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工作过程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模式探索和转换的关键时期,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引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以期最终改变长期以来学习与工作两套系统二元割裂的状态,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实践证明,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即“做中学”。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职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这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热点。  相似文献   
2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职业教育中,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始终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问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23.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40%,然而高质量技术工人的缺乏,一直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的职业学校教育实现,由于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因此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尚无法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4.
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对“职业技术”概念的再认识 围绕“职业技术教育”概念所进行的科学讨论曾经是我国职教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性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但是,在讨论中我们过多注意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区别,却忽视了另一个重要事实:职业技术教育是传授“职业技术”,即与从事某一种职业有关的专门技术的教育。这样看来,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职业技术”,另一类是“非职业技术”。虽然两类技术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但每个领域的技术仍然可以认为是这两者的综合。如汽车技术包括与职业行为联系较少的制动技术、传动技术等设计制造技术和与从业人员职业活动及职业能力有很大关系的故障诊断技术等。遗憾的是,即使是在职业教育界,通常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和讨论也多局限于非职业性的技术。这种工程师视野中的技术只反映了自然规律和技术工具等客观事物,与人的(特别是技术工人和技术员)的职业活动关系不大,因此是狭义的。  相似文献   
25.
本文基于对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现状以及在职教师对理想的培训课程的期望所进行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与工作过程相关"是中职教师资格课程标准的核心特征;利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GAB)和实践专家研讨会(EXWOWO)确定了中职教师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确立了中职教师培训课程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探索建构一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并且对职教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喜闻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纪念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30周年,倍感振奋。三十载风风雨雨,我国借鉴以校企合作为典型特征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已经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教育脱离实践的"顽疾"。尽管国务  相似文献   
27.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转化,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目的,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指出,职教课程开发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职业工作的过程展开知识,这样做只是知识传授的排序发生了变化,而知识总量并未发生变化,并且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因而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使其顺利适应工作环境。由此看来,职教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习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本期“职业教育与培训”栏目刊发的三篇文章均是对职业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的探讨,希望藉此能引发您对这一问题新的思考。1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本文对十多年来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研究和实践的进程进行回顾,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
29.
建设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当前国家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承接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和骨干院校建设计划,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学习是组织发展的主要手段,它通过促进组织创新能力发展,对高职优质院校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我国发达地区某高职优质院校建设项目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等实证研究,发现高职优质院校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组织学习问题,如组织文化制约、领导支持不足、组织成员学习意愿不强烈和缺乏激励机制等。研究建议,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和学习型组织文化,领导应做好支持工作,还要健全激励机制,以切实提高职院校的组织学习能力,从而取得所期望的优质院校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30.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