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辑的悟性是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出版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理解能力,是编辑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比较深入、自觉的阶段,表现在对编辑创造力的理解与自觉的运用。提高编辑悟性是为了编辑创新,要着重从提高想象力、判断力、构思力和亲和力入手。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悟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宇文高峰 《编辑学报》2001,13(6):317-319
针对科技期刊编辑再创造性劳动的特点,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有很高悟性的观点。对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编辑性的具体表现做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激发科技期刊编辑悟性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再论编辑对文化资源的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作为图书出版的主体,在对文化资源的加工整理过程中,体现了编辑再创新的作用与价值。在全媒体时代,由于不同介质的融合、表现形式的多元,编辑的创新功能更加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4.
李昕 《中国出版》2012,(7):34-36
不知道书感这个词是不是通用词,没有见过别人使用这个概念。为了表述方便,笔者以为需要有这样一个词。什么叫书感?笔者认为书感是一种悟性,是对书的直觉判断力,对书本质特征的感悟力。简单来说,当一个编辑面对一堆文字和图像材料,他应该懂  相似文献   

5.
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法定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出版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出版管理条例》和《著作权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其内容绝大部分是规范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的.编辑作为出版行为的主体,其个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却是出版单位,规范出版单位出版行为的规定亦成为编辑人员依法从业的职业操守,这就决定了编辑主体活动必须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所允许的范围进行,并在其编辑行为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昊平 《出版科学》2011,19(5):16-21
从编辑思想是出版行为的深刻诠释、编辑思想以出版实践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编辑思想是编辑工作本质的反映三方面论述编辑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编辑与把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是一种选择性、传播性的行为.选择哪一类文化知识、哪一些思想观念、哪一种精神劳动成果制成出版物,是出版人决策把关的结果.在这个把关的过程中体现了作为出版人主体的编辑的出版理念、出版眼光、出版水平、出版能力,以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繁荣意识和群众意识.所谓把关,就是把好质量关,不让次品流向市场,损害消费者.精神性商品的把关比一般商品的把关复杂得多(靠仪器是无法检测的),也要紧得多,因为次品很容易成为"毒品"贻害社会.在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实施精品战略的今天,讨论如何增强编辑的把关意识,提高编辑的把关艺术,也许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出版中的编辑权力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译作必须经由出版、传播,并被他人接受,才有可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既是翻译内容审查者、出版过程协调者,也是译文读者同盟军和翻译质量把关人.编辑行为是对原作、原作者权威的一种解构,同时也是对编辑话语权力的一种建构.然而,在不同出版环境下,编辑的话语权并不相同.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译介过程中,很难找到在语言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很出色的编辑.译稿的部分编辑任务落到了译者身上,造成译者代理编辑行使职权的现象.这种代理编辑行为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其潜在风险,需要进行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9.
试论编辑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现代传播》2006,4(4):82-85
作为出版文化信息传播的“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出版文化发展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创新的手段,而且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具有较深的文化洞察力。本文论述了编辑发现的概念、内涵,以及编辑发现在出版实践中的体现,对编辑发现问题作了一定意义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些有成就的报人强调“悟性”。乍听此言,似乎有点神秘感,“悟性”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把“悟性”,概括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创作美学》认为“悟性”是对事物本质的迅捷把握,是写作中产生的顿悟。我体会,采编中的悟性是一种灵感、一种思路、一种发现;它是作品出新、出彩的关键。去年,领导让我给“专家访谈”专栏写稿。此专栏开设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参与。怎样把专业性的内容写成可读性强的访谈稿,关键是寻觅新颖的选题。我凭借多年采编工作的积累,又下功夫消化有关资料,带着自己的理解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去访问专家,从…  相似文献   

11.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报纸出版的方方面 面,渗透在从编稿到组版的各个环节,诸如为报道“出点子”,选角度、定题目,对记者或通讯员来稿进行修改润色,在文稿的出版形式上作独具匠心的安排——如制作标题、设置栏目、设计版面、配发评论等,都反映了编辑作为“无名英雄”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3.
在杂志出版工作中,编辑的主要职责是贯彻编辑思想、编辑方针,确保杂志的内容定位、功能定位在刊物上很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说说编辑力     
本文探讨了在电子出版、网络言论自主的时代中编辑的存在价值。通过对60年以来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出版书目考察,认为在新环境下,编辑的存在作用不降反升,需要得到更大的强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编辑的编辑力,认为编辑力体现为创新力、眼力和组稿加工能力,出版社应当为编辑提供好的发挥、培养编辑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版业引进策划这一做法的本身无是非可谈,但要使之真正地发挥作用,达到出版主体的预期目的,关键还在于出版主体如何灵活地去运用它。由于各出版单位在对出版工作进行策划时的做法不同,从而使“编辑”与“策划”二者有了不同的组合形式,即策划编辑制和编辑策划制,并具有迥异的意义与效果。 所谓的策划编辑制,就是出版单位从编辑或全体职工中把那些(一人或数人)头脑灵活、知识面较为宽泛、市场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人员挑选出来,专门从事选题策划工作,有些出版单位还为此而成立了独立的策划编辑部或编辑…  相似文献   

16.
再论编辑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我写过一篇《简论编辑风格》,发表后收编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从历史走向未来》一书中。时间过去八年了,但似乎还  相似文献   

17.
图书营销时代的编辑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什么样的体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这话用在当今的编辑出版领域亦十分恰当.我们通常讲的新形势下的编辑性质、职能、定位等,如果从出版社运行机制和管理的角度讲,实则就是新的编辑出版体制下的编辑行为问题.这一点,不管我们过去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出版产业化的大背景对编辑行为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课题呢?作为编辑个体,该有什么新的思考呢?  相似文献   

18.
郑爽 《出版发行研究》2017,(8):68-69,38
策划编辑除了具有必备素质和能力要求外,要想成功策划畅销书还要有一些特质.本文论述了格局、人脉、敏感、悟性、诚信对于成功的策划编辑的作用及其获得的途径,有利于启迪同仁走向成功和繁荣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19.
具有学科背景、掌握编辑出版规范的学术编辑是高校学报的核心资源,出版业态的创新又催生了对数字技术编辑的需求,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需求呈现出高门槛、复合型特点.面对数字化浪潮,高校学报不宜针对编辑个体过度提倡打造所谓“复合型编辑”,而应以专才引进+组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解决内容创新和出版业态创新之需求;还可将内容编辑以外的事务外包给专业出版公司,或与互联网学术出版平台、微信等新媒体合作,协同创新,助力我国科研工作者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出版转型,既表现在出版体制的变革上,还体现在技术转型带来的挑战上。出版转型对编辑主体的心理素质带来极大影响。编辑就要深入认识出版变革,主动调适自身心理,从而在出版实践中成为转型的弄潮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