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7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51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十分注重文字图示符号的功能并使用了一定量的图示,这些图示在篇章中形成一种图文并茂的互文。作为元符号的图示主要包括静态结构图和动态关系图,作为对象符号的图示主要是实物效果图。“静态结构”、“实物效果”及“动态关系”在相应篇章上呈现出一定的互补分布态势并总体上形成体系。《修辞学发凡》中的图示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质数及质数个数是无穷的判断方法,结合同余式与不定方程的求解中与质数形状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有助于克服判断一个整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以及质数的形状这个数论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73.
民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基本属性是一场表演,是一场以民族为主题的表演。少数民族服饰作为最具表征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被选择和改写,一方面是基于舞台服饰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服饰进行了民族叙事,实现了民族想象、建构仪式和融合民族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74.
当代贵州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学,在对外传播活动中存在“贵州符号”识别体系缺失、“纯文学”传播理念被大众消费意识疏离和“沉默的螺旋”效应引发自我否定三方面的问题。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建立贵州文学符号识别体系,倡导多元文学共同传播的理念,培养贵州本土优秀的评论队伍形成反“沉默的螺旋”效应。这对促进当代贵州文学发展并扩大其影响力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遂初赋》情感抒发的精神之旅转而变为写实,与此前的征行、远游类辞赋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借以抒情的象征对象具有特殊性,借星宿喻仕途进退,借史抒怀,借景抒情。《遂初赋》所表现出的这些特殊性与西汉末年特殊的学术背景、文学背景有密切关系。本文将依次分析阴阳灾异政治话语的盛行,《左传》等古文经的渐渐受重视,对大赋创作价值进行反思的文学背景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6.
文革美术符号成为"政治波普"后在当代艺术中也有如同折射光芒般的耀眼体现。当代"政治波普"将文革美术符号进行提炼再与西方商业品牌标志符号组合在一起,仍然保留"红光亮","三突出"与"高大全"的构图法则,对文革美术符号本身的改动较少,基本还原和保留图形的原有风貌,形成了更为广泛和多义的图式所指,同时被艺术家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文化针对性。使艺术在弘扬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方面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为本土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77.
地学领域几个常见量符号的规范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地学书刊中经常出现的同位素比值、同位素组成、元素及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物质的量含量等 5类量的含义 ,阐明这些量在表达及量符号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规范地使用量符号来表达这些量。认为提高地学书刊编辑人员的地学专业知识水平是解决存在问题并正确执行《量和单位》国家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莱辛在《拉奥孔》一文中指出了诗和画属于不同媒介艺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它们作为使用不同媒介传播符号的艺术样式,如何通过自己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来延缓"阅读时间",制造阅读动力。  相似文献   
79.
互文性文本已经成为播客创作的主流表达形式之一.播客创作者借用传统媒体的影像文本作为新的文本载体。通过对这些影像文本符号的二度创作,完成了对互文性文本符号的重新排列与组合,而在互文性播客文本的再创作中对传统媒体的社会意义则进行了颠覆性的再造,进而实现了表达新的社会意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解析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演化过程中,教育究竟是引导社会变化,还是造成社会再生产的行动主体呢?针对此问题,文章试图通过解析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探究教育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再生产着教育本身以及这种再生产如何掩盖现代西方社会看似平等实际上并不平等的教育再生产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