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中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前提,离不开对现阶段国家安全形势和背景的具体的、历史的考证。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对华遏制、日本的背离和“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是目前中国国家安全尤其需要重视的因素。因此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应是:保证必要的、足够的军事威慑,保持最大范围和最大可能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篮球得分是一切进攻技、战术的最终目的和全部攻守矛盾的焦点。通过对雅典奥运会女篮比赛前六名球队的5场比赛和中国队落败的4场比赛进攻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雅典奥运会女篮前六名球队进攻得分的特点,并与中国女篮进攻得分的特点进行比较,找出中国女篮存在的差距,为今后中国女篮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野草》为考察个案,分别论述了二者的直面与超越层面,又在比较中指出了《野草》的虚妄哲学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佛、道思想指归在生存穿透性上的超越,进而试图梳理出一种现代人格对一种古代传统人格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柴学智 《兰台世界》2020,(2):135-138
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内乱之机入寇唐王朝边境,掠西北、西南边地数十城,陷河陇,成唐王朝后期的最大边患。在唐蕃对峙时期发生的维州事件,作为牛李两党在边疆对外问题态度上显著分歧的重要表现,唐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维州在唐蕃对峙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唐王朝西北、西南边地形势的变化,唐王朝纳降维州,可以达到震慑吐蕃,使吐蕃遭受前后夹击,从而扭转唐蕃对峙局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篮球运动员对抗训练与比赛后BUN、CK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0名篮球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了解大强度的对抗训练与比赛后的区别,为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在训练及比赛前一天、运动后即刻、次日清晨取样,分别测试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结果表明:比赛与大强度对抗训练后即刻BUN相比表现呈显著性差异(P<0.05);比赛同大强度对抗训练次日清晨BUN的值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正式比赛与大强度对抗训练后CK的值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篮球比赛时的负荷强度高要高于平时对抗训练时负荷强度,平时对抗训练要注意加大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6.
依据流畅状态量表及体育科学常用量表中的相关量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统计处理及验证分析,确立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纬度结构,包括控制感、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动作与意识的融合、注意集中于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认知及情绪性7个因素。结果表明,注意集中于当前任务、控制感、情绪性等因素具有较大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了探讨影响网络对抗效能评估的众多因素,利用可拓学中的共轭分析进行研究。介绍了共轭分析原理中的虚实、软硬、潜显和负正这四对概念,并利用这四对概念分别从网络对抗系统的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对立性这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其效能的各种因素,为网络对抗效能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的劳资关系史远比目前的认识丰富。民初天津鞋业的两起劳资纠纷显示了当时劳方、资方、官方的三方互动以及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对立的双方都尽力寻求并扩大了自己的支援网络,这种支援网络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双方由趋于对抗走向了趋于对话,官方的力量的确更多地支援了资方,但其态度是应势而变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间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思维呈现出对抗性与合作性的二元特征。信息领域的政治化、核威慑和国际社会不平衡的相互依赖关系,决定了对抗性思维的存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信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倒逼",促使着合作性思维的发展。对抗性逐渐弱化,合作性不断加强,是二元思维的总体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