验性子项目.在导入RFID过程中除技术因素外,图书馆在时间因素、空间资源、经费资源、人力资源、组织变革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配置,从而保证RFID项目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表4.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关注乡村阅读服务协同治理,提高协同治理水平,进而提高乡村层面的基层阅读服务效能.[方法/过程]在湖北省范围内面向乡村居民和阅读服务提供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基于K.Emerson和T.Nabatchi提出的协同治理整合框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乡村层面基层阅读服务协同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结果/结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多途径建设数字教学参考资源、积极实施教育发展计划、课件开发和定制服务、建立课程资源库、提供服务使用教程、开展教育资源推荐和订阅服务、开发应用程序支持教学服务等7个方面对纽约公共图书馆开展基础教育支持服务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调查,发现纽约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基础教育支持服务上具有典型性。据此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借鉴纽约公共图书馆基础教育支持服务的成功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建设教学资源、提供信息导航和教程服务、培养基础教育支持服务的学科馆员、构建教学资源捐赠数据库、建立基础教育支持服务课程试卷服务平台、开展数字课程资源定制服务、建立服务评估机制等,以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基础教育支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流畅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主要阐述了信息流畅、数字流畅、服务流畅的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从而创造性地通过提高读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增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共同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83-84):193-202
SUMMARY

Distant education offerings are growing at a phenomenal rate for academic institutions, creating new groups of library users that are remote from the main campus with unique library and research needs. Recent studies examining the needs of this unique and growing population note that reference and research assistance are key services needed. Many institutions have appointed or hired distance education librarians to help provide services to distant learners. They are often, however, one-person operations that function more as coordinators rather than full-service providers. Since the coordinator cannot provide all of the reference services alone, the key to providing these services for distant education students is to create and sustain good working relationships both in the library and with external entities. Offerings to distance students include phone reference and accessibility to online resources, plus virtual reference and often 24/7 services. 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issues and experiences in bringing together different groups to provide reference services to distant learning communities. It will also describe key relationships necessary for keeping distance reference services at an optim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