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赶超"为最高目标任务的竞技体育"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战略措施是我国竞技体育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这一战略不仅在目标定位上过于狭窄,而且实际运行也与社会改革不匹配,引发了竞技体育内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改革,首先应从战略目标定位入手,确立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目标取向,并依据社会改革和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从管理体制、资源配方式、运行机制入手选择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结合竞技体育实际目标任务,通过政策扶持、投入倾斜、资源分配等方式分步推进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经近30年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逐渐形成了实行计划管理;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为补充;强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坚持组织实施一体化;政府(职能部门)管办结合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前竞技体育改革所确立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冲突,从而导致在改革实践中引发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竞技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从微观、操作层面的战术问题上升为宏观、整体层面的战略目标的选择问题。基于此现状,本研究认为,对于目前竞技体育改革来说,首先必须从战略高度依据国家社会总体改革目标明确竞技体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战略目标,才能为解决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也才能为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现行"举国体制"的背景下,高校运用"体教结合"模式办高水平运动队,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重新阐释"体教结合"是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视角变化而变化的内涵基础上,提出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独特理念,并揭示在科学发展观下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生自豪感等学校建设的实际价值,为培养真正能适应当前社会的竞技型人才,保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竞技体育与教育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效策略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总体社会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面临着外部社会基础缺失,内部运行机制冲突等严峻考验。这些矛盾和冲突使得我们在备战2008奥运会的同时也必须思考竞技体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依据《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我们预计2008年奥运会后,随着竞技体育发展环境的优化,在新的一轮体育改革中,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改革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朝着目标任务多元化、实施主体明细化、资源整合市场化和发展途径社会化的方向演进。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将是竞技体育深化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建议"与"方案",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与现实、矛盾与冲突的视角,探讨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历史演进、矛盾冲突、转变思路以及与转变有关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改革,认为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1)项目发展的偏态结构;2)项目绩效的马太效应;3)优势项目的含金量不足,有金牌少明星;4)普及与提高的传导机制阻滞;5)社会办和市场办的空间难以打开;6)后备人才持续短缺;7)运动员文化教育和退役安置更加困难;8)金牌至上的庸俗业绩观的不断抬头。针对这些问题,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主要应包括从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六个转变"做出战略调整,以适应已经步入建设体育强国新阶段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以期为新一轮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思路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何种关系,是体育学理论研究中的基础问题.长期以来,学者对二者关系发表了诸多论著,这些论著中就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观点大体可分为三类:"主次论"、"冲突论"、"同一论",但每种观点均有利弊.习近平从政治家的视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作了重要论述: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之厚植基础,竞技体育可以带动群众体育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厚植"意味着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深厚基础,竞技体育必须根植于群众体育带动"意味着竞技体育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为竞技而竞技,竞技体育必须以其"先锋"优势引领群众体育发展.习近平体育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社会发展的最终本质目的阐述.要以习近平体育观为指导思想,要求我国在普及群众体育的同时,坚持与完善竞技体育,协调处理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最终实现二者的协调、互补、互促.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依然受到计划经济时期发展惯性的影响,在其发展模式方面表现出许多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已经形成了以三级训练为基础、举国体制为保障、奥运争光为目标的赶超式发展模式。在分析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新观点,希望为我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运动队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它必然是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教育理念和价值观长期互动与融合的产物。以美国大学运动队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线索,揭示美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认识基础,指出美国大学运动队经历了职业化概念的兴起、竞技教育理念的盛行、职业体育价值观的变化、竞技教育理念与职业化价值观的融合为标志的四个发展阶段。美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使美国大学体育呈现出法制化、专业化、个性化和市场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指出了美国大学运动队的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再论竞技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0年前曾发表了"竞技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文,被<新华文摘>1992年第12期转载.斗转星移,10年过去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标志着中国体育的发展迈向了新的里程.以新的视角"再论竞技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为我国竞技体育的突破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运用预测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哲学等基本理论,采用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和实践等方面,借鉴国外改革经验,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趋势,以把握住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未来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困境与破解: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多元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应该由以往的“单中心服务模式”向“多中心服务组织”的模式转化,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互补是解决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供给不足的关键。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着力于以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学校与社区体育的有机融合;改善政府管理部门与社会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奠定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创新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政府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入手,构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制定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的规划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多元参考模式,完善社区体育发展的考核制度是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转型时期对中国体育管理的影响为背景,揭示中国体育管理在管理方式及手段、政府体育部门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国际竞技体育新秩序、社会力量的兴起及投资主体多元化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体育发展差异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中国体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政府改革,应当紧跟世界各国体育管理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规律、适应我国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政府主导下的体育管理多元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新时代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为一是学校体育综合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显“弱”;二是传统的体校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发展活力不足,显“残”;三是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尚属起步阶段,各方面均显“嫩”,尚不能支撑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意见》要求,转变观念:要促进体育回归教育更多更好依托社会资源,积极扶持社会体育组织,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当下“体教融合”具体应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细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完善社会体育组织和,加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休闲体育专业是高等院校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一个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则是高校确定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性文件。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基于能力本位视角对所选的20所院校的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都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且各校的课程设置都包括了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但也看到培养规格中的人才培养类型未能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忽视综合素质养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足和培养方案的规范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能力本位构建应用型本科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才能解决现有问题:应围绕市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休闲体育专业能力需求,明确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和本位的课程体系,实现休闲体育专业人才课程的整体优化;突出休闲体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既注重专业素养的培育又要注重综合素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管理机构、运行模式及其效益,并结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美国NCAA的成功经验和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当中。因此,提升大学生有关社会体育的了解与认知水平,对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辽东学院体育社团的成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必要性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发展形势、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我国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设置情况进行了理性分析,结果表明,设置体育博士专业学位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设置体育博士专业学位既是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客观需要,又是推进体育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提高体育管理水平的需要,还是完善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制度的迫切需要。而领导的重视、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充足的生源、丰富的培养经验和积极热情的参与院校为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研究国外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旨在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学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针对我国专业课程设置区分度较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建议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实践与应用;优化课程结构,强调专业特色性和灵活性;提早与用人单位的见习与实习合作;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体育事业的勃兴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而研究社会体合理论要素则是构建 其完整理论体系的重要步骤。以近年来社会体育实践和有关成果为依据,以构成社会体育的重要 因素为主题展开讨论,以共同为建构社会体育理论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